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ook:巴厘島“野雞”沖浪教練中介平臺?
旅游業最大的問題是總有商家拿消費者當傻子,疫情之前如此,疫情之后亦是如此,而Klook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朋友聊到Klook,說這就是一個“堆砌垃圾產品”套融資的平臺,當時我是不大相信的。畢竟人家融資七輪,號稱隨時上市,怎么就都是垃圾產品了。直到前幾天去了趟巴厘島,又恰巧我對沖浪有那么一點了解,再看看Klook上的產品,我信了。
打開Klook平臺上的巴厘島沖浪,你能看到的幾乎都是百元以下客單價的產品,有些還是2小時的打包價,核算下來基本就是每小時50—60元/人。里面的產品描述很豐富,比如有經驗豐富的教練1對1私教,讓你快速掌握沖浪技巧;提供衣服、板子;還有高質量照片。
對于任何一個不懂沖浪的游客來說,第一反應一定是好實惠。100元搞個2小時,又能拍照出片,又能學會沖浪技巧,錯過就是損失。
事實是什么呢?這樣價位的產品,就是幾個當地人,帶幾塊破板,用著口音濃重的蹩腳英文,在岸邊教幾個平衡動作,然后就讓游客自己下海了。當然,這個所謂的當地“教練”會在岸上給游客拍幾張照片,但照片水平就是那種但凡是挑剔一些的女生,可能要當場生氣的程度,說實話拍照技術不如游客們自己互拍一下。
那么兩個小時你能學會什么呢?答案是什么也學不會。因為這些“教練”根本沒有授課能力,沒有SOP流程。所謂兩個小時內干貨授課時間并不多,大部分時間是讓游客自娛自樂。
那么這些在Klook平臺上被標榜的“經驗豐富的沖浪教練”到底是什么來歷呢?其實就是當地人眼中的“Beach Boy”,也可以叫“野教練”,大部分為無業游民。自己會點沖浪,平時沒事就游蕩在沙灘上,有錢喝啤酒,沒錢就曬太陽。
這些人跟“專業”、“教練”這些詞是絕對不搭邊的,但就恰恰是這些人充斥著Klook平臺,讓不清楚的游客、大眾對沖浪越來越有偏見。
如果是在國內,這樣的非專業教練遲早是會被舉報取締,不專業的教授在游客下海后,很有可能遇到的是生命危險。而Klook也就是占了個天高皇帝遠,當地也沒人管的優勢。事實上巴厘島一直是沖浪勝地,很多國際沖浪大神都會來,還有很多正規持證教練。
目前,國際唯一被認可通用的沖浪教練證是ISA(InternationalSurfingAssociation),對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比如較初階的ISA一級沖浪教練證書,必須具備中級或以上沖浪水平(至少累計800小時沖浪時間),駕馭至少一米以上海浪,并能熟練掌握正手浪和反手浪以及在浪壁上加速的技巧。
當然,這種教練的收費與“Beach Boy”相比就天差地別了。一般持ISA一級沖浪教練證書的教練,收費500元左右/小時,大多有自己的沖浪學校,哪怕是手下的普通教練收費也要200元/小時。不過他們有專業的SOP流量,授課流程。雖然價格更高,但一個課時你能接受到的技術,花同樣的價格在“Beach Boy”那里是學不會的。
比如學陸沖,專業教練一個半小時指導下,學員就可以上板+滑行+轉向,但不專業或者說自學成才的“野教練”只會送你一身淤青。就像《東邪西毒》里說,你們是相信一個有鞋子穿的殺手,還是相信其他那些鞋子都沒有的殺手?
而且巴厘島海灘的這些“Beach Boy”還有個最致命的問題——手腳不干凈,女學員被“咸豬手”占便宜是常態,真遇到了也很難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低價但不專業的“Beach Boy”大量存在于Klook平臺,使得許多專業教練對這個平臺退避三舍,一方面是因為專業教練有固定客源,也有學員之間的口口相傳不缺學員,另一方面也不想陷入與低價“教練”的競爭,還要被Klook抽傭。
而Klook看起來好像為“Beach Boy”搭建了一個平臺,但實際上“Beach Boy”并沒有把Klook當回事,如果你在巴厘島沙灘上呆上一兩天就會發現一個頗為尷尬的熱知識。在沙灘上現場找“Beach Boy”比Klook上報價還要便宜很多。
這種便宜并不是單單是省去了傭金,更在于他們本身每天就坐在沙灘上沒事干,挑一個他們沒有生意的時間,給他多少錢他都會教你,會把Klook上的那套流程給你走一遍。
所以這個事情扒到現在就會發現,在這類產品上,Klook就是一個依靠信息差,空手套白狼的二道販子,甚至連品控都懶得做做樣子。
這樣的產品服務有價值嗎?沒有。往夸張了說,他的中介價值門檻不如小紅書上一兩篇真實游客攻略,不如游客親自去沙灘上兜10分鐘。
按照Klook自己的說法,“致力于克服目的地旅游資源高度分散和碎片化等問題,挖掘當地優質景點與特色活動,讓每一位旅行者能夠輕松發現當地精彩,簡單便捷地預訂玩樂,享受探索世界的豐富和快樂。我們上線了很多有趣的城市內活動,如精釀啤酒品鑒體驗,和很多戶外活動及服務,如攀巖、滑板、徒步或露營等等,共同創造更特別有趣的體驗。”
的確,滿心期盼的在巴厘島沙灘上與非專業沖浪“教練”共度1—2小時,還要擔心會不會被“揩油”的風險,確實是一種“別致”體驗,但凡遭遇過的游客就絕不想再來體驗第二回。當然,很難從某一地的產品就斷定Klook平臺的好壞,但管中窺豹,產品品質把控不嚴,存在風險且風險轉嫁給平臺消費者,就是不妥的。或許在Klook其它的目的地中,類似屬性的產品還有不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