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很多新消費品牌跌了30%,可能要倒閉一波了。。。
最近和一個投了很多新消費品的投資人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這些品牌每個季度都會給他們數據,今年的數據普遍非常的慘淡,全都沒有增量,都在跌。
另外一個做新消費的品牌的創始人,李嘉琦等大v都帶過貨,說出來大家都知道的品牌。也是差不多跌了40-50%的銷售額。而且雖然銷售額很高,幾個億什么的,但是流量人工都非常貴,根本不賺錢。
去年他們才勉強跑正,本來想今年好好干一波,今年這樣直接虧損了,她已經裁了一批人。現在準備調整出海,正在開始研發新的產品,要做亞馬遜了去賺外快了。確實今年有好幾個新消費品都奄奄一息了,美妝品牌就死了一批。
這種新消費品,在我看來,都是中產品牌,什么叫中產品牌。并不是說消費者一定是中產的品牌。而是說買了之后,會讓你有中產歸屬感的品牌。
但為了這種情緒價值,我們得付出很高的溢價。人就是會為了情緒價值付出很高代價的奇怪生物。
比如lululemon,一條瑜伽褲800多,說實話,我每次買的時候都覺得很貴,肉疼。但我還是買了,因為希望別人我在健身的時候,注意到那個小小的lululemon的logo。希望別人覺得,我是個有生活品質的人。
那天刷小紅書,看到一個很搞笑的帖子:“我穿北面回故意把頭發放后面露出logo。”得到了1w多贊,說明她把大家心中很微妙的那種虛榮心形容出來了。
這個虛榮心,對應就是我付出的品牌的溢價,就是所謂的品牌價值。我曾經說過一句話,品牌能給用戶最高的情緒價值,就是裝逼感。我買了你這個品牌,覺得很有面子。
而現在,大家收入降低了,這種軟性的裝逼需求需要就被拋棄了。因為消費者從心里層面上來講,已經不覺得,自己是個”中產“了。他可能是在失業的邊緣,可能房子爛尾了,可能被緬a套了。也許危機還沒來,但她的心態上已經開始應對危機了,她從心里上不把自己歸為“中產”了。她怎么可能再去進行“中產消費”呢。
當然有人會來杠我,說lululemon在國內的銷售額不是還在增長嗎。
因為中產品牌,也是有不同層級的。lululemon這種國外的品牌,要比國內的品牌崩的慢,因為它畢竟來自國外,相比于國內的品牌,品牌濾鏡更厚,她的壁壘更高。所以中產品牌崩塌,也是先從國內的品牌開始崩塌,比如說新消費。所以,目前看lululemon這些品牌還有增長,但是我估計也快到頂了。
2024面對的問題就是,沒有人愿意為了品牌付出額外的溢價了。所有面向中產的品牌,得重新定位了,新消費品都得死一波,拋棄情緒價值,主打性價比,才是活下去的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