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明天,我們會有智能冰箱,吃的全是分子美食,家家戶戶智能廚房,還有垂直農場和城市綠洲,人人隨身攜帶納米凈水器,還有能凈化海水的芯片,……無論怎樣,人們歸根結底希望的不過是想無后顧之憂地吃好喝好每一頓,如果每頓都為健康加點分,杯酒人生食為天的生活,那就再好不過了。
資料編輯、作者: Vivian Peng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來自DamnDigital)
盡管編者并不擅長吃這回事,然深知民以食為天,出于這周民生熱門話題的考慮,繼之前回顧了上個世紀曾經為創造更好美食做出貢獻的創新先輩,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未來我們的美食與健康將何去何從。如果明天,連吃的安全都保證不了,我還有什么意義在這里大談科技,數字化生活,宇宙飛船那些事兒呢??
最可行簡易的點子:用二維碼了解貨架上的食品
記得在上回的《未來生活進行時》里頭,談到了今后在超市中也許所有商品都將帶有獨一無二的QR Code/RFID Code,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甚至直接在貨架上就可以查詢該產品所有的信息,對于食物也同樣如此.
在日本,消費者已經可以用手機掃描某些水果和蔬菜上的條形碼以便弄清楚它們產自哪里,有沒有使用過殺蟲劑和化肥等。將來這種趨勢將進一步發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便利店購買過某品牌出的一款特濃純鮮乳牛奶,為了保證牛奶的新鮮和加工工藝的科學性,特別在奶瓶包裝上印有一個識別碼,喝完牛奶記得先別扔瓶子,回家按照瓶上指示的網址,進入后輸入你手中奶瓶上的這串“獨一無二”通過輸入這一識別碼,就可以看到這瓶牛奶是從哪一頭牛身上擠出來的,包括這頭牛奶生活的牧場,她每天吃些什么殺蟲劑使用含量是不是嚴格控制,還能看到該頭奶牛每天的活動量,食量,產奶量等等。這也許可以讓買到這瓶牛奶的消費者感覺喝的相對放心和貼心一些。
可惜的是,這種牛奶由于成本較高,似乎再也未曾在便利店中看到過??但這一理念在我看來還是非常不錯的。不過整個過程其實不需要那么麻煩,今天的科技,完全可以做到直接在便利店內通過二維碼,在手機上可以即刻獲取所有一切信息,然后再購買。這也許會被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也更可行。
伊萊克斯Home Sweet Home美食克隆儀
由產品設計師Bruno Oro為伊萊克斯品牌設計的美食克隆儀產品原型,獲得不少工業設計獎項。這款小東西可不簡單,它不但可以瞬間檢測出桌上的飯菜成分,含量,還可以智能記錄該道菜肴的食材比例,蒸煮制作方法,火候大小,時間等一切烹飪手段,更神奇的時,只要記錄過一次。從此,當你想要再次品嘗這道佳肴的時候,完全不必自己動手,它會告訴你所需要的食材和準備的工具,然后將食材直接放置于機器內,然后你就可以把它放一邊自己聽音樂去,不過多久,豐富可口的佳肴就能呈現在你的面前,很神奇是不是?
最前衛的創新點子:智能冰箱 可以與食物交流 帶來全新廚房生活體驗
如果,冰箱可以告訴你如何用剩菜做出美味佳肴,而且還可以根據新鮮程度自動調整食物的擺放順序,同時還能自動清潔殺菌,并且自動提供食譜—能夠滿足不同國家、不同烹飪方法、不同季節的需求,更會自動下訂單讓超市送貨上門,還會把接近保質期的食物放在擱架的最前面??天哪,這樣的冰箱,絕對的“主婦殺手”。
這似乎并不是幻覺。最早從英國開始有這樣的冰箱研制并生產成型,緊隨其后的德國,瑞典,澳洲等許多國家先后推行類似概念的冰箱,帶來的,不僅僅是食物儲存上的改進,而是一種全新的交互式的智能廚房新體驗。
德國交互設計專業出身的產品設計師 Fabian Kreuzer則更進一步,如上圖中看到的這款概念冰箱具有嵌入式智能系統與無線應用,此外,他在冰箱上增加了更卓越的終端操作界面,所有冰箱之中的食物營養成分、時間與所有細節都會在冰箱觸控面板上呈現出來,觸控螢幕還可以提供烹飪食譜,讓你知道還缺少哪些食材以及去哪個商店可以購買得到。當然,更可以直接聯網在線訂購,讓超市人員送貨上門!
