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大陸滕磊: 專注于產品用戶體驗設計、品牌設計;曾就職于Frog Design和Microsoft Windows Phone Design Team。5年專業產品用戶體驗設計經驗,3年平面與傳統互動廣告設計。2009年參與Microsoft Office Mac 2011 的品牌概念設計項目,并設計了全新的logo。 2006-2009參與了Windows Phone 7 / 6.5 /6.1/ /Cupid / T-Mobile / Fone+/ ?Xbox Live Concept ( China )等系列產品的設計。
設計之于產品和未來的意義幾乎成為共識,暫且撥開“理想完美”等的精神雨露,回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很關鍵的問題:好設計究竟從何而來?
總有那么多的設計師在實現設計理想與處理客戶關系的商業過程中感到迷惑不解,總有那么多關于設計思維的思辨之爭,直覺,天賦,理想,堅持,亦或是靈感,火花,狀態? 不,不行。這可是一個優秀設計已成為基本要求的時代了,問題的答案都必需再明確一些??
這里有幾條值得借鑒的觀點:
“產品的設計是一個科學的過程,是一個很硬性的過程。我不認為設計師在這里面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達作品”
“科學的設計流程主要有三個方面,發現、設計、交付.在各個環節中沒有緊密的連接,就像三個圈一樣,三個圈重疊在一起的,有交叉”
“做設計其實是做減法,但是只有前期做好了加法之后,經過沉淀和提煉,才能在較好的基礎上逐步做減法?!?
“產品就像人一樣,要有自己的氣質和特色,這一點非常重要。依靠的是什么?品味……”
采訪: Leon, Vivian Peng
后期整理:Ruanruan Lan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來自數英網)
編者按:
他叫滕磊,很多朋友聽過更多的可能是火山大陸。從平面設計、互動公司的一名設計師,到了微軟的用戶體驗設計師,投身專業的產品設計團隊,三年后又離開微軟,加入了作為世界頂級產品設計公司之一的Frog Design(青蛙設計)。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到目前讓他自己覺得最值得驕傲的一個事情就是,參與了Office Mac 2011 的Branding Design Concept的設計工作,并且最終采用了他的Logo設計。全世界有多少人在用這個產品?多的難以想象!有這么多的用戶每天都在使用這個產品,這是非常美妙的體驗?!?/p>
如今,他站在全新的起跑線上,再一次向自己發出挑戰。這算不上一個高高在上的視角論道,卻更像一種“杯中窺人”一般的審視視角,幫助我們認識優秀設計的現在,與未來。從他的經驗與觀點中,也許能為不少人帶來參照,共鳴,激勵。
“我與微軟Office Mac 2011 LOGO的故事”
“說起Office Mac,2004年發布的,那時候我還在學校,看到那個LOGO的時候,就被其驚艷的設計震懾了!當時我就覺得,它的logo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設計,和其他logo區別很大,像是來自未來的設計。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將來有機會為這個產品設計下一代的Logo,那真的是非常棒的一件事情?!?/p>
“就在我加入Frog Design之后,這個機會居然就來到我面前了。Office Mac 2011 的Branding Design Concept項目,需求就是為2011的版本設計全新的品牌形象,包括logo、包裝、界面等等。不過不是指定給我做,而是全球比稿,與那些國際一流的資深設計師們一起??梢姰敃r我的壓力有多大。“
”正如之前說的,經典的設計就意味著,人們對其的認識已經形成固有的印象。 我的挑戰在于,繼承原有傳統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元素進去,比如現在的一些設計趨勢。因為這個logo可能不止用幾年,所以你要考慮到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它會不會變得過時?!?/p>
“其實我當時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把它做好,即使談不上超越,也不能把這么經典的東西做壞在我手里。還有一個想法貫穿始終,就是希望向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也有很棒的設計師,我要向你們證明我們的能力?!?/p>
“這個項目的總負責人叫邵漢儀,生活在西雅圖總部的臺灣人,之前我在微軟工作的時候和他有過一面之緣。在這個項目結束之后有一次我和他聊天,我說你們最后選的這個LOGO是我的設計。他當時很驚訝這是一個來自中國設計師的設計,后來他告訴我說,‘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就覺得,就是它了?!?他的這句話讓我很感動. 全球的很多經驗豐富的優秀設計師都參與了這個項目,最后一個中國設計師的方案,被客戶選中,成為了最終產品的一部分。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艱難,我不能一 一表述,但是最后我做到了,我一直覺得中國的設計師,是不比國外的設計師差的,大家各有所長,我們也有能力完成國際一流的項目。我們一直在努力,向這個目標前進。 ”
