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積累”老熟人Gab Bois:設計越怪品牌越愛?
回回換頭像,回回只鐘情于小某書“另類/獵奇/小眾”的關鍵詞;
把“審美積累”tag當沖浪老家,“夢核”“怪誕”“亞文化”的小詞兒張嘴就來……
在小眾成為一種大眾、冷門轉眼捂成熱門的當下,這句熱梗完美總結了網友的審美趨勢:
健康的口味固然重要,但畸形的腦洞實在精彩。
直到頻繁刷到同一位藝術家的圖,常年以小眾品鑒家自居的小編才大徹大悟:原來有些“小眾”只限于你以為,實際上人家早出圈幾百年了。
不信?花幾秒自測一下。
看著張張都眼熟?那得先恭喜你,號算是養成了,審美確實有點東西;
……刷完只有滿屏的陌生感?Anyway,此刻就是你偶遇這位寶藏藝術家的良辰吉日。
這位以另類小眾審美出圈,靠古怪想象力打破常規感的大師,就是加拿大藝術家Gab Bois。
多學科藝術家、搞怪攝影師、大自然愛好者、食玩界腦洞狂魔……搜索她的名字,鋪天蓋地的“名分”宛若大冰的自我介紹一般密密麻麻。
甩掉花里胡哨的包裝,想要真正走進一位藝術家的內心世界,直接觀摩作品是唯一法門。
開頭沒來得及細品的家人,到這就可以放慢腳步了。
對于任何一個稍有想法的藝術家而言,個人網站就是最具辨識度的審美DNA序列。Gab Bois也不例外。
點開她的個人網站,過分簡潔的頁面能讓你分分鐘懷疑自己的網速,等了半晌才敢確認:好吧,這就是人家的風格。
字少不要緊,開門見山就是“CREATIVE”欄,滿滿當當都是捕捉你注意力的作品。
一句話概括她的風格:畫面中的所有物品都顯得那么常規,但組合方式卻又讓你大跌眼鏡。
算是所有作品里最經典的膠片眼鏡(記住,后面會考):
青菜眼鏡(就是它當初第一眼讓小編墜入愛河):
好多人都眼熟的創可貼蓋毯,受傷的靈魂迫切需要來上一張:
Y2K疊加自然主義buff的摩托羅拉(貝殼翻蓋版):
精準解構當代脆皮打工人優雅靈魂的“咖啡蓋馬天尼杯”:
開啟“消費素食主義”審美之路的菜包:
結合視覺痛感、反叛精神、先鋒審美的一張“部位圖”(記住要考*2):
對甲方有怨氣但不敢摔鍵盤的時候,請務必狠狠起跳:
復古電子器械+潮流時裝=滿屏的古早賽博感:
從貝殼弧度聯想到護具造型——人魚公主,請滑冰!!!
“猜猜我是誰?”
“筆記本。”
“不對,是筆記本啦。”
口香糖大變滑蓋機:
請問親吻蛤蟆戒指,會擁有哪一國的王子?
給現實世界億點PhotoShop的震撼:
昨晚喝醉了,淋、著、雨給你打了好多電話,你一通都沒接……
很美很朋克,只有耳垂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刷了會兒創意平面,你突然注意到了網頁右上角略微有點小吵鬧(?)
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份airdrop,還是Gab Bois本人投送來的:
?用著windows系統的還以為電腦要變異了
點開后就是一張單圖,除了campaign名+創作年份,多一句廢話也沒有:
另外,整個網站的介紹信息,也以類似email的方式送到訪問者面前:
皮上是i人“話不多說”的社恐面具,皮下又透露出一點e人躁動的靈魂,Gab Bois的個人網站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如此特別。
在自然系審美、素食健康主義熱潮入侵時尚界的今天,把蔬菜當創意的營銷絕不罕見。
不過,雖說見過用諧音梗打破“蔬菜”和“書”概念壁壘的創意,也曾因為造型過于可愛而入手過蔬菜和小狗的奇葩混合體……
但確實沒遇到過像Gab Bois這樣,把蔬菜當唯一視覺要素,直接做了個品牌的。
Canapes——點開這個剛成立不久的品牌主頁,你將收獲滿屏的健康氣息。
……好像每多瀏覽一秒鐘,就能隔著屏幕開始進行賽博光合作用。
它在詞典里的意思是“酒館小菜”,但在Gab Bois眼中卻橫跨更廣袤的品類。
從手提包到口罩,再到口紅、耳機殼……萬物皆可菜,說的就是Canapes。
在成立個人品牌之前,Gab Bois就在各種作品中表露過這一獨特的審美風格:
雖萬變不離其綠,卻能綠得五彩斑斕。
當風格足夠有辨識度,產品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視覺烙印。
不論是依附于Gab Bois本人的網紅IP高開高走,還是靠all green的清流風格打響名號,品牌觸達用戶認知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
在小圈子里搗鼓了那么久,或許你想問:審美這么怪真的有人愿意買單嗎?
