不開滴滴,還開啥網約車?
1
最近,也不能說最近,應該說近兩年吧,后臺有很多留言問我開網約車的事情。
有的人是想工作之余賺點零花錢,有的人確實是暫時需要靠開網約車撐一段時間。
他們的主要困惑是,網約車平臺很多,自己又不會影分身,如何選擇網約車平臺。
畢竟都出來開網約車了,就是把自己的時間和腰椎間盤出賣了,想賣個好價錢。
老讀者也知道,我每個月都會開幾單網約車送個十幾單外賣,主要是為了保持自己對世界的敏感。
一般這種賺錢的選擇,我都是不給建議的,因為你賺了錢不會分給我,你要是不爽了我戶口本就飛升了。
只能說如果我自己,再強調一遍,如果我自己選網約車平臺,我只會選擇滴滴。
現在他們的滴滴車主APP重新上架之后,那更是要選擇滴滴。
不是我覺得滴滴多好,而是我充分相信網約車同行們都會幫我盯著滴滴,滴滴有任何問題都不會被放過,都要上新聞。
都出來開車了,我選擇在光下開。
相信同行監督的力量。
2
說點現實的,咱們都出來開網約車了,到底為了什么?
肯定是為了掙錢對吧,總不能是車癮犯了吧?
就算車癮犯了,閑著沒事兒不去跑山而是在杭州城區跑高架屬于M屬性大爆發。
但掙錢這個詞,是廢話。
就像打工這個詞是廢話一樣。
打工也分條件好的條件差的,賺得多的賺的少的,穩定的不穩定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會踩縫紉機的不會踩縫紉機的,老板當人的不當人的。
開網約車賺錢也是一樣啊。
你去任何一家平臺,做的都是開車賺錢的事情,但你做決策的時候,你要考慮很現實的問題,哪個平臺單子多,哪個平臺費用透明,哪個平臺結算快速穩定,哪個平臺只是車跑路公司不跑路,哪個平臺處理糾紛更公平,哪個平臺保障更多,哪個平臺開車更安全。
就像找工作你也想找更靠譜更穩定規模更大的企業呀,你也怕小公司坑你的時間對吧。
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實滴滴就是繞不開的選擇。
開網約車最起碼的需求是,得有訂單,不然你的時間和腰椎間盤都是純純浪費掉了。
而且網約車這個行業跟別的行業還不一樣,你不存在【省力】這個概念,網約車就像是酒店,你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折算成錢的,時間流逝之后就是浪費掉了,所以訂單是最重要的要素,空車是很痛苦的事情。
滴滴22年的財報是5.9億用戶,今年鐵破6億了,就這個數字放在這里,其實已經沒有太大比較的必要了。
不跟同行比了,算欺負人。
而且滴滴重新上架后,這個數字只會越來越大。
今年,2023Q3財報出來,單量更是沒有懸念了。
滴滴在三季度的單量整體延續了前兩個季度的增長態勢,核心平臺總單量達到35.79億單,同比增長34%。其中,中國出行總單量為28.78億單,同比增長32%;國際業務總單量為7.01億單,同比增長43%。以此計算,中國出行三季度日均單量達到3130萬單,突破單季度歷史峰值。
大哥咱都出來開網約車了,就是要拿時間換錢了,肯定要選規模大有單子的啊。
打工已經很辛苦了,比打工更慘的,是打工賺不到錢。
同行為啥都盯著滴滴?
就是因為真的規模大和訂單多啊。
要相信同行監督的力量!
3
訂單代表有錢賺,但有錢賺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你的收入是清晰透明的。
注意,這里的透明不是指你到手多少錢,這個你看銀行賬戶就好了。
這個透明是指,你到手的錢,是怎么算出來的。
講真,沒有網約車平臺是做慈善的,他們都是想賺錢的,肯定是抽傭的。
關鍵點在于,這是怎么計算的,有沒有在里面埋你一手。
別的平臺不說,起碼滴滴這個平臺,這一部分是做得非常清楚的。
任何時候評價一個平臺做得好不好,首先得先是明確地告訴你原理,沒有給你制造信息差。
這塊兒,我說滴滴做得好,絲毫不夸張。
如果滴滴不正規不透明,這個行業就沒有正規透明的了,滴滴要是不做好,罰款和整改都第一個不答應。
另外你從競爭對手的角度考慮,滴滴作為頭部,看滴滴不爽的同行都可以讓路給堵了,如果滴滴這塊兒做得不好,同行早就出手了。
開車賺錢不僅怕賺得少,更怕賺得不透明,別的公司各種亂七八糟的罰款你都不知道怎么黑你的,滴滴你起碼知道,還能上網罵滴滴。
你看到的所有網約車負面新聞,你仔細研究會發現基本上如果是滴滴,標題一定帶有滴滴倆字,而別的平臺一般統稱為網約車,這就是同行監督的威力。
你不需要相信滴滴,你只要相信所有人都盯著滴滴,就好了。
相信同行監督的力量!
