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短劇“啞火”,都是暴利惹的禍?
引入
影視行業的“寒冬”,似乎被微短劇點燃了活力。
在各大社媒平臺上,“屌絲贅婿扮豬吃老虎”“真千金重生打臉假千金慌了”“閨蜜想綠我,我把渣男送給他”“極品校花的貼身保鏢”等等極具現實反差感的微短劇爆火來襲。
這些微短劇通常用幾十秒至十幾分鐘的劇長,呈現了一個個“爽文照進現實”的大男主/大女主故事,一方面帶動了戲里戲外的演員、編劇、MCN公司甚至整個行業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市場風一直不高,甚至被認為“三觀不正、粗制濫造”。
隨著2萬多部微短劇下線,這門火爆的生意開始“啞火”。
左手爆火,右手啞火
微短劇的風口,從2023年初開始悄然掀起蝴蝶的翅膀。
據德塔文2023年1-9月數據,在國家廣電總局備案的微短劇數量2007部,其中9月份備案的312部中,都市題材占據本月備案微短劇總量的44.55%。新上架劇集情況,2023年上半年共上新視頻平臺微短劇481部,其中抖音和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新上架數量占據新上架總量的58%,對比2022年全年上新的454部,可見微短劇市場供給規模呈現高速擴張的趨勢。
行業急速擴張的背后,卻是市場風評不斷的下降。
“短劇避雷!太多bug!”“付費短劇騙局,每個月付費6000左右”“充值完又叫我充值”等等,在各大社媒平臺上,不斷有網友表示短劇質量不夠精良,付費模式也不盡完善。
更有網友反映在小程序上看微短劇遭遇虛假宣傳,在一個短視頻平臺點擊了相關鏈接,但是需要跳轉到另一社交平臺,充值后發現被欺騙,想把錢退回時才發現根本沒有客服的聯系渠道。
滋生的行業“亂象”,引起了監管層面的關注,去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持續開展治理工作,并發布多項管理措施。
2022年11月下旬起,廣電總局集中利用3個月時間,組織開展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工作。截至今年2月,共下線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內容的微短劇25300多部。3月至今,廣電總局督導多個平臺累計對外發布公告40余期,清理低俗有害網絡微短劇35萬余集(條)。
據公開信息顯示,隨著《當替身我月薪百萬》在12月11日被禁投后,咪蒙短劇團隊聽H島制作的四部短劇《當替身我月薪百萬》、《腹黑女傭》、《李特助如此多嬌》,以及《黑蓮花上位手冊》已被全部全網下架或禁止投流,其中《黑蓮花上位手冊》更是曾被官媒點評“三觀不正”,最后慘遭“全網下架”。
微短劇“啞火”,慢下來,是為了從根源入手政治亂象。
快一點,就能多“收割”一點
其實,微短劇在今年的影視行業成為“頂流”并不意外,對于用戶端來說能滿足市場需求,對于影視機構、MCN機構來說也有利可圖。
畢竟制作一部微短劇的成本相比獲利來看實在過于微小,慧博咨詢統計,一部微短劇的制作階段的成本主要來自劇本和拍攝,劇本成本方面,短劇劇本多來自網文IP,單價從幾萬至十幾萬不等。根據10月31日閱文集團發布的短劇劇本征集令,簽約稿酬為1.5萬-5萬元保底+最高2%分賬。拍攝成本方面,短劇演員多為網紅或知名度較低的演員,且短劇拍攝周期短,所以短劇拍攝成本較低。
如不算投流等費用,攏共約30萬元制作成本的微短劇,便能在互聯網的信息洪流中滾動、發酵,據相關數據統計,微短劇《閃婚后,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24小時充值破2000萬,《無雙》上線48小時投放破5500萬,微短劇形式的模擬戀愛全動態真人互動影像游戲《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更是連日登頂steam國區暢銷榜首,售價42元,24小時內在線巔峰65435名玩家,當前好評率高達94.7%。
微短劇的吸金能力有目共睹,此種典型的“小成本撬動大流量”商業模式,在市場前端用情節快節奏、高密度和夸張化的劇情,在短時間內快速用“情緒價值”來集中攻破用戶心理需求防線,從而在劇情爽點反轉時以興趣情緒帶動“高潮付費”,直擊“人性弱點”。而在后端變現路徑,則在于通過短視頻引導用戶觀看付費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同時與機構、植入品牌、演員等共同分賬完成利益分配。
其中的付費路徑,卻大有可為。當用戶免費觀看了前面的5-10集后,微短劇劇情會“精準”地卡在反轉、高潮的劇情上,前面免費的情節統統都為了此刻的付費鋪墊,此時要想繼續觀看,要么按集解鎖內容,要么一次性支付幾百元解鎖全部內容,更有甚者,支付幾百元后也只能解鎖部分內容,整部合計2-3小時左右的微短劇,用戶若想全部觀看通常需要付出幾百元或者上千元的“觀影費”。
這也就說明,用戶花費幾個小時時間觀看就能收獲“小三上位”“巧奪豪取”“躺賺”等等“爽感”,而在一個又一個的付費觀看之下,微短劇唯有快速推陳出新,才能不斷銜接用戶的幾個小時又幾個小時。
畢竟在市場信息快速流通下,微短劇更新快一點,就都能多“收割”一點。
是機遇也是尚待建立規范秩序
不難看出,短劇的商業模式也就決定了在蓬勃爆發階段容易踩在灰色邊界游走,陷入不良社會影響的漩渦。
因為從微短劇的受眾群體來看,主要集中在年輕人和女性居多,據慧博咨詢統計,短劇受眾的年齡段以18-40歲為主,并且女性占多數。2022年短劇觀眾中女性占比約為68%,較2021年的62%比例有一定幅度上升,小程序短劇的用戶70%為三四線城市、年齡在30歲以上的低收入男性群體。
這就注定了,在年輕人尚未過多經歷社會打磨的價值觀體系下,為了快而拼湊的“爽感”很容易對年輕人帶來不良價值觀導向,而女性通常屬于“感性思維”,更易受到情緒沖擊而付費,從而給社會面的價值觀、風俗等等都帶來較為負面的影響。
但毫無疑問的是,以微短劇的行業空間來看仍具有發展潛力,2023年以來,小程序短劇高速發展,據中國經濟網統計,截至2023年7月小程序短劇市場規模增長179%,規模超40億元。放眼整個微短劇市場,據艾媒咨詢測算,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的市場規模預計在300億-350億左右。
因為就如短視頻的崛起一樣,短小精悍的碎片化內容仍舊會成為搶奪人們時間成本的利器,快速發展的同時是否只會讓人們只關注表面的感官刺激,而忽視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還是轉而走向“濃縮就是精華”的精品路線,這需要時間和人力打磨。
如自2020年,廣電總局設立了網絡微短劇登記備案模塊,短劇開始逐漸被納入監管體系,如2022年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意見》,鼓勵培育壯大短劇創作主體,如2023年以來2萬多部微短劇整頓下線……
任何藝術形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任何商業模式也都有值得借鑒的優勢,但在重塑秩序之前,或許微短劇還要走慢一點、走穩一點。
內容作者:林小白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