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冉”:建立在地藝術創(chuàng)作生態(tài)的背后
以在地為名,嫁接起藝術與商業(yè),更富有長期主義的橋梁。
今天的商業(yè)地產界,其實不缺藝術季活動。
尤其是在上海這樣的國際城市,高審美、藝術內涵、有趣的公眾體驗是藝術季的基準線,普通市民早就習慣了在商業(yè)中心觀賞藝術裝置、打卡文化展覽、擁有與商業(yè)結合的環(huán)境藝術體驗。
所以,今天我們如果要再談這個議題,一定要找到有別于以往合作模式的框架,才能獲得全新的觀察視角。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除了“活動”之外,商業(yè)地產與藝術還能產生哪些更具有想象力,更能撬動更大勢能的新框架?
11月12日,2023年“燃冉”藝術季以「CITY JUMP 跳動吧!城市」為主題啟幕,作為城市商業(yè)觀察者的RQ也參與了進來,將日常關注的內容變成了藝術表達的一部分,得益于這一點,讓我深入“燃冉”計劃執(zhí)行過程的同時,也讓我更深刻理解到,“燃冉”計劃究竟在做什么。
不只是藝術季,“燃冉”計劃究竟是什么?
關于“燃冉”計劃,可能有些讀者對它還不是很熟,這是XINTIANDI新天地與UCCA集團于2023年8月共同發(fā)起的為期三年的青年藝術家孵化計劃,期待通過長期的陪伴耕耘去篩選聚焦“在地創(chuàng)作”的高潛藝術家。
“燃冉”計劃:不只是以「活動」為單位的文化內容,而是一個貫穿全年365天的孵化計劃,通過XINTIANDI新天地與UCCA共同搭建的平臺,建立一個與青年藝術家(尤其是中國本土藝術家)共同探索的在地藝術創(chuàng)作生態(tài)。
“燃冉”上海大新天地區(qū)域為作品呈現(xiàn)舞臺的藝術實驗場,用四個創(chuàng)意板來貫穿其生態(tài)構建:青年藝術獎項評選、藝術家駐留項目、藝術季、跨界合作。如此看來,便理解藝術季設定的目的,它在其中,更像是與諸多藝術家共創(chuàng)下來的成果展示,成為一年中的小閉環(huán)。
△ 此次燃冉藝術季分為:青年藝術家群展、特邀公共藝術單元、公共活動單元、藝術巴扎單元(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而這一定位完全不同于以往,甚至很難在行業(yè)里找到對標的項目,實則也需要用更大的魄力、運營邏輯,和長期的耐心,去對待它。
但是,實則要做到真正的孵化,并不容易。這個行業(yè),經常出現(xiàn)以“孵化”和“建生態(tài)”為目標的項目,最初都飽含著雄心壯志,但往往到后面均因種種原因,無疾而終。所以,當我聽到新天地要做這樣的一個生態(tài)項目,自然會好奇它的初心。
△ 大新天地區(qū)域戶外
過去20年,新天地一直沒有停止過支持文化藝術,尤其是本地藝術與創(chuàng)意內容的打造。包括推出「表演藝術新天地」,成為最早打造自營文化IP的商業(yè)地產,而后來「光影上海」等IP同樣是基于城市文化脈絡與地區(qū)商業(yè)氣韻的理解而設。
新天地始于在地,則更需要以長遠的文化發(fā)展,持續(xù)推動地區(qū)的長期活力。
“燃冉”的誕生,是瑞安站在今天看未來20年發(fā)展所做出的決定。實則,當新天地進入下一個20年時,已經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文化戰(zhàn)略關鍵詞:“Bring Heritage to Life 在地新生”。不只是用文博的方式去呈現(xiàn)舊的歷史,而是與創(chuàng)作者共同發(fā)掘在生活的日常中,那些文化傳承的線索,用當代的方式進行表達。
以在地文化為“根”,創(chuàng)造可持續(xù)的藝術生產生態(tài)為“莖”,這是“燃冉”被發(fā)起的初心。
建立信任,從點滴開始
做這樣的生態(tài),還有個重要的條件,是如何與藝術家建立更為深厚的關系。
但這并不是商業(yè)語境里“在商言商”的商務合作關系。藝術家生性爛漫,崇尚自由的靈魂,每一位都是感受型的個體,喜歡不受限的創(chuàng)作空間,這對新天地和UCCA兩個發(fā)起方來說,都是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前者是慣以效率為先的城市運營商出身,后者以往更多的是美術館策展和成熟藝術家對接經驗。
要做一個真正走出場館,走向城市公共空間,扶持年輕藝術家在城市空間創(chuàng)作的項目,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自己原先的認知與做事框架。
參與項目的藝術家和組織對“燃冉”的態(tài)度,似乎是理解“燃冉”如何構建這層關系,最好的途徑。
以本次參與“燃冉”藝術巴扎板塊,來自上海的聲音藝術家殷漪為例,因為“燃冉”,他重新理解了上海新天地。