4
有錢賺,規則透明之外,還有其他的要素。
就像是你去公司上班,除了評估公司實力和工資這種硬條件之外,也會關注其他的要素,例如福利保障和一些員工關懷細節等等。
開車本身確實對身體是有損耗的,這部分滴滴是不是做得最多的,你直接橫向去比就好了。
不說別人,就說滴滴自己,我自己最喜歡的功能。
特別細節,不是福利,是一個小細節。
就是找廁所。
真的,這個功能算不算福利另說,但比一切所謂福利都刺激。
其他福利撐死了就是多賺點少賺點的東西,而這個直接決定了我和乘客還能不能在車里坐下去。
至于其他的搞司機節,節假日關懷,淡季收入保底以及一些扣車賠付or協助處理之類的事情,也是滴滴先開始搞且是搞得比較持久的。
真的,很多小黑平臺還在想著怎么騙你押金呢,好和壞是比出來的。
另外,滴滴還有每年補貼司機400元一人的醫療保障,涵蓋門診住院醫療意外等方面。
還有很現實的,網約車買車險的問題,很多保險公司是不樂意賣給網約車的,滴滴直接拉保險公司談打包價格,幫司機把車險價格打下來。
解決小公司不敢承保大公司保費貴的問題。
甚至于,司機買個人養老金這個東西,滴滴平臺會追加補貼,司機買的金額,滴滴也同金額追加進去,有點公積金的感覺了,當然具體錢不多,每月補貼不超過150元,但這個東西別的同行到底有沒有都是個問題。
更別說很多時候遇到節假日or特殊場景,滴滴還會免傭。
光一個司機節,已經搞了很多年了,2016年就開始搞,就這種堅持做的事情,還是那句話,好不好,橫向比較就好了。
好和壞是比出來的。
都出來開車了,大家都現實點比什么都重要。
最現實的就是,相信同行監督的力量!
5
上面講的所有東西,可以歸于經濟保障。
但上班不是只有賺錢的,也和心態是否愉悅有關系。
我自己時不時開網約車感受世界,我以前也設計過風控體系。
這么說吧,網約車本質是服務業,但凡是服務業,是服務人的事情,從來都是最麻煩最麻煩最麻煩的。
尤其是網約車司機,在每天要面對大量乘客的時候,爭執和奇葩是難以避免的。
真的,朋友,如果你不理解這句話,你去送個快遞開個網約車或者樓下擺個攤,你就明白了什么叫做人類物種充滿了各種魔幻的多樣性。
而這時候,你作為司機,你無比期望平臺能公平處理問題,我有問題罰我沒問題,乘客有問題你起碼不能欺負司機。
這個道理所有平臺都懂。
但懂,不代表做得到。
我還懂考上清華對我幫助大呢,有啥用呢,懂,不代表做得到。
在處理司乘糾紛這里,滴滴的經驗累積得茫茫多。
畢竟處理糾紛的本質就是設置完善的規則和策略集,每次獎懲都要有依據。
而這些規則怎么來?獎懲標準怎么定?
不是拍腦袋的,是從海量的歷史訂單中來的。
只有歷史上的訂單越多,用戶和司機的爭議case越多,各種各樣想不到的奇葩越多,才能有更完善的規則和處理流程。
就像是大家都說AI,都說模型。
沒有足夠的數據基數,玩個屁的模型。
說到處理訂單的經驗,在這里,就要再摘一下滴滴2023Q3的財報了。
滴滴在三季度的單量整體延續了前兩個季度的增長態勢,核心平臺總單量達到35.79億單,同比增長34%。其中,中國出行總單量為28.78億單,同比增長32%;國際業務總單量為7.01億單,同比增長43%。以此計算,中國出行三季度日均單量達到3130萬單,突破單季度歷史峰值。
這些經驗帶來了什么?
帶來了大量更客觀的判罰規則,帶來了先申訴后判責,并邀請乘客客觀評價司機服務(申訴有理)。
如果乘客給司機的投訴是【主觀投訴】,那么是否處理會看后續其他乘客的評價。
你說這能保障絕對公平嗎?
不可能的,絕對公平是不存在的,同樣的事情,你從司機的角度出發,乘客的角度出發,平臺的角度出發,同一個事實能看出好幾個結論。
只能說,盡可能的降低誤判。
另外還是那句話,好不好,是跟同行比較出來了。
相信同行監督的力量!
6
上面的一切優勢,都是小優勢。
真正的大優勢,是,安全。
我說的是,司機安全。
真的,在這上面,真的可以信任滴滴,滴滴現在的安全體系已經做到繁瑣的地步了。
或許你嫌麻煩,但聽好了,別嫌麻煩,安全上面,沒有麻煩的概念。
很多人覺得滴滴的各種錄音錄像行程監控路程監控安全報備特別麻煩特別繁瑣,但我從風控的角度,只看到了安全。
這不是束縛,這是保護。
你都出來開網約車了,家里需要你,家人需要你,你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是第一優先級的。
安全不能靠道德和自我約束,安全要靠監控威懾。
另外客觀上,司機面臨的風險就是要比乘客大的多,因為司機是想賺錢的穩定的人,司機是背調過的,是滴滴平臺篩選過的,乘客是什么人?
沒人知道。
并且一輛車一天只有一個司機,但會有無數乘客上上下下,你怎么會知道對方是什么人呢?
這時候,滴滴那套繁瑣到煩人的安全體系,就是最大的保障。
另外我說一句難聽的實話。
網約車行業談司乘保護,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敢說比滴滴做得更加完善。
不是技術,不是資金,不是規模。
而是生死。
對安全這個詞的理解,滴滴和同行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滴滴那是真的深刻理解這個詞,這是刻骨銘心的教訓。
死生之間,有大恐怖。
滴滴經歷了這一切還活著的公司,這和別家有本質的區別。
你開車,你要保護自己,保護自己也就是保護自己背后的一切,所以要選安全的,要選整個安全體系繁瑣到煩人的。
這不是玩笑。
相信同行監督的力量!
7
看到這,其實一切都挺清晰了。
人身安全,滴滴的教訓深刻。
訂單量,滴滴笑了。
規則透明度,有同行幫盯著呢。
福利待遇,直接拿同行來比吧。
司乘糾紛處置經驗,滴滴真的懂。
還是那句話,要打工,還是要選大公司。
你不需要相信滴滴,你只要相信所有的同行,都盯著滴滴,就好了。
而這些目光,對開車你而言,同樣是保護。
要在燈光照的到的地方開車,這才是對你自己負責。
相信同行監督的力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