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考眼力了:找出藏在海報中的正負形設計
在平面設計中,「正負形」是一個常被拿出來表現作品深刻寓意的設計手法。通常,「正形」指代我們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形體本身,而其周圍的空白就是「負形」了,二者共享一個輪廓,在視覺上形成一種錯視效果。其出現在電影海報中的頻率最高,不少品牌也喜歡這一手法與產品相融合,由此設計出不少經典的正負形海報。
不過,在許多作品中,正形和負形并不是固定的,它們之間有時可以相互轉換。誰正誰負取決于我們注視的焦點,焦點在哪,哪就是正。比如我們從小就熟知的「太極八卦圖」,很難說黑白兩方到底哪頭正哪頭負,用“商務殷語”來表達的話,就是——眼睛看到什么是run決定的~
經過這么解釋,想必大家對「正負形設計」的概念已經門兒清了,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欣賞幾組「正負形」海報,找找那些被藏起來的小巧思。
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官方的這張宣傳海報就運用了正負形設計。海報將杭州的西泠橋、長橋和斷橋這三座著名的橋梁與運動員游泳的身姿正負形相結合,伸展的雙臂襯托出拱橋的弧度,戴著泳帽的腦袋化作橋洞,將杭州千橋之城的title與亞運會的運動元素用水花連接起來,既展現出杭州江潮奔涌的城市特色,也表達了運動員全力以赴的信念與努力拼搏的精神。
即將在2024大年初一上映的《紅毯先生》在定檔之后就躋身春節檔黑馬候選人,不僅有寧浩x劉德華這樣強大的陣容,黑紅色調的電影海報暗諷娛樂圈的寓意也吸引了不少眼球。黑紅之外,海報中的正負形設計也頗有寓意:背景中劉德華的黑影和豬的紅色剪影相互嵌套,與電影中劉德華養豬的劇情相貼合。在人與豬形成的獨特視覺效果之中,手拿小金人的劉德華站在頒獎臺上,戲劇效果拉滿。
與《紅毯先生》一樣用剪影形式表達劇情的海報還有電影《Peter and the Wolf》的這張經典海報。不過,雖然使用剪影都是為了凸顯主人公形象,但是這張海報的「正負形」 邊界更明顯。正形為一頭狼與一只鴨子的形體,而狼用身體圍繞出的空白區域(負形)正好是一個小男孩的側臉輪廓,隱晦而又巧妙地呈現出狼與男孩之間的關系,為電影劇情做氛圍鋪墊。
烈酒界最會玩創意的絕對伏特加對「正負形設計」也是手到擒來。在絕對伏特加城市系列廣告中,這張「absolut Beijing(絕對北京)」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京劇臉譜與經典產品相融合。臉譜中從額頭經眼窩再到鼻子的一抹紅色組成了絕對伏特加酒瓶的形狀,毫無違和感。
在蘋果前CEO喬布斯(Steve Jobs)去世之后,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19歲學生Jonathan Mak以喬布斯的側臉輪廓與蘋果的logo相結合,制作出這個正負形logo,以此來緬懷喬布斯。喬布斯黑色的側臉融進白色的蘋果logo,既寓意著喬布斯與蘋果相與有成,交相輝映,同時也表達出喬布斯是蘋果永遠的靈魂之意。
寶藏神劇《覺醒年代》的這張正負形海報充滿了寓意。以紅色為主色調的畫面,整體來看是西裝領帶的造型,而若將目光聚焦在中間,就能看到一支鋼筆的造型,筆尖的縫隙又是一個握緊拳頭的圖案。三者的疊套既隱喻了劇中的革命主題,用筆桿子呼應了新文化運動,又用拳頭彰顯出革命者強大的力量與斗爭到底的決心和勇氣,給觀眾以振奮、澎湃的觀感。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logo是一只藍色的大熊貓,這讓有些人誤以為他們是一個熊貓保護組織,為了澄清這一“謠言”,WWF發布了這組海報。用正負形的設計手法,將黑白的大熊貓圖形與森林中的樹木、藏羚羊,以及湖泊水波紋的形狀相結合,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形成同構共生的整體。不僅表達了基金會“不只保護大熊貓”,并以此來隱喻“保護大熊貓,不止是保護大熊貓本身”,還要保護被人類破壞了的森林、水源,棲息地和生態系統,體現萬物共生的環保理念。
關于正負形設計,可口可樂可以算得上是OG了。今天小編挑選的這組正負形海報,其凸顯的不是經典的可樂瓶,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第一幅圖用兩個人的側面親吻輪廓的縫隙,留出花朵向上生長的空間;第二幅則是用兩手之間的空間構成一只嘴銜橄欖枝的和平鴿形象。配合以“它們讓敵人成為朋友,它們同樣制作成我們的瓶子”的海報文案,表達出保護自然的品牌理念。
哥倫比亞的二手書交換圖書館Colsubsidio在曾經發起的“書本交換計劃”中,其主題海報“Come with a story, leave with another(帶著一個故事來,拿著另一個離開)”就采用了正負形設計。海報將不同著名作品中的故事主角進行兩兩結合,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畫面,以此來點明交換活動的主旨,同時也給活動注入了一些趣味性。海報包括哈利·波特與特洛伊木馬、白雪公主和福爾摩斯、白鯨和小紅帽......講真,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看完了這些正負形設計的海報后,小編突然頓悟:設計的精妙不在于滿,而在于空,看似空白無形的畫面,反而更能將“主角”突出。
正所謂“一圖勝萬語”,正負形設計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合理巧妙的正負空間,創造出簡約但飽含深意的視覺形象,不僅生動有趣,也能留給觀眾更多想象的空間,從而激起他們的好奇,這在信息過載的當下,無疑是“四兩撥千斤”般的戰術勝利。
看了這么多案例后,不知道各位看官最中意哪個正負形創意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