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還能有何不同?從「理想之地·春熙集」中找到一絲答案
從春熙集開業,看萬科商業如何打造與別不同的城市「理想之地」。
商業還能有何不同?這是文章標題里提出的一個問題。
在過去一年,行業內一直在探討打造「非標商業」的話題,這其實可以被視為一個積極的信號,從頭部商業地產集團到本地運營商,都在思考如何讓商業形態不一樣;而探討商業非標化的另一面,則是與消費市場、在地社區形成更近一步對話的過程:從真實需求出發,思考在地居民需要什么樣的空間形態、商業組合,以及從中散發的日常氛圍。
商業逐漸非標準化的過程,也是他們更深入本地社區,了解社區,從深度理解中不斷營造商業內容的過程。
最近,我們了解到萬科和中建在嘉定共同籌備已久的「 NEXUS理想之地」示范區逐步開放的計劃,其中首先亮相的,是以充滿煙火氣和生活靈感的「春熙集」。在被裝點成傣族風情的全新集合空間中,我們也看到了萬科商業在用切身行動回應「商業還能何以不同」。
在熙攘之間,
登上理想之地的春臺
來到 NEXUS理想之地·春熙集的空間內,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富有滇味的熱鬧市集畫面,這也是這份創新市集體驗服務中,首個為大家呈現的,是從西雙版納“空運投送”來的一座云南限定菜市場——探·傣寨 云南市集。在感受雨林特有的自然氣息與美食時,仿佛置身于東南亞地區的熱浪假期之中。各種當地以及東南亞隨性而原生態的街頭飲食文化集結于此,堆滿了熱氣騰騰的鍋物,也有叫不出名字的野菜和野果……
除了美食之外,還有諸如Atelier Changphel 山赴、BASAO、跳海這樣脫胎于城市的當代青年文化品牌……
這便是春熙集與公眾的初次見面。
一提到「春熙」,你很容易想到的是成都的市中心春熙路上熙熙攘攘的繁華景象,春熙集的命名靈感,確實來源于此。而更值得探究的,仍是這二字體現的另一種集市魅力。
老子曰:“熙來攘往,如登春臺。”
今天的大慈寺在宋代時就是成都重要的商業市集,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人與商品匯聚于此,熙熙攘攘地來來往往,宛如登上了春天的高臺一樣,熱鬧、喜慶、一派生機。
春熙集更像是萬科商業對未來社區打造時的美好夙愿,將這古老而持續富有生命力的商業場景植入到空間中,并作為首發產品面向都市人,無形中也為 NEXUS理想之地的產品定了基調:一個全新但依然富含人情味的空間,一個讓人回歸本真交互關系,構建真實鄰里場景的社區。
以市集為內核,春熙集在打造上也加入了不少當代的營造手法,例如可持續的建筑特性,這座近3000㎡的空間是一座近零能耗建筑,以鋼木為建筑結構,減碳量達40%;又配合市集希望實現大自然融入社區的理念,綠中庭中選取了不少南方物種的綠植,打造出植物與人共生的空間場景。
自然地,便帶出了春熙集的整體產品理念:以美食為核心的,以“從農場到餐桌”的多元餐飲體驗空間。
曾幾何時,去云南成了“躺平”的代名詞,總是打破常規的萬科團隊拒絕模板化的市集樣式,聯合餐飲品牌Bloom復刻了一座鮮活的原始熱帶雨林,為了營造出理想的生活場景,團隊決定將2000多公里外原汁原味的傣寨搬到家門口,還原出今天所看到的云南傣寨市集。
在理想之地·春熙集,你能看到獨具風格的椰寨,充滿山野風味的菜場,一個個街頭原生態小攤映入眼簾,游逛間那份自在的愜意感撲面而來,不用遠赴西雙版納,也能探究鄉野街頭與都市日常的味蕾平衡之道。
未來,這個由萬科商業打造,餐飲零售團隊Bloom參與運營的空間,將呈現更多的業態融合創新實驗,如“后廚前置、生鮮展示”等特色場景共創,讓居住在這里的人群體驗到美好生活的點滴。
在「十字路口」,
看見社區的未來生活場景
以春熙集為點,我們再來看看其所在的中建萬科理想之地,這是由萬科和中建共同建設的新型社區,位于嘉定新城,是該板塊核心區域的一塊自留地。