通過這種全新的交互,讓我們能更輕松地與“食物”交流。而且,它具有更為智能化的食物管理系統。冰箱采用以產品標簽列印的方式對食物進行信息化管理。每一種標簽對應的食物都具有各自的時效性和本身食材屬性,所有信息都在冰箱的智能系統中預先儲存目前已經處于成熟階段。
盡管,在居家應用方案上還為真正落實,不過,這段視頻仍然可以給我們許多遐想和期待的空間。
最被看好的點子:分子美食——科學和烹飪藝術的結合
當我們知道了讓去皮的梨保持顏色的原因是檸檬汁中的維生素C,那么就用不著用真的檸檬了,拿一顆維C溶到水里可能更經濟便捷。要做出蘑菇的香味也完全用不著蘑菇而用蘑菇中帶來香味的物質,而在玉米羹里加入紫羅蘭酮,會不會讓喜愛紫羅蘭的人發出一聲尖叫?這就是分子美食。
“分子美食學”這個概念不算新鮮,自1988年提出來后的二十年間就已經有許多號稱“分子美食”的餐廳在世界各地蓬勃興起。“分子”、“解析”、“元素”、“機理”這樣充滿科學味道的詞,加上“體驗”、“創意”、“藝術”、“風情”、“特制”、“遐想”等煽情的描述,分子美食毫無疑問地代表了美食中的“高檔”和“時尚”。
分子食品盡管在視覺上與現在一般的食物并無任何差別,生產 、加工和烹飪方法上卻與現在有著本質不同。該烹飪法就是根據不同菜品間存在的分子聯系進行烹飪,比如,巧克力和魚子醬,蘆筍和甘草。這樣可望讓食物能更好地搭配,滿足人體的營養和吸收需要。
現在只要我們上網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大量不同式樣不同口味各種營養的分子美食烹飪視頻或者菜譜,在家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試一試。
有趣的先行實踐者們: The Cooking Lab “烹飪實驗室”
美食家的工作職責有時候和藝術鑒賞家是一致的。食材鮮、刀工精、火候準、色香味俱全,才能算得上是一道好菜。

Photo from: weird: The Cooking Lab的團隊成員和他們的高科技“家伙”們
為了將高科技與美食這兩件看似好不搭邊的學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且制作出極品的健康佳肴, 有一位叫做納森?梅爾沃德的家伙——一個擁有博士頭銜的發明家,曾經是微軟的第一位首席技術官(CTO),并創立了微軟研究院,說起來真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牛人。在經歷了一系列科學技術機械的研究和倒騰之后,他突然想到了這個點子,放下了手中冷冰冰的技術,召集了一群科學家、發明家和經驗豐富的大廚,借用實驗室設備打造高科技廚房,開始研究怎么把高科技學問應用在烹飪里頭,做出色香味俱全、賞心悅目的美食。今天,這一群家伙做得如火如荼,非常不錯。不但出版了《現代主義烹飪:美食的藝術與科學》(Modernist Cuisine: The Art and Science of Cooking)一書(豆瓣讀書),更定期在YOUTUBE上發布各種新的高科技菜肴教學視頻,人氣相當不錯。
他們的烹飪工具和烹飪技術,更是神奇一絕!隨便說一樣出來都能震驚一大群人……比如:用于真空烹飪的浸入式循環機和水浴鍋、在清洗珠寶和實驗室設備時更加常用的超聲波浴技術,在這里成為了烹飪實驗室中炸薯條的關鍵工具(他們還用它來泡茶……)、離心機,專門用來分離并解離出獨特的材料,例如豌豆醬這種豌豆中含量很少的油脂、旋轉式氣化器,將少量必需的食油蒸餾提純;……敢問,任何哪一家豪華的整體廚房設備,大概拿出來都不如他們LABS中的一件工具來得價值昂貴……
最具革命性的創新點子: 摩天大樓中的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
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的一位科學家Dickson Despommier提出的(Official Website),他的理念是在西雅圖這樣的大都市中心區域的摩天高樓中種植各種果蔬植物,所有果樹植物以樓層為區域分隔而種植,并且,強調僅靠著自然環境的陽光、空氣及水為續存條件,從而整一幢大樓便是一個單位的生態有機建筑量體。
垂直農場的另一個核心概念,是垂直結構的設計,目的就是將原本傳統平面土地的栽植空間三維化,更有效的利用土地資源,讓有限的及昂貴的市中心土地能發揮最大功效。利用72英畝的土地完成一個既可滿足居住的生活機能,又可達到食物、能源、水資源自給自足的垂直農場。
這一創意一經提出,廣受科研界,環境保護學界,設計學界,創新農業科學界,以及建筑,空間設計,生態學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響應。各個國家都紛紛有征服,組織,個人投身于垂直農業的系統項目中來。
所有作為垂直農場的大廈樓層都需要經過科學的規劃和系統的種植管理,下圖為其中的一例(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
最艱難的創新點子:能將海水轉化成淡水的芯片
