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邊”廣告法,誰家創意這么懂過審?
上映前大刀闊斧地刪減,一部電影會因為過審流程硬生生壓箱底好幾年。
同樣,營銷界也存在著一扇名為廣告法的窄門。古往今來,一時心大忽視法規,結果乖乖領罰的品牌并不少見。
不過既然上有政策,靠鬼點子上位的廣告人怎能沒有對策?
窄門雖窄,但也總有擅長在“被告”邊緣來回試探的廣告,巧妙借創意裝點鐐銬,得以在窄門中自由起舞。一波騷操作不僅看傻了競爭對手,更通過“驚險”的噱頭在消費者心中瘋狂上分。
為保護滿大街的藝術涂鴉,連血液都在流淌顏料的法國巴黎出臺了一條法令:禁止商業涂鴉廣告里直接出現產品圖。
這多少讓戶外廣告大戶Oatly燕麥奶有點抓耳撓腮:如果涂鴉廣告能像PS一樣多來幾個圖層,讓產品圖一秒上墻,又能一秒撤離現場該多好?
被靈感創到的Oalty,就開始了這波神操作:
在組合紙箱、面包車等物體表面印上部分涂鴉和產品圖后,Oatly通過把這些“新圖層”移動到特殊位置,精準遮蓋部分涂鴉,從而在視覺上達到物體與墻面無縫銜接的錯覺,產品圖自然也絲滑“上墻”。
以視頻的創意形式緩慢記錄下“產品上墻”的過程,不僅強化了消費者在觀看時經歷猜測后恍然大悟的驚喜體驗,更為廣告疊加了酷似“行為藝術”的新潮tag,屬實是摸透了巴黎人的口味。
即便有眼神不好的人來舉報,挪一挪“圖層”就行。
走在素來有“亞洲第一禿頭大國”稱號的日本,街頭卻很少見到增發劑的廣告,只因廣告法曾嚴謹地明確“禁止廣告直接涉及到產品療效”。
那么增發劑品牌都是如何在夾縫中毛遂自薦的呢?Zero Scalp就拋出了一個“甩鍋”妙方——效果不需要自己強調,讓消費者代筆不是更好?
于是雞賊的Zero Scalp便偷偷“埋伏”在一處絕妙的廣告位:文具店筆架旁的涂寫區。
替換下空蕩蕩的試寫紙,將一列整齊的禿頭“留白”給年輕的消費者。任誰看完都能會心一笑,秒懂品牌沒有直說的奧義:旋開筆蓋,紙面上留下的每一筆,都將成為增發效果的生動模擬。
Zero Scalp拋棄了脫發人群主戰場,而是將廣告放在只有年輕人看得到的地方,看似選錯了受眾,實則避開了陰陽怪氣之嫌,還能完美隱身于廣告法的華點,更借助年輕人的玩心和創造力為品牌收割精彩的二創內容,打出傳播度,怎么不算歪打正著呢?
略懂廣告法的人,大都聽過一條老行規:任憑怎么自夸,別用“最”字就行。自從廣告法杜絕“最好”“第一名”這類絕對化用語后,品牌們便只能靠創意拔得頭籌。
放棄絞盡腦汁自夸,宜家選擇以一支TVC《Proudly Second Best》主動認領“萬年老二”頭銜。
直到點開正片,才懂以退為進的手段著實高妙,畢竟誰都無(不)法(敢)超越真正的“第一名”:
“父母的愛遠勝一切兒童家具。”此話一出,再懂營銷的競爭對手,也不得不承認這支短片的超正三觀,宜家這波實在有點犯規。
捧完了第一名,輪到宜家來沾點光了。
在溫情的家庭陪伴敘事下,兒童家具產品自然融入到場景中,化身父母身邊的得力二把手,既增強了產品實用性的賣點認知,也為品牌營銷鍍上一層人文關懷厚度,傳遞出父母陪伴孩子、宜家陪伴消費者的情緒價值。
小編宣布:這局馬屁精宜家獲勝。
在日本,如果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真的有壁的話,那一定是“不允許出現武器”這條廣告法。任憑再熱血沸騰的打斗場景,一旦搬上了平面廣告,武器也得乖乖盡數上繳。
雖然法律不容兒戲,但漫畫廣告“去除”武器的方式也有點好笑——
在“高清無碼”被視作終極信仰的今天,小編第一次看到碼完反而更吸睛的廣告:
譬如《殺手寓言》投放在地鐵人行道里的漫畫廣告中,原本作為高光點出場的匕首等武器,被一條條寫實的秋刀魚替代,橫跨二三次元的突兀畫風,為緊張刺激的劇情平添不少笑點,也讓一本正經決斗的氛圍一秒破功。
最好笑的是后期還給魚p出了幾分“握感”
除了生鮮魚外,甚至還有符合場景出現的“熏制秋刀魚”:
而這種頗具無厘頭日式風格的馬賽克,在《電鋸人》廣告中也有使用:
讓馬賽克一躍成為全場焦點,雖然多少有點喧賓奪主的意思,但也確實能成功吸引路人,即便是不追漫畫的上班族也能瞬間對漫畫產生好奇。
把原本需要弱化的部分,變成carry全場的視覺強化劑,同樣是一種很獨特的反向思路。
創意不能超越法令,自由亦需要枷鎖。
以“過審”為題,在窄門中起舞,本就是一種營銷反向思維,再細化到以不同表現形式、核心洞察等完成破題,又是反向思維的遞進與最終呈現。
上面這些品牌并沒有挑戰廣告法這道窄門,而是把限制作為選出絕佳創意的篩子,假裝有意挑釁,實則卻安安分分地在自由之地發揮廣告的無限力量,自然配得上更開闊吸睛的舞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