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對》給爹整笑了
1
我是從今年二月份開始玩兒《蛋仔派對》的。
我知道這個游戲是因為我老婆玩兒,剛好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打游戲,把能玩的游戲都玩膩了,就順手下了個《蛋仔派對》陪她。
我老婆高興壞了,打其他游戲都是我比較厲害,玩蛋仔還是她更強,終于輪到她來當高手帶我上分了。
但很有意思的是,她陪我玩其他游戲的時候,我會忍不住嫌她菜;
我陪她玩蛋仔,她卻從來沒有嫌棄過我,不但每天都要喊我上線,還時不時給我分享蛋仔表情包。
我在社交平臺上刷到了有關蛋仔的內容也會轉發給她,時間一久,就被平臺算法給盯上了——我刷到就會轉發,越轉發越給我推送。
看的蛋仔帖子多了,我發現一個很炸裂的現象。
其他游戲都是家長千方百計攔著孩子玩,但《蛋仔派對》竟然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玩兒。
前段時間,我就在小紅書上刷到了一個“媽媽和女兒一起玩《蛋仔派對》”的帖子。
我進主頁看了看,發這個帖子的博主是法學研究生。
媽媽雖然長期在國外上學,但因為能天天一起玩《蛋仔派對》,感情一點兒也沒被距離所影響。
帖子里,這個媽媽還分享了一個故事。
她說她在《蛋仔派對》里不敢往下跳,和女兒說“我的蛋仔和我一樣恐高”。
于是女兒信心滿滿地說要為媽媽做一個好玩兒的、下面有底的地圖,這樣媽媽就不會害怕了。
說實話,我真挺羨慕這個小女孩的。
這樣的親子關系和家庭氛圍,在我從小的生活環境里幾乎見不到。
我爸媽看到我打游戲絕不會拿出另一個手柄,心情好可能是罵兩句就算了,萬一心情不好,大概率還會抄起雞毛撣子和銅頭皮帶把我抽成旋風胖陀螺。
“和父母一起玩游戲”,我怎么會做這樣的夢?
2
我順手把這個帖子轉發給我老婆,說以后孩子長大了也可以帶他一起玩兒《蛋仔派對》。
我老婆先是很高興,想了一下大怒,你個死胖子不會是因為蛋仔玩不過我,就想虐我兒子吧?
我說我是那種喜歡虐菜的人嘛,主要是其他蛋仔玩家也都在跟家人一起玩,咱倆不能不合群對不對。
然后我對著帖子評論區一個個給她指,我說你看,有“老母親”在蛋仔島上督促孩子去睡覺的;
有媽媽帶兒子在《蛋仔派對》上分,引來一大幫人喊“麻麻帶我”的;
甚至還有大學生自己在宿舍玩兒《蛋仔派對》,每天還跟爸媽一起在蛋仔島上見面的。
在這些玩家口中,我仿佛看見了一個魔幻的平行宇宙。
在那個宇宙里游戲是一種拉近家人關系的方式。
游戲里的一座座【蛋仔島】,成為了全家人在虛擬世界里的【秘密基地】。
這怎么跟我小時候不一樣啊。
世界變了。
3
我很喜歡玩游戲,從小到大我玩過很多很多游戲,在游戲這個領域我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
但我依然覺得《蛋仔派對》對玩家的意義,是非常非常特殊的。
如果只說玩法,它在我玩過的游戲里并不算拔尖的。
但這個游戲帶給我的快樂,已經超越了【游戲性】本身。
僅僅是看到玩家們可以和孩子、和父母一起玩《蛋仔派對》,家庭關系可以那么好、相處得那么開心,我的心情就變得很好很好了。
甚至還有人因為這種“全家一起玩《蛋仔派對》”的畫面,對整個世界都更有信心了。
但,我也真的很嫉妒很嫉妒。
我玩這么多年游戲下來,你知道我最遺憾的是什么嗎?