Chapter 1: 出身互動界
“我總是會想,我的下一個目標是什么樣的。無論是之前的微軟,還是Frog,對我來說,加入這樣優秀的公司都是一個目標,從目標變成了挑戰,然后,去贏得挑戰。在2009年的時候,我開始想,設計師應該發展得更寬泛一點.這樣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 —— 這是一股發自內心的驅動力?!?/em>
滕磊一畢業后 在最初的3年從事的是品牌設計、平面設計和互動。2006年加入了微軟windows Mobile設計團隊,從那個時候真正接觸到用戶體驗設計、產品設計。
“在互動公司,相對要做較多的案子,同時面對很多客戶。根本沒有時間去做深入的了解和調查,你的客戶的競爭對手是什么樣的,我們的車是賣給什么樣的人群,這些人的喜好是什么樣的,目標用戶是喜歡更酷的、更互動性的網站的這些年輕人,還是比較成熟的商業人士?這個網站是應該像寶馬、奔馳那樣做得比較大氣、優雅,還是更娛樂化一點。我當時完全不會去考慮這樣的事情,因為不懂,完全是基于設計師自己的理解?!?/p>
此時的他,開始意識到,這樣做似乎并不怎么太靠譜。
“當時在互動公司為福特汽車要做一個推廣網站,作為設計師,你們會怎么找靈感?可能會去看一些國際上的好的設計,它們的效果是怎么做的,思考它們為什么這么做, 一切完全靠自學 。但是對于這一套內容,并不是思考就完了。實際上就是一個內容的組織架構,怎么樣把產品最重要的點表現出來,想要讓消費者了解哪些內容?它的互動方式,從這個欄目到下一個欄目的過渡動畫要怎么做,基本上是考慮這些問題。前期還有一個文案幫你做這些事情,做完之后交給技術人員,讓他們實現出來,基本上是這樣一個流程?!?/p>
Chapter 2: 微軟——科學設計流程 優秀設計雨用戶體驗的核心力
滕磊在Microsoft Windows Mobile Team工作了3年,和Robin以及Rokey是同事,這兩位業界的資深設計師大家一定都認識或者聽說過,與他們共事的經歷為他的職業生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微軟的3年里,滕磊參與了包括Windows Mobile 6.0 / 6.1 / 6.5 / 7 / Cupid / Purple / T-Mobile / Fone+/ Xbox Live Concept在內的許多項目的開發與設計工作,為現在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微軟給我最本質性質的轉變,就是讓我開始接觸認識了科學的產品設計流程”
數英網: 究竟什么是科學的設計流程呢?
火山大陸騰磊: 科學的設計流程主要有三個方面,發現、設計、交付:第一是發現,就是前期的調查,包括客戶的品牌,市場定位,客戶期望,競爭對手,技術限制,還有它的產品線等等。要去做Research,最后出來調研報告。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你更了解用戶,了解到他們的使用習慣,他們的喜好,抓住用戶喜好的這些點,才能更好地把產品推銷給他們。
第二步就是設計,包括交互設計、信息架構、視覺設計,每個設計都有它自己的流程。比如視覺設計,先是要根據前面的Research的結果,發掘一些關鍵詞,來描述這個產品將來會是什么樣的,它的大概的方向,比如它應該是娛樂化一點的、還是穩重成熟的,等等。然后你去搜集一些圖片,這些圖片可以反映這些關鍵詞。把這些圖片放在一起,提取出有可能運用到產品里面的元素,比如顏色、造型、質感等等。把這些元素繪成一個情緒板(Mood board),視覺設計是很抽象的,沒有具體的東西讓客戶看到,他就很難理解。情緒板就可以在你產品的具體風格出來之前,讓你的客戶看到,讓他們清晰地了解到是這樣的一個大致的方向,有一種感覺在里面。
數英網: 既然如此,為何在3年后,選擇離開這樣一個卓越的學習之地呢?
火山大陸騰磊: 在Frog和微軟不同的一點就是,我可以參與到整個流程里面。從項目立項,到結束,交付,整個流程我都有參與。這樣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整個過程的緊密性,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到里面,了解到每個步驟產生了什么樣的結果,會對下一步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就好像設計的三個步驟流程是緊密鏈接,是三個交叉的環。
Chapter 3: Frog Design——科學設計流程的縝密與完整性
正是由于對產品設計孜孜不倦的渴求驅動下,滕磊在09年來到回到上海,加入了Frog design上海office從事產品設計,主要聚焦在產品的用戶體驗。
在青蛙設計,每一個項目都會有專門的負責團隊,從項目研究,問題發現,直到如何解決問題,具體的設計制作,所有環節都是在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和共同討論之下進行的,這是青蛙能制作出最合理的優秀設計的原因所在。滕磊說,在這里能夠看到項目每個環節的問題與工作過程,可以從更整體的角度來工作,同時,也保證了每一個設計流程都能非常完美地實現過渡,三個環節是交叉在一起的.
