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銷量下跌45%,直播帶貨快速攪動東南亞
直播電商的風在東南亞正越刮越猛。
出品 | 跨通社 作者 | 李一鐘
實體經濟受到沖擊
直播帶貨在快速崛起的同時,實體經濟受到的沖擊便是最直觀的。
近日,馬來西亞家電商總會署理總會長陳萬利指出,在各大社媒平臺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興起的影響下,馬來西亞家電行業在實體店的銷售額已經出現大幅下降。
家電實體銷售額下降50% 圖源:sin chew daily
就拿價格在500令吉以下的小家電產品來說,這一品類的銷售額跌幅高達45%。而反觀TikTok這類線下爆火的短視頻營銷平臺,攪拌器、鋼鍋這樣的小型產品在平臺上非常暢銷,且價格在200令吉至300令吉的產品也同樣熱賣。
他還表示,目前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所購買到的比較低價的產品,其中大多數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這些家電產品不僅電源插座和電壓與馬來西亞不一樣,而且還缺乏SIRIM-ST標簽,因此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馬來西亞能源委員會曾通知Shopee和Lazada等禁止銷售缺乏SIRIM-ST認證的電器。一旦消費者發現電商平臺有相關銷售行為,那么可以向能源委員會舉報。但現在網購平臺售賣的大多數家電產品仍缺乏SIRIM-ST標簽,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多管制。
此外,去年馬來西亞政府還出臺了一項政策,即向500令吉以下的海外低價值商品征稅10%,而目前這一政策還未真正實施。
計劃向低價值商品征稅 圖源:berita harian
為了解決當前家電行業線下實體店的困境,馬來西亞家電商總會已經將這些問題致函給投資、貿易和工業部,希望能引起當局的重視。可以說,馬來西亞家電實體經濟的生存空間正受到直播帶貨的擠壓。
直播帶貨席卷東南亞
如今直播帶貨這個風口早已被大眾熟知,不少賣家都通過短視頻或者直播的形式來宣傳自己的產品。在各種豐富的畫面以及低價商品的吸引下,許多消費者紛紛前往社媒平臺進行購物。
作為東南亞六國之一,馬來西亞自然也受到直播電商這股潮流的影響。由于當地消費者群體結構年輕化,其社媒滲透率高達91.7%。并且,有23%的消費者在購物時會受到社媒平臺推薦的影響,還有84%的消費者在下單購買前至少會通過一個社媒平臺查看產品評論。
馬來西亞年輕消費群體眾多 圖源:affable.ai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直播平臺進行購物,因此許多線上賣家在短時間內便能達到驚人的銷量。與此同時,實體經濟的生存空間正變得愈發狹小。一方面,隨著消費者“線下-線上”消費模式的轉變,客戶正快速流失;另一方面,實體店面租金和廠房產業稅正加重賣家的負擔。
看出了電商市場這一擔憂,馬來西亞通信和數字部長Fahmi Fadzil在今年10月曾提出,馬來西亞政府將對印尼政府禁止TikTok電商服務的規定進行探討,然后再在本國制定適當的措施。
馬來西亞政府進行商討 圖源:Malaysia kini
就當前來看,馬來西亞政府還未實施下一步動作,因此直播電商在短期內還不會受到打擊。當然,直播電商火熱發展并不意味著實體經營模式并無優點,比如網購平臺的賣家大多通過薄利多銷提供較低的售價,但一般不提供售后服務,因此許多消費者仍優先選擇實體店。
目前東南亞直播電商仍處于高速增長期,這一賽道依然充滿發展潛力。但電商市場變幻莫測,各位賣家在經營時還需樹立風險意識,通過多渠道進行多元化經營,爭取將風險降至最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