殷漪在去年就參與了“燃冉”計劃。作為2022年特邀的駐留藝術家,他拜訪了新天地改造規(guī)劃設計團隊。在交流中,他了解并理解了設計團隊的設計理念和工作方法,也在文獻閱讀中發(fā)現(xiàn)了之后成為他在地創(chuàng)作作品《從____到新天地》的創(chuàng)作源頭。
今年,在本次“燃冉”藝術巴扎中,基于他的實地錄音專輯《上海》,殷漪在新天地的過街長廊,呈現(xiàn)特制4機組版本聲音裝置。把多年來錄制的上海聲音與跑步機的行走擬態(tài)相結合。邀請觀眾以一種時空壓縮的方式,進入城市之中。
△ 來自殷漪的聲音作品《上海》
“這個項目組是服務型團隊”, 殷漪用這樣的定位形容“燃冉”,就是這樣一步步彼此建立了解和信任的合作方式,讓殷漪和“燃冉”的合作是長期持續(xù)的,而不只是一次或短期合作。
而這樣“允許出錯”的界限,無形中讓藝術創(chuàng)作者們獲得一種創(chuàng)作的安全感,從而迸發(fā)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又例如本次“燃冉”藝術巴扎板塊的參與者「還原劇團」,這個起步于上海的一人一故事即興表演劇團,積累了幾百場表演經驗,卻從未在開放的商業(yè)空間表演過;當受“燃冉”邀約,要在新天地時尚II的大中庭進行公共表演時,成員們還是會有些遲疑,結果在當晚的表演氛圍出乎意料的好,即興表演的魅力在公共的場域中得到充分釋放。
“風景絕美的小島、順勢而下的漂流、人生的棋局、難覓出口的迷宮….演出當晚,這些美妙的場景被呈現(xiàn)在城市舞臺這個可以‘躺平’的獨特空間。我們和觀眾共同呈現(xiàn)的劇場像是一場隱形的磁力風暴,看似平靜,卻將訴說的情緒與感受牢牢抓住,被眼淚、笑聲、吶喊、舞動,音樂包裹著,在舞臺中央濃縮,并不斷回響。”還原劇團如此感嘆到。
△ 來自還原劇團的《你想躺平嗎?》
這次在“燃冉”公共藝術季的藝術巴扎板塊,RQ旗下的「城市有意思」也作為內容共創(chuàng)方,參與到“燃冉”的共創(chuàng)中,在此之前,誰又能想到一個嚴肅商業(yè)觀察媒體,也能和藝術文化內容結合呢?最終,在“燃冉”的鼓勵下,城市有意思把在上海7年的日常觀察,化身為一本“流動的城市手帳”,在3天的巴扎市集中,與超過300個素不相識的路人產生了近距離互動,分享我們自己的故事。
△ 「城市有意思」參與藝術巴扎單元
當然,“允許出錯”的背后是“燃冉”團隊需要背負意想不到的壓力。事實上,與藝術家溝通多變是常態(tài),有些作品直到最后一刻都是不確定的,“我們選擇了與ta合作,就意味著要有這份信任,我們也必須做那個兜底的人”,“燃冉”計劃的項目組同事告訴我。
為了一份信念,而全力以赴
到今天,我還是非常慶幸在一個半月前,決定參與到“燃冉”藝術巴扎板塊中,只有深入其中,才能有更深刻的認識:“燃冉”的根本目的,并不僅僅是辦好一場活動,而是如何通過時間的陪伴,與青年藝術家建立長期的信任關系,構建一個具有在地質感、鼓勵更多參與者進入,發(fā)揮自我的舞臺。
“燃冉”的想法源自于在地新生美好的夙愿,從最初的戰(zhàn)略到今天已經有兩年的實踐,讓團隊更深刻地去體悟了更多東西,例如:
“什么是真正的孵化”:除了資金和資源支持之外,實則需要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討論,無數次細枝末節(jié)的溝通協(xié)調與用心陪伴,才會慢慢建立起信任,最終創(chuàng)作出充滿驚喜的作品。
“什么是真正的共創(chuàng)”:無論是XINTIANDI新天地與UCCA之間的戰(zhàn)略合作,還是和每個藝術創(chuàng)作者關系的建立,一切的合作都是建立在雙方對目標的共識,對對方團隊優(yōu)勢的充分理解,并完全信任你的伙伴和給與創(chuàng)作的空間之上。
……
這些理解,也都完全滲透在了日常工作的細枝末節(jié)中,與各類合作伙伴的溝通之中;也正因為這些日以繼夜的時間投入、理解、信任,讓“燃冉”收獲意想不到的能量與正向反饋。
“真誠”,這是在和參與“燃冉”項目的藝術創(chuàng)作者們交流時,幾乎每個人給到我對“燃冉”團隊的評價。對于聯(lián)結諸多不同領域的合作者來說,這樣樸實的評價已經能說明一切,我也期待著在下一屆依然能看到這些創(chuàng)作者的身影,看見他們更為成熟,卻依然飽含純真的創(chuàng)作作品。
這就是“燃冉”走到第二屆背后的故事,除了那份很“新天地”的發(fā)起初心外,最打動我的還是藏在日常細節(jié)里的那份“全力以赴”:
當有了戰(zhàn)略后,就要想辦法去落地執(zhí)行它;
有了合作伙伴之后,就要從它的訴求出發(fā),共同建立長期目標;
要建立藝術家孵化,就要從源頭理解,并信任他們;
要實現(xiàn)信任,就要提升自己的容錯率,擔起“允許出錯”的責任;
最終搭建的,是一個讓更多參與者進入,發(fā)揮自我的舞臺。
上周,第二屆“燃冉”藝術季落幕了,但這個年輕的團隊并沒有停下來,而是開始了深度的經驗復盤——這也是第一屆就留下的好習慣,這一屆實現(xiàn)的很多突破,實則都是去年經過深度復盤后總結運用出來的。
用心做好事,做好每一件事,時間自然會給予回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