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爹之后,小紅書救了我一命
1
我孩子出生大半年啦,托大家的福,現在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
但說實話,第一次見到這小家伙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不是喜愛。
而是害怕。
其實早在他出生前,我就已經拿我家老黑對著鏡子苦練過很多遍怎么抱小孩。
但那一刻,我依然猶豫了一會兒才敢去接。
你知道老黑是一只多肥多重的大肥貓嗎?
有22斤。
我一直練到老黑在我手里都穩穩的不晃一下。
可是現在我發現根本不是會不會晃的問題,是我怕自己笨手笨腳弄疼他,怕他在我懷里哭了不知道怎么哄。
從知道自己要當爸媽了開始,我們一直在做著各種準備,也看了很多育兒經驗貼。
我以為我做足了準備,我不會慌。
但真等到孩子出生了,我親眼看見他、親手抱著他了。
我才真正清晰地意識到,我我我我我,當爹了?
可是怎么辦啊,我沒當過啊,我連兒子都沒當好,真能當好一個父親嗎?
誰能,教教我啊。
2
我老婆懷孕以后,我們倆到處搜資料。
一開始是查搜索引擎,但看到的要么是廣告,要么是偽裝得很好的廣告,要么是看起來完全不像廣告但最后一研究還是廣告的廣告。
你可能想不到,我們最后是在小紅書上找到了一大堆知識點。
我倆本來也是把它當搜索引擎用來著,先是自己搜了一些孕期該吃什么喝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后面它就開始主動給我倆推母嬰方面的內容,到最后直接變成了我倆的【賽博母嬰顧問】。
我們倆每天刷筆記、看評論區、自己發筆記,甚至是私信問。
有些很正常的孕期反應,本來還自己疑神疑鬼,一看大家都遇到過,馬上心里就不慌了。
等預產期快到了,我倆又開始研究待產包。
當時我老婆自己找了個推薦實用待產包的筆記發給我,我反復看了好多遍。
很多小東西乍一看不起眼,沒經歷過的人連想都想不到,但只有真正用過的人才知道好不好用。
比如吸管保溫杯,這東西其實就是普通的吸管保溫杯,平時也經常用到的。
但放到住院的時候,這就是一個神器。
因為用它躺著就能喝到溫水,不會牽拉到傷口。
對,真到了想喝水的時候也能想到。
但到底是手邊剛好就有這么一個吸管杯還是臨時去買,體驗差太多了。
再比如刀紙和衛生巾,這兩個屬于很普通的必備品。
但搜索引擎上只會告訴你要準備這些東西,不會告訴你要準備多少。
這個是我直接在搜索引擎上找到的待產包清單,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為什么這條筆記就能說得這么細?
因為發筆記的用戶是真的剛生完、真的剛用過這些東西的。
所以她不僅能把需要什么列出來,還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哪些東西多多益善,哪些東西適可而止。
這個筆記還說紙尿片用上了,但小尺碼不建議多囤對吧?
我明明看到了,但NB碼的紙尿褲依然買多了。
我是真沒想到小孩子能長得那么快,屁股很快就兜不住了,得換大一號了。
小孩出生后,我們又開始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
有段時間我甚至連著好幾夜都在睡夢中驚醒,唯恐這個小小的、剛來到這世界的小東西出了啥事兒。
對一個不足周歲的孩子來說,世界是一片危險叢林,我倆是他唯一的庇護。
所以我必須未雨綢繆,必須為每一種可能的危險都準備一份應急預案。
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我準備的預案之一。
我不是把自己的小紅書弄成了母嬰顧問嘛,經常給我推送各種母嬰知識點。
有一次我剛打開,就在首頁看到了一條教這個急救法的筆記。
在此之前,我完全沒有想過有一天還要去學這東西。
直到我在那條筆記的評論區看到有個用戶說,自己兒子九個月的時候被卷餅卡住了喉嚨,靠著從新聞上看來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救下來了,我才感到一陣后怕。
我和我老婆都對著教程,認真學了海姆立克急救法怎么用。
不光是【學會】,我還貼了好幾份在家里。
人類在極度著急的時候大腦有可能會一片空白,記住了的東西也會想不起來。
我絕對不能接受在那種十萬火急的時候,還要再打開手機找應該怎么辦。
就算我看了再多遍,練習得再熟練,我也得把它打印出來、掛起來。
這是我們倆,作為父母的責任。
3
很多父母對自己受苦其實是無所謂的,但就是聽不得小孩兒哭。
他/她還那么小,甚至還不知道該怎么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痛苦和難受。
聽到哭聲,你的心都碎了。
你一遍遍地想,寶寶為什么會哭呢,你別哭了,別哭了小祖宗。
是出牙痛了嗎?
是二月鬧了嗎?
是腸脹氣了嗎?