不是某個沒推掉的BOSS,不是某個過不了的劇情,也不是某個打不出的裝備。
我真正遺憾的是,我沒法和爸媽玩到一塊兒去。
我不喜歡我爸的釣魚、我媽的搓麻將,他們也理解不了我玩兒《魔獸》、《石器時代》和《夢幻西游》。
我爸釣了大魚興致勃勃提回來,期待看見我和我媽驚嘆的眼神,但我媽只會翻個白眼說又要連吃三天魚了,我裝出來的恭維在我爸聽來也毫無誠懇度。
我給他們曬我在游戲里亂殺的戰績,他們倆也聽不懂我的操作細節,感受不到我有多開心。
這種感覺就像盤子掉下來的一瞬間你飛身接住了,但身后卻沒人看見。
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除非大家玩的都是《蛋仔派對》。
4
玩兒《蛋仔派對》的時間久了,我越發覺得《蛋仔派對》根本不是游戲。
它本質上,是一個【社交平臺】。
我說的社交平臺,和其他那些“適合和好朋友一起玩”的【社交游戲】完全不是一碼事。
再怎么注重社交性的社交游戲,最終都還是在打游戲,社交只是附屬品。
舉個例子,《雙人成行》和《胡鬧廚房》是情侶推薦游戲,但它們終究也只是游戲,不能作為一種社交。
比起游戲,《蛋仔派對》更像是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充滿細節的虛擬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玩家能進行真正的【社交】。
一方面,《蛋仔派對》的游戲氛圍很好,大家是真的為了快樂在玩這個游戲,而不僅僅是為了“贏”。
我剛開始玩兒這個游戲的時候很多東西都不懂,那個時候之所以沒棄游,一個是為了陪老婆,另一個就是因為我在比賽里經常遇到幫我起步的陌生蛋仔。
Moba游戲就很難做到這樣,玩家一旦站在對立面就只有你死我活兩種結局,就算是娛樂模式,也終究是以一方的勝利/失敗結束。
而且moba非常吃團隊配合,一人菜雞全隊遭殃,在moba里玩兒社交,很容易把社交變成絕交,一不小心就變成互相噴對方菜了。
但是《蛋仔派對》可以各玩各的,只是“在一起玩”,能團隊配合最好,有一個菜也不會太影響另一個的游戲體驗。
甚至隊友實在不會,還能扛著他過去。
在《蛋仔派對》的世界里,你不光能玩游戲,可以選擇的【活法】還有很多很多。
要是像我一樣在【闖關】玩法上比較菜,那也可以去蛋仔的【步行街】里開個店,把蛋仔玩成模擬經營游戲。
有個玩家甚至在步行街上開了個KTV,一樣可以玩得很開心。
再比如蛋仔莊園玩法,玩家可以裝修自己的家,朋友之間還可以互相拜訪。
我最近的一大夢想,就是像圖里這個蛋仔玩家一樣,把自己的莊園裝修成英倫風,然后邀請我那些《蛋仔派對》里的朋友們一起來玩兒——可惜因為我太手殘了,至今沒能成功。
但如果你是玩兒蛋仔莊園的高手,那不但能隨心所欲裝修自己的莊園,甚至可以通過幫其他玩家【代建】來賺錢。
很多玩家打開游戲的目的,也可能并不是為了“游戲”和“比賽”,而是去見見久違的朋友,或是爸媽催孩子早睡、異地戀喊對象按時吃飯喝水。
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在島上閑逛發呆,也是忙碌生活中難得的一個放松身心的機會。
5
說《蛋仔派對》不是游戲,還因為它越來越像抖音這類內容平臺。
它的內容并不受限于游戲官方,游戲制作人估計是領悟了“高手在民間”的真諦,單獨開辟了一個給玩家自由創作的版塊。
玩家們一個個都【不務正業】,游戲可以不打,但自制地圖不能不創作。
根據官方透露,
《蛋仔派對》里已經有了超過一億張不同地圖。
這是一個龐大到嚇人的體量。
這個功能被蛋仔玩家們簡直玩出了花——
有人拿來做反暴力主題的劇本殺;
有人拿來做【賽博旅游景點】;
還有人做屬于自己的原創劇情世界。
更離譜的是,別的游戲可能只有玩家,這游戲居然還有藍V。
從官方機構到新聞媒體再到消費品牌,紛紛入駐,就算微博來了都得直呼一聲專業。
照這個勢頭下去,離那些明星和名人都跑來高調進入《蛋仔派對》的一天,大概也不遠了。
有時候我越玩《蛋仔派對》,越會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在玩游戲,而是在度過另一段有趣的人生。
或許,《蛋仔派對》也確實不是一個游戲。
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