事實上,「 NEXUS理想之地」是萬科的《2049 未來城市(上海)探索計劃》下的首個落地項目,它的呈現,飽含了萬科對未來城市與商業理解的濃縮,也是對“人們回歸本真交互關系”的美好夙愿——關系、聯結、聯系。而這個夙愿,也被賦予在整個社區的建筑打造與社區運營之中。△ 項目鳥瞰效果圖
而這個總占地面積15公頃,商業面積約3.5萬方的未來城市樣本,被放置在擁有龐大居住人口的嘉定新城,恰好是一次新城商業空間進化的實驗。
區別于傳統的新城綜合體打造, NEXUS理想之地更倡導的是市中心街巷之間那種密度適宜的游逛性,所以在效果圖中,我們很容易發現這里會利用“上店下廠”這樣的功能混合模式,讓不同空間模塊豎向混合形成人群互動,商業空間和口袋公園、街角廣場、拱廊、露臺等空間交織在一起,讓新城同樣能擁有街道馬路的煙火生活。
△ 效果圖
由此,我們再看向商業部分,理想之地的看點,一定不止于春熙集。
延續街巷場景的目標,為了在這片嘉定新熱土上打造更高濃度的精神領地, NEXUS理想之地啟用了「超級十字路口」理念,用四大公共建筑來打造四個不同的特色場景空間,這便包括了:
「新新所」:提供集展覽與商業功能于一體的未來展廳△ 效果圖
「鼓浪館 」:面向整個社區的,集文體綜合于一體,室內室外相結合的社區運動中心△ 效果圖
「陶然薈」:面向全年齡層“健康與成長”的新型社區鄰里中心△ 效果圖而又與「春熙集」一脈相承的是,這三個空間的命名靈感,同樣來自四個不同城市的地標:上海的上生·新所、廈門的鼓浪嶼、北京的陶然亭。
這四棟設計、功能都不同的小盒子,從內容風格,再到運營打造上,都將高度呈現不同的生活場景。而以超級十字路口為起點,便是萬科商業開啟“創新孵化中心”,邀請特色主理人,與之共創新物種空間——
春熙集便是一個率先推出的樣板,由萬科商業與Bloom團隊合力而成,后者是胡麻、SHAN、CUCURUCU等當代餐飲品牌背后的推動者,致力于打造現代人生活的全新多元餐飲體驗。
萬科商業提供創新孵化的舞臺,突破以往“招商租賃”模式,與類似Bloom這樣具有創新能力的新興團隊合作,這樣做的目的,自然就是根據未來城市樣本,社區需求,而打造出與別不同的空間產品,為社區所用。
我們也不妨期待其他三個空間,看會集結怎樣的主理人團隊,以及合力后的最終呈現。我也相信,這些創新孵化的落地,也會慢慢從 NEXUS理想之地走出去,植入在其他城市的項目中,以呈現不一樣的商業項目。
透過理想之地,
看萬科商業的創新永不止步
要從傳統思維跳脫出來,打造全然不同的新商業產品,絕非偶然。
NEXUS理想之地擅長將“驚喜”埋藏在各個角落,以超級十字路口為中心、四大建筑為核心,開展文化、藝術、休閑、社群等生活場景,連接人與城市、人與社區、人與人的活力關系,帶來富有人情味又充滿詩意的生活場域。
在這個充滿未來城市的樣板社區中,我們也能發現「社區商業」在未來的潛能——這必然是大城市構建未來城市商業的重要場景,回歸生活,從社區源點出發,與居民共建可持續的,富有長期主義的10分鐘生活圈。
同時這個具有前瞻性的計劃也展現了萬科整體的運營實力。此前萬科商置便聯動全上海項目、業界同行、產業嘉賓等,開展10小時8站不間斷的馬拉松式直播,并通過豐富的創意環節設置,多維展現項目優勢,以創新的運營思路,將產辦項目空間及品牌價值提升到新的高度。
商業正在回歸真實,回歸生活需求的源點。
在目前已有的概念和開業的春熙集產品中,我們其實已經能想象出人們生活在理想之地社區的畫面:
從家門出發到地鐵站上班,穿過家門口的公園、拱廊,經過不同商戶與親切問候……每天可以根據心情,組合出不同的行動路線;
周末在超級十字路口度過是個不錯的選擇,上午一家人和鄰居在鼓浪館體驗不同類型運動后,中午在春熙集里吃頓美食,下午與孩子或在陶然薈體驗自然教育,或在新新所觀看最新的國際大師名展…
這一切都在家門口實現,一切對于社區的情感聯結,都從社區肌理間,在相熟的鄰里關系中,在具有溫度的社區商業中,慢慢生長出來。
最后再次回應一下本文標題:商業何以不同?
當所有細節的考慮都從生活中出發,從地緣社區出發,讓人們回歸本真社交,一趟理想生活之旅,就此展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