答案很明朗:Gab Bois從來不是一個人自嗨,她身后總跟著一堆品牌。
而提到她和品牌的聯名歷史,圈內的人也許會想起她之前和搞怪網紅Tommy Cash的“宜家面包沙發”。
這款油到無處下腚的沙發,在instagram上一經發布便秒速出圈,成為了Gab Bois爆火的成名作之一。
但實際上,這款打著聯名旗號整活的沙發,并未得到過宜家官方的確認,自然也沒有投入量產的記錄。
至今還有網友在億人血書蹲量產
見過了碰瓷現場,也該請出貨真價實的聯名了。
還記得前面說要考的那些作品嗎?不少品牌就偏愛在Gab Bois的原始腦洞基礎上,拋來合作的橄欖枝。
其中最熱門的膠片眼鏡,被STUDIOCULT一眼相中,推出“Still Frame Sunglasses(靜止幀太陽鏡)”。
Nike則略沾點牙醫審美,把logo按在了牙套上:
還用金色的logo小部件,模擬手工煙卷里的煙草,紙醉金迷韻味十足:
以上面兩家為典型,差不多分化出了品牌在和Gab Bois聯名時的兩大玩法:
一波選擇上新聯名產品,一波則留在視覺創作領域塑造品牌認知。
前者例如——
邁阿密珠寶品牌Miansai和Gab Bois聯動設計了以iphone配件為主題要素的創意首飾,極具反差力的風格讓品牌順利博得了年輕圈層的喜愛,激起了一陣搶購熱潮。
Gab Bois的原始腦洞
被品牌pick后推出的聯名單品
又譬如把獵奇當主業的巴黎世家,推出過一款高跟洞洞鞋,在今年CROCS大火之際,話題度也曾直沖浪尖。
沒錯,這也是Gab Bois的手筆:
至于選擇第二種玩法,不做產品專心搞平面,流量照樣穩賺——
同樣是用logo玩創意的思路,奔馳的經典標識在保留高端時尚調性的同時,更進一步褪去了距離感、傳達出年輕化的感染力:
再譬如Gelcare 21年秋冬系列的“FW21指甲油”平面廣告,Gab Bois就以抓人的表現力凸顯了系列產品的主題色。
獨自一人泡在浴缸里的情緒=深不見底的藍;
膠囊里的咖啡豆=濃郁的棕;
用口紅替代蠟燭的豪華蛋糕=鮮亮的紅;
甚至還有為指甲穿上各種款式比基尼的創意造型。
兵來將擋,Gab Bois總會用想象力彌合品牌與自己這枚鋼印之間的縫隙,讓跨越各個品牌的聯名,都成為天作之合。
回顧合作案例就不難發現,品牌眼中Gab Bois的ig,就像是一個現成的流量IP展示柜。
不論最終翻了哪張牌,獵奇的腦洞和社交平臺既有的粉絲基礎都會給聯名保證高段位的起步,而這就是“Gab Bois”這枚獨特鋼印的價值所在。
正如很多采訪中提及那句話,Gab Bois曾表示:
在審美趨勢快速更迭、電子信息無限翻涌的年代,能夠瞬間抓取受眾注意力的視覺圖像將會越來越稀缺。
正因如此,人們對于“創意”的感知也會在同質化內容里日漸麻木。
所以,不論是在小眾圈子里選擇聯名對象的品牌側,還是像Gab Bois這樣的內容創作者,跳出傳統打法、保持多元可能,才是被大眾發現、追隨的關鍵。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