“我們四個人的團隊,一個月的時間。這個產品是一個瞄準家庭用戶的手持視頻設備,有iPad的一半那么大。比如我在外地工作,我父母在家里,我就可以給父母發一些照片,發一些視頻,或者直接給他們打視頻電話,就非常的方便。當時iPad還沒有發布,這個產品瞄準的就是這個細分市場。拿到這個產品之后,我們先了解了一些競品的調研結果,然后討論產品當時已有的設計,找出其中的問題,并解決問題。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兩個大的問題,一個是從交互的層面來說,它的設計沒有考慮到手持設備的便利性。比如它的button有五個,是從左到右的,那么你要點中間這個button的時候,你就要放開一只手來點這個設備,這樣就多了一步過程,體驗不流暢。
為了進一步說明什么是科學的設計原則,滕磊用了一個搜狐視頻iPad App的例子來說明:
上圖所示為最初的搜狐視頻iPad App設計,如滕磊所說的:“播放鍵位于中間,對于App瀏覽來說,如果要播放的話需要抬起手來去點擊,操作體驗非常不方便的。但是如果按照我們的設計原則,把播放鍵換到屏幕右邊,就很易于手指點擊了。如下圖所示:
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就能比較具象地判斷什么才是科學的設計原則了。
優秀產品設計的要義
——怎樣才稱得上優秀的產品(設計)?
產品就像人一樣,要有自己的氣質和特色,這一點非常重要。依靠的是什么?品味。品味體現在一個產品的方方面面,不僅僅是界面,logo,網站,也包括宣傳廣告,視頻等方方面面。
我們說蘋果的東西很蘋果,微軟的東西很微軟,那么什么是蘋果的東西,這個就是它的氣質,也是它的設計語言。它公司的氣質和產品的氣質是統一的。
下面是火山大陸滕磊個人比較喜歡的產品設計實物圖:
上圖為infobar2,滕磊跟我們說,這是他見過的少有的實物比設計樣圖還要精致的產品,拿到手后,讓人覺得愛不釋手,設計非常精致。
——如何成為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作為設計師,其實是一個T字形的發展,首先是專業發展,要把它做到很強;而后,就需要一個橫平面的發展,了解專業以外的知識,才能把T字做得更好
做設計其實是做減法,但是只有前期做好了加法之后,經過沉淀和提煉,才能在較好的基礎上逐步做減法。
——產品設計是一門科學
“產品的設計是一個科學的過程,我不認為設計師在這里面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表達作品。像坐飛機從北京到紐約,一切都已經規劃好了,目標清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直到終點,是一個很硬性的過程。 ”
“科學的設計流程主要有三個方面,發現、設計、交付.。 在各個環節中沒有緊密的連接,就像三個圈一樣,三個圈重疊在一起的,有交叉,”
“要讓你的用戶使用起來很愉悅,要做情感化的設計?!?/strong>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這句話不光可以用在敵人身上,也可以用在對消費者的理解身上。你對他們理解得越深刻,你就越能抓住那個點?;蛘呤强蛻魜碚夷銈兊臅r候已經把這部分做好了,他們已經找到那個點了,讓你們去把那個點放大,這我覺得也OK。不管是客戶還是你們這邊,總要有一個人來做這個事情。
——創新設計與未來觀點
當我們問道,認為國內的產品設計公司最欠缺的是什么?他說:“也許缺少的是一個科學的設計流程。”
“像微軟、Frog、惠普,可能用的都是比較接近的設計流程,就是三大塊。但是為什么出來的產品有好有壞,不太一樣呢?前段時間Frog的Chief Creative Officer,Mark Rolston講了這個問題,他覺得這是因為在各個環節中沒有緊密的連接,就像三個圈一樣,中間就是相互挨著,我做完這個以后交到下一個階段,交給你我就不管了。很多公司是這樣。但是其實不該是這樣,而應該是三個圈重疊在一起的,有交叉,做一個項目從頭到尾所有團隊的人都有參與。這樣每個人才能做到心中更有數,而不是我前面做Research做完了交個設計,設計做完了交給技術人員,最后又發現跟想象得不一樣——沒有這樣的交叉合作,做下來肯定不一樣。所以這個聯系一定要夠緊密,才能保證最后是一個成功東西。否則每個階段做的人的想法肯定會不一樣,做出來的東西就有差異。
“執行真的很重要,因為最后一步就是執行。如果你執行做得不夠好,前面可能是一百分,或者一百五十分,后面就只有六十分。其實這兩點都很重要,如果問哪個更重要,相對來說的話,我覺得是執行,或者說,善于把一個好想法實現成真,這是更重要的。你光有好的想法是沒用的,現在很多人都有好的idea,但是大家光說“我有一個好的idea”,到了明年還是“我有個好的idea”,沒有把它做出來。 但只有你真正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了,你才有發言權,別人才能認可你?!?
未來有個趨勢就是設計驅動產品,它可能不是一個主流,但會越來越重要。蘋果就是設計驅動產品,在蘋果的影響下面很多人會越來越重視設計。
火山大陸滕磊個人作品分享(works before 2010)
火山大陸滕磊個人網站: http://hxxland.com/blog/icok.html
火山大陸滕磊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hxxland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火山大陸滕磊本人授權發布,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使用。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