是餓了嗎困了嗎心情不好了嗎?
是衣服的顏色不喜歡嗎?
光是在小紅書上刷小孩為啥哭,就能一天一個新知識點。
有一次我甚至看到有寶媽丟了個羊水聲鏈接,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這是模擬小孩在媽媽肚子里羊水聲和心跳聲的音頻,有些還會加上長噓聲。
牛逼不,要不是刷到了,你殺了我,我也不知道我兒子可能想聽這個。
現在,有人分享出來了。
我看到了,我放了,我兒子聽了笑了,不哭了,安安靜靜睡著了。
夜還深著,但我覺得天都亮了。
真的,我直接跑去給分享那個鏈接的用戶狂點贊,寶媽你何止是寶媽,你簡直是我的再生父母。
沒當爹媽的可能不理解啊,你們看到新東西可能就是看個新鮮感,但我看了是能馬上用上的。
我當年高考都沒這么用心過,高考多做對一道題算個屁,我現在要學的,可是讓我孩子不要再腸脹氣,能多放幾個屁!
這才是,天大的事情。
4
隨著孩子再大一點,我們遇到的各種問題也越來越多,而且很多都涉及到了專業領域。
比如疫苗,我在小紅書上就刷到過一個講【寶寶打完卡介苗化膿怎么護理】的視頻,里面特意提到不要用酒精或者碘酒消毒。
評論區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還是第一次知道,還有已經踩了雷的。
你知道我有多么慶幸嗎?
還好我是,在【我孩子】打卡介苗之前。
就,刷,到,了,這,個,視,頻。
作為父母,真的很需要這些只有專業人士才知道的細節。
而剛好,小紅書上就有很多很多這方面的專業人士。
再比如排便,現在你跟我說啥我都覺得不重要,我最關心的是,我孩子這幾天拉了幾次粑粑。
他兩天沒拉粑粑我就會覺得完蛋了,這咋辦啊不會是便秘了吧,幾個月大的小孩兒能不能用馬應龍啊?
然后我上小紅書一搜,上面有專業人士專門發了視頻告訴我小嬰兒不拉粑粑是什么原因,應該怎么處理。
我直接跪著聽,你簡直是我的神。
從待產包到海姆立克急救法,再到卡介苗化膿了怎么護理、寶寶不拉粑粑怎么辦,小紅書上這些育兒知識點是茫茫多的。
每天睡前,我倆都得先看個幾條。
每多看到一個,我們的孩子就能過得好一點、再好一點。
安全一點、再安全一點。
這么說吧,如果我爸媽那會兒就有小紅書,我現在得400斤。
5
現在網上總喜歡說,這一代年輕父母帶娃更有松弛感。
但松弛感這東西,需要底氣來維持。
底氣從哪里來?
來自【我知道我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以及【我知道遇到問題我應該怎么解決】。
當年我爸媽帶我的時候都快被折磨瘋了,每天都擔驚受怕。
這不是他們不愛我或者他們有多笨,而是因為他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
還沒經受過任何培訓,就被拉上了人生最艱難的戰場之一。
二胎、三胎就會更輕松嗎?
或許吧,但也遠遠不夠。
就算帶大過一個小孩了,換一個小孩,遇到的問題可能又不一樣。
該手忙腳亂,還是要手忙腳亂。
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接受一些來自更長一輩的所謂帶孩子經驗和玄學土辦法。
這不一定是他們就沒有分辨能力或是封建迷信,更大的可能,是他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做。
你覺得這些土辦法不靠譜?
那祖祖輩輩,不都是這么過來的嗎?
老一代人生了很多小孩,帶大了很多小孩,他們相信自己帶娃的經驗,他們覺得自己就是那個【靠譜】。
以前是真沒別的辦法,但現在不一樣了。
老一代人的經驗再豐富,能比一整個社區里所有真實父母的經驗加起來還多嗎?
我和我老婆在小紅書上每看到一個新筆記、關注一個新博主,可都是在汲取一個【過來人】的育兒經驗。
所以有時候,我真挺感激小紅書的。
因為它,因為它上面無數互相陪伴、互相幫助的寶爸寶媽——
有了這些“云隊友”,就算是我們這種第一次做父母的人,也能像是第幾百幾千次一樣嫻熟。
6
愛的意愿和愛的結果之間,隔著愛的知識和能力。
就像我爸媽,他們也很愛我啊。
但最后的結果是他們帶娃帶得很辛苦,我也得多虧了自己命硬。
小紅書本身其實沒什么厲害的,但它給了無數爸媽一個平臺,一次次交流的機會。
一種讓父母愛孩子,愛得更簡單、更容易的可能性。
愛這個東西,不是非要愛得很艱難、很痛苦,才更可貴的。
父母的愛,也可以很輕松。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