將海水變為淡水是個歷史悠久的課題。雖然早在1954年人們就修建了大規模的海水淡化廠,但是直到目前為止,最常見的海水脫鹽方式依然是半透膜反滲透或者多級閃蒸。前者利用薄膜讓水分子通過而阻止其他雜質,后者則通過多次壓力降低讓水迅速以蒸汽的形式逸出。這兩種方式的成本都比較高,而且并不適合制造成便攜式的淡化裝置。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韓國的研究者們制造出一種可以用于淡化海水的芯片,為海水淡化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在測試中,研究人員首先在馬薩諸塞州伊普斯維奇的Crane海灘取得海水樣本,在其中加入了血細胞、一些垃圾碎片和別的物質來讓其更加符合海水的實際情況,然后用過濾裝置將超過通道直徑的雜質濾出,再將海水接入這塊芯片。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加電后半秒鐘,渾濁的海水在Y型通道的交叉點處分叉,清澈的水流向淡水出口,而更加渾濁的高濃度鹽水流向鹽水口。實驗證實這種方法已經能夠去除海水中99%的鹽分和其他雜質,產出的淡水占總水量的一半。當然,這種方法只能用于去除帶電的離子和雜質,對于電中性的微粒來說并不適用。從淡水口產出的水依然需要通過例如活性炭過濾這樣的方式來處理,才能夠成為安全的飲用水。“這種芯片可以將海水和苦咸水中的細菌和其他粒子分離出去,而且不會產生任何堵塞問題。”Jongyoon Han說,“這在美國可能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是在印度,很多的飲用水都是苦咸水或者咸水,這個特點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測試結果令人興奮。
現在,這種凈水芯片的工藝和成本已經不算大問題,畢竟光刻和腐蝕工藝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變得相當成熟,研究者們更關注的是它的工作效率。在這個實驗室產品中,因為通道容量的限制,每分鐘可以入水0.02毫升,而只能產水0.01毫升。這意味著,如果滿足一個成年人一天4升的飲水需求,一塊芯片需要工作9個月。
將大量這類芯片集成到一起,可能是更好的辦法。研究者們現在開始制造一個擁有100個凈水單元的面板,來驗證規模化集成對脫鹽處理結果的影響,以及嘗試完成一個包含1萬個凈水單元的系統。在理想狀況下,這樣的一個系統每小時可以生產6升淡水,足以支持一個中型家庭的需要。
最受期待的數字應用創新點子:智能無線——從商店到廚房 搭起未來美食數字化美食全體驗
你正開車外出,突然很想在家烤曲奇餅吃。家里還有雞蛋嗎?還有搭配曲奇餅一起喝的牛奶嗎?這時,手機里的某個應用程序告訴你:家里還有12只雞蛋,這些雞蛋足夠你做巧克力果仁曲奇的了,不過家里沒有牛奶了。隨后,手機指引你來到最近的超市,那兒有你最喜歡的某個牌子的有機豆奶。
當你在超市的貨架之間一邊走一邊挑選商品的時候,你只需瞄一眼某個商品,就可以詳細地了解其營養成分、保質期等相關信息等。超市經理能夠準確地知道某個商品的剩余數量,而當某個商品只剩下5件的時候,貨架就能自動感應到缺貨信息并通過無線方式下達補貨指令。
購物完畢回到家里,你得自己動手把雞蛋、牛奶等原材料混合、攪拌,用模子擠出一個一個的曲奇。好,下一步就是烘烤了。但不必勞您動手,電磁波自會為您烘烤曲奇。無需烤箱,也無需爐面,因為電磁感應會使放置曲奇的平底鍋通上電。
在2011年的CES大會上,曾經成功地利用電磁波傳導方式為泰斯拉汽車進行充電的富爾頓創新公司(Fulton Innovation)為我們演示了以上的一切。電磁波傳導技術將嵌入超市的貨架以及購物者家中,在廚房里,只需要將食材放置于eCoupled上,電磁波傳導技術就能根據你的喜好用各檔溫度將食物加熱。
比起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電磁波傳導技術更為安全,對大腦也沒有損害,因為它的磁場比美國及其它國家所規定的強度還要低。 但富爾頓公司表示,廚具還不至于貴得嚇死人。
編者小小小結: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不清楚以上所說的是否真的能夠在不遠的明天走入大眾的生活,更不確定明天民生飲食是否真的可以徹底走上健康安全的美好軌道。但是相信,對于健康和飲食的關注,是我們作為渺小的個體唯一可以主動決定的一種生活態度,而非高高在上的口號。盡管,我們遺憾地看到Google曾經一個大好的項目——Google Health Center被徹底關閉。欣慰的是,健康正在一點點地走人們視線的焦點。正如在高新科技,數碼產品如雨后春筍般生長開花,為大家帶來豐富生活數字體驗快樂一樣,希望明天,科技與創新能為我們天天所需要的食物與賴以生存的健康帶來更有意義的好舉措,好點子,好發明。
參考來源: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