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的廣告,有點格局
首發:姜茶茶
這兩天,廣告圈討論度最高的,莫過于餓了么的廣告。在小紅書上,竟然有3.9萬的點贊。(而且,還是個素人賬號發的)
今天,我又在朋友圈里刷到一個好友分享。不得不說,這個廣告真是出圈了。
我把這一系列文案都找出來了,給大家分享一下。
這回餓了真可以喊媽,這句戳我了。我還注意到海報下面有一行小字:但如果媽媽急著去搓麻將,餓了么熱情值班中!這個場景也太真實了,我早上起得晚,我媽出去和親戚搓麻將,把剩飯放在鍋里讓我自己加熱,進行一些親媽行為!不想吃剩飯的我,就很需要點一個餓了么!
看到大字:真實程度100%
看到小字:真實程度1000%
過年的記憶,也是吃的記憶。每年過年最精彩的環節就是看大家朋友圈曬年夜飯。當我看到這幾句文案的時候,我的口水順著眼睛就從嘴巴里流出來了。
還有手插大米這個真的太真實了。
“餓了么:大家新年好,除了弟弟”哈哈哈哈我簡直被大家的評論笑發財了。只有弟弟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還有網友銳評:我弟跑腿比餓了么都貴。那我還是選擇有活動的餓了么吧!
在外面,我們要為了生活扮演情緒穩定的大人。
回到家,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掌上明珠。
最后,餓了么祝你過年不用餓了么。過完年,咱們再好好用,可勁用,大用特用。還可以手把手教教不會的爺奶爸媽怎么用。
畢竟過年我們在家辛苦了他們,是時候展示我們的技術了!
這套廣告,甚至還有美團騎手打卡,笑死。
村里的刷墻也上了。
“過完年再好好用,狠狠用大用特用。”、“家里來且了不得高低露一手。”、“姥姥家大ne都等你一年了”、“媽媽做啥你吃啥”哈哈哈哈文案過于寫實了。
我還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消費者都隨手拍了這個廣告曬到網上,而且基本都是好評。
覺得餓了么這波營銷立意很好,沒有忘記初心。
還有網友感慨,餓了么這一波能落地,過程肯定很艱辛,哈哈哈哈哈,一看就是做廣告的。
反對點外賣,但是不得不點的消費者點贊了。
當然也有一些圈內人覺得餓了么這一波有搞噱頭的嫌疑。(然后被懟了)
也有人認為,這樣是把過年用餓了么定義成不幸福。這點我不太認同。因為幸福本身就是個屬于自己定義的事情。
餓了么的春節這波營銷,我覺得非常有勇氣。可以想象這個項目,是經歷了多少甲方乙方撕扯頭發才出街的,估計內部也是有一些爭議的。
首先這個廣告投放在地鐵中,就決定了受眾大部分是普通的打工人。外賣本身的場景是多元的,但在我們打工人往往點外賣的時候,往往都是加班夜宵犒勞自己,中午吃飯時間不足點個外賣果腹,趕著開會隨便點個送餐快點湊合一下……外賣。總是與都市的繁忙生活聯系在一起。吃外賣,有時候,是不得已的選擇。
所以餓了么干脆在過年期間反向操作,號召大家不用餓了么,真是高招。表面看似是讓大家不用餓了么,其實是鼓勵用戶回歸生活,擁抱親情。人情味有了,格局也就大了。
這波情緒我覺得把握地非常好,外賣固然象征著美味的便利與快捷。但是在過年期間,希望大家能夠慢下來,和父母,家人共享快樂的時光。再配合上“回憶殺”文案,句句都戳中打工人。對于情緒的精準拿捏,是能夠出圈的關鍵。
這一招,以退為進,看似是讓大家不點外賣,忘記品牌,其實還是將品牌的利益暫時地讓渡于用戶的感受和幸福。足夠真誠,足夠有人情味,才能夠挖掘出這樣的洞察。
最后還有個小回馬槍,讓我產生一種“除了爸媽,也就只有餓了么這樣把我放心上了,它心里有我。”的感受,這用戶的好感度不就蹭的一下上來了?
而且作為mkt人,看到那一行“小字”,能把品牌利益讓渡給用戶的幸福,真是一股清流,羨慕了呀!
作者公眾號:姜茶茶(ID:jiangchacha0314)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