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G盟博亮相界面財經年會,談品牌如何穿越周期,實現品效加成
近日,由上海報業集團指導、界面新聞主辦的第六屆【界面財經年會】在上海舉辦,會議聚焦“穩定與韌性”,重點關注中國經濟發展、企業戰略、品牌策略、ESG、大消費等熱點話題,共同探尋中國經濟穩步發展的韌性與動力。
IPG盟博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薄榮蓉 (Melinda Po) 受邀參與【界面財經年會】的圓桌論壇,圍繞《穿越周期,重新理解品牌與營銷》的話題,與圓桌主持人 — 上海正見品牌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崔洪波,品牌傳播資深專家徐俊、微夢傳媒&愛設計創始人/CEO趙充共同探討2023年?對更加成熟的消費觀和更多元化的消費群體,品牌營銷所面臨的挑戰,如何實現品牌的價值賦能和營銷的效果轉化,并各自分享了對2024年品牌營銷的展望。
當人口紅利、流量紅利和資本紅利紛紛退潮,中國消費品牌面臨的挑戰逐漸加劇,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推動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大技術、研發、供應鏈等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并通過精細化渠道運營和多樣化消費者體驗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流量場瞬息萬變,消費者理性?追新的消費心態、不斷涌入消費市場的新風口,成為消費新常態。
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圓桌嘉賓們圍繞中國消費品牌如何才能更好地穿越周期,迎難而上,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探討。
薄榮蓉(Melinda Po)
IPG盟博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今年的營銷是“創新”與“試錯”的過程。品牌客戶要求極大的廣度(受眾觸達)和極致的深度(內容的支撐和平臺的賦能)。對于媒介而言,挑戰在于當品牌中臺無法被打通時,很難將流量轉化成效果。實現轉化要將碎片化的觸點、渠道打通成為一個生態圈,透過媒體、內容、技術、中臺,讓“品”與“效”相互加成。在有限的預算下,品牌應該有清晰的營銷目標,在此基礎上區分營銷戰役“品”與“效”何為營銷重心。
同時她指出,要正確運用媒體,需要根據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來制定方案,觸達目標群體,從而達到營銷目標。此外,除了“品”和“效”,我們還需要為消費者提供價值賦能,在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上秉承“媒體向善”的理念,通過切實的行動,將品牌價值賦能在消費者身上,為消費者創造情緒價值。
徐俊
品牌傳播資深專家
在流量紅利下行的大環境下,企業更希望降本增效。如何增效?憑借扎實的策略穿越周期。2024年仍會有生存壓力,仍會考驗品牌營銷人長遠思考和認知的能力。“品”是銷售力的根本、是“效”的基礎,放棄了對品牌力的投入,品牌不會有持續發展的力量。品牌發布的內容若無法打動目標群體,提供情緒價值,就只會增加用戶的焦慮。數字化時代給了我們更好的工具讓營銷效率提高、令用戶互動加深。
展望營銷在2024年的發展,品牌力是幫助品牌走得更穩更遠的根本保障。品牌營銷要聚焦內容的品質,讓好的內容打動消費者、滿足其深層次的需求。
趙充
微夢傳媒&愛設計創始人/CEO
品牌營銷面臨兩大趨勢,一個是如何擁抱社交媒體平臺到如何直接擁抱百萬網紅KOL,從向每一個媒體平臺要業績,到向每一個重要的KOL要業績。另一個是從內容方面尋找紅利的動作。基于內容紅利的挖掘,他也特別提到了AIGC與營銷動作的結合,比如愛設計在做的AIGC內容中臺,首先可以利用AIGC的能力將企業內容化零為整,進行智能打標與內容上云,其次利用AI工具賦能內容需求端進行營銷物料的再創造,為企業打造內容的“指揮部”與“彈藥庫”,從而賦能銷售人員做增長。
他對未來的品牌營銷提出幾點建議,其一是對消費品而言,在流量成本高昂的當下要學會報團取暖,跨界營銷,相互借力;其二是科學營銷,盡快實現內容營銷的數字化升級,最大化挖掘內容紅利;其三是關注目前仍有社交紅利的平臺,比如小紅書/B站等,把種草作為常態化的營銷手段。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