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孵化和逆向創新的“反向飛地”模式助力跨域聯動高質量發展
飛地經濟一直都是區域發展領域的熱門話題,是指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兩個地區,打破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經濟開發,園區共建,來實現資源互補、互利共贏、協調發展的新招商模式。通常,飛地經濟主要由經濟發達地區“飛入”欠發達地區,而近年以來,由經濟欠發達地區主動“飛入”發達地區的“反向飛地”模式格外引人關注,其招商模式大有在全國遍地開花之勢,成為解決土地資源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理論研究和實際建設中,總是把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分別默認為飛出地和飛入地。傳統的“飛地經濟”合作模式主要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在落后的城市設置飛地園區,或者兩地園區之間開展產業、技術等方面的合作,從而實現“強扶弱”。
圖:“傳統飛地”運行機制
反向飛地,是“飛地經濟”的一種,但與傳統飛地恰好相反,它是欠發達地區主動到發達地區設立“飛地”,變傳統“飛入地”為“飛出地”。具體操作是欠發達地區主動到發達城市建設一塊“飛地”,大則幾十畝的產業園,小則是一萬平方的寫字樓,用以創新孵化,實現孵化在外地,生產在當地的模式。
圖:“反向飛地”運行機制
“反向飛地”打破了地緣限制,實現了創新資源的異地集聚和跳躍式轉移、輸送。
圖:“反向飛地”形成的總體動因
在鄉村振興戰略布局和地方政策支持下,主動創新求變,選定發展“飛地經濟”這條振興區域經濟,興村富民道路,為城中村、城邊村壯大村集體經濟和推動聯村共建、抱團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發展飛地經濟,建設周期短、投產即達效,是培育稅源、增加收入是最快最直接的途徑。
發展飛地經濟,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就要堅持把發展“飛地經濟”和“飛地孵化器”模式與全力推進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抓住產業興旺這一核心,按照“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精三產”的主要思路,穩步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圖:“傳統飛地”和“反向飛地”的模式對比
縣域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逆向孵化”和“逆向創新”飛地模式助力城鄉融合振興發展,是極具潛力和切實解決地方區域產業經濟的有效手段,也將在新征程時期發揮出特色作用和有效能量。
進入“飛地經濟”2.0時代,縣域主體已不再走梯次轉移產業、承接發達地區落后產能的老路,而是更加主動地將“飛地”用作本地與大城市創新協同的新武器。以“逆向孵化”和“逆向創新” 為突出特色“反向飛地”的“飛地經濟”2.0時代,呈現出以下兩大趨勢:
1、經濟欠發達的縣、市從被動轉向主動:過去,產業發展相對薄弱的縣市一般是被動等待國家、省、市等上級政府作“官媒”、結“對子”的“飛地”合作機會。如今這些縣、市不再被動等待,而是主動出擊,積極向大城市靠攏。
2、“飛地”的選擇從行政主導轉向市場主導:與過去上級政府指定下的“飛地”不同的是,“反向飛地”的布局實際上更加尊重市場的規律。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城鄉一體化的快速推進,產業人口向大城市進一步聚集,縣城比起大城市的成本優勢正在快速縮減。同時,各地發展產業的意識與經驗都在快速迭代增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必然,縣城想要到大城市招商引資,需要讓渡的成本正在快速增加。縣城招不起大龍頭,上市企業,那招商引資那些具有成長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則必然成為重點。
如果說“飛地經濟”1.0的建設,是我國產業轉移背景催生出高效產能轉移的特色模式;那么“飛地經濟”2.0,則更符合當前產業發展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需求。
區(縣)域在謀劃“反向飛地”時,要綁定本地企業發展需求,政企“抱團出海”,讓大城市“不為我有”的人才能夠更好地“為我所用”,助力本地產業創新轉型。要以戰略的眼光重視“飛地經濟”,以之為紐帶,打通兩地產業市場。縣域主動在大城市搭建起的“反向飛地”,是一種以“互聯網思維”融入大城市產業生態、搶占產業增量空間的有力平臺。它不只是一個孵化器或招商中心,而應是縣城瞄準新興產業增量,在大城市的地界培育自己的產業,搶占新興產業生態位的前線陣地;更應成為集中展示本地產業實力,助推本地企業走向更高市場的開放窗口。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攜手各界賦能企業共贏發展,以“城市服務中心“的立體格局落地來連接市場、企業、金融端,形成產城聯合體,結合“特訓營”與“專利標準化提升”落實貫穿“十百千計劃”,通過地方“請”上來,企業“走”下去,雙向循環賦能,最終實現“一心三聯,整合共贏”,為中國的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T"型發展護航助力,引導全國中小企業走好強基增效的“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之路。
袁帥,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兼融媒體中心執行主任,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新社匯聯合創始人。
3D互聯網數字官網(3D立體官網)服務理念發起人,電商直播“新農人”培育計劃組織者之一,“一十百千”數字鄉村振興賦能計劃組織者之一。
以“專家智庫牽頭、投融資帶動、策劃設計引領、建造實施為基礎、運營管理為保障”即以“智庫+IP+F+EPC+O”的“產融內循環、經濟外循環”雙向循環模式打造“一腦四心”(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腦”、科技創新中心、碳資產發展中心、產業賦能中心、數字融媒中心)體系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S2B2C為基礎,向S2b2m形態升級,最終實現產業數字化經濟形態,即SbBC的生態模式。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習交流,并不用于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所有轉載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知識歸該權利人所有,新社匯·全媒體矩陣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