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貨亂象屢禁不止,已有賣家被罰80萬美元
賣家只有確保合規經營,出海之路才能順利揚帆起航。
出品 | 跨通社 作者 | 李一鐘
巨額罰款
在跨境圈內,關稅合規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議題。
近日,一外貿公司背上了79.8334萬美元(約合570萬人民幣)的巨額罰款,原因是欠繳關稅,一時之間在行業內引起了熱議。具體來說,該公司涉嫌虛報貨物價值并且沒有按照規定支付從中國進口家具的關稅,違反了“False Claims Act”,也就是《虛假申報法》。
美國海關法規定,進口美國的商品都必須繳納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進口稅費全部以貨值,即離岸價格(FOB)計算。而該公司從2018年9月至2022年12月這期間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提交的是偽造發票,以此來避免本應該支付的合理關稅,這種弄虛作假的做法導致進口美國的貨物價值變低了,從而影響了美國的關稅收入。
影響美國稅收 圖源: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檢察官辦公室
事實上,這并非首起類似案例。
此前,廣東一8年老賣家就被相關部門查出了隱匿收入和欠繳稅款的問題,證據表明該賣家運營的多個店鋪都存在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最終做出了罰款的處決。無獨有偶,在吉林也有跨境公司被查出涉嫌騙取出口退稅的問題,該公司采用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虛假結匯等手段來達成目的,最后被追繳出口退稅548.79萬元,而該違法行為的主犯甚至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年,處罰金550萬元……
查出違法操作案件 圖源:國家稅務總局
種種案例表明,雖然在跨境電商行業總是存在著部分心存僥幸心理的不法分子,但最終仍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正所謂“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事件也在提醒著廣大賣家,在跨境電商行業,合規經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賣貨亂象不可取
隨著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這條賽道,期待跑出一個理想的成績。然而,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部分賣家卻將合規經營拋在了腦后,或為降低成本而走“捷徑”,或為追求速度而“越界”,最終導致違規行為頻發。
不過,這些賣貨亂象的背后也暴露出了跨境電商行業在監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因此,除了加強企業自身的合規意識外,相關部門還需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提高執法力度,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日前,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再次出臺了稅收新規定,從2024年1月起將實行性的稅收規則,要求Etsy、Vinted、Depop等電商平臺每年收集并向HMRC報告賣家信息以及收入情況。若是這些平臺未按規定行事,HMRC將會對其征收巨額稅款。無獨有偶,類似的新政在美國市場同樣出現了,今年6月份,美國《消費者告知法案》正式生效,要求亞馬遜、eBay等電商平臺收集核實并且公開達到一定要求的第三方賣家相關信息。
英國稅務海關總署推出新規 圖源:accountancyage
在稅收規則復雜的巴西市場,對于稅務合規的要求那就更加嚴格了。為了進一步加強對Shopee、SHEIN等跨境電商平臺稅收情況的監管,巴西政府計劃成立一個小組委員會,升級稅收監管,以此確保這些平臺合規賣貨不至于損害本土企業的利益。
巴西升級跨境電商平臺稅收監管 圖源:conjur
可以看出,各大市場主體都看到了稅務合規上仍然存在的痛點問題,正在想方設法補上缺口。
市場不斷收緊賣貨要求,電商平臺也在積極響應市場新政,這對電商平臺賣家來說其實也敲了一記響鐘,提醒著賣家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切勿為了一時之利而觸碰紅線。此外,賣家還要關注到店鋪員工的合規經營培訓,定期開展合規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員工的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
在未來的發展中,跨境電商行業無疑仍然是一個具有廣闊前景的增量市場,為了促進該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無論是賣家還是平臺都應該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始終保證自己的所作所為處于行業和法律的紅線之內,為跨境電商行業的騰飛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