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的年味:CNY方案
首發:姜茶茶
最近大家心里想的都是過年,
普通人的年味:鞭炮、年貨。
廣告人的年味:CNY方案……
過年,別人的推拉是:紅包拿了嗎?
廣告人的推拉是:稿子能發了嗎?
過年可能還得加班
這種又吐槽過年又渴望回家過年的矛盾想法,挺普遍的。于是我在想,到底怎么樣才能讓自己過上一個只充電不耗電的年?就在這個時候,我刷到了湯臣倍健的新年賀歲短片《新年新表現》,一下子打開了我的過年思路,與其被迫內耗,不如掌握主動權,用“整活”的態度,陪著爸媽過大家都開心的年。有點意思啊!
短片一開始,這些在外漂泊的年輕人們就說出了自己不想回家的原因:擔心爸媽知道自己過得不好,怕被拿來和別人做比較,當然還有窮……這一段內心獨白,就像是在年輕人身上裝了攝像頭一樣,太真實了。
不過大家深夜還在辦公室……湯臣倍健你是懂打工人的苦的!
但如果真的不回家過年,他們又有一堆擔憂:怕年夜飯沒人吃,怕爸媽孤獨……
演我是吧,我簡直是汗流浹背了兄弟。
于是,今年他們決定掌握主動權,開啟回家過年新表現。用打工人的精神狀態沉浸式過年,而爸媽就是我們一年一度的“甲方”,把他們伺候得舒坦了,我們的年也就好過了。
很好,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倒是要看看是怎么個新法!
不想爸媽的話題一直在自己身上?那就轉移注意力,多聽媽媽講家族八卦。
跟媽媽聊完八卦,再跟爸爸聊世界,主打一個盡興,都能聊!
你以為年輕人在家里正經貼春聯?其實他們是在馬桶上貼「出入平安」。你別說,這個新年祝福很實用。
不會干活怕被罵?撒嬌賣萌一條龍!情緒價值給滿,哪個爸媽能招架得住?爸媽看見孩子撒嬌的模樣好真實,媽媽雖然翻著白眼,但是嘴角都要翹到天上去了!
以前的祝酒辭千篇一律?那就把爸爸酒桌上隨口說的話夸出花,隨機震撼一位在場的叔叔。(哈哈哈和我忽悠甲方這個項目一定能拿獎的樣子一模一樣)
整頓酒桌文化,從我們年輕人做起!
過年送禮不再是老幾樣,我們的關心,才能讓爸媽臉上和心里都樂開了花。
這一波啊,這一波是年輕人把年過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還把爸媽給狠狠拿捏住了。
《新年新表現》短片的核心也隨之揭曉——我們的陪伴,就是爸媽過的年。
翻看討論區,大家都狠狠get到了……
比如被年輕人整活式過年震撼到了,這么會搞簡直笑死!
認為新年新表現的小秘訣很實用,準備抄作業了。
討論起年輕人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
還有網友也思考起了過年的意義:陪伴。
「我們的陪伴,就是爸媽過的年」這個主題值得我們好好品一品。為什么我們對于回家過年會產生如此復雜的情緒呢?因為一方面,春節是一個緊繃生活下難得松弛的時間節點,我們渴望陪伴父母,尋求歸屬感;另一方面,又礙于中國人的傳統情感,不善對家人表達。
這兩種情緒反復拉扯著我們,讓過年這件事變得復雜。而同時,對父母而言,過年的全部意義就是在外漂泊的我們終于能回家陪伴他們。
年輕人想有自己的過年方式,怎么辦呢?湯臣倍健率先拋出了自己的回答,我們可以化被動為主動,既然回家是必然之舉,我們可以轉換思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陪著爸媽過年,我們也開心,爸媽也開心,這就是過年的意義。這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破局思路。讓過年不再是一件焦慮的事情,而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情,在大家關于過年回家的原有感情認知上,不斷賦予“家”與“陪伴”更多意義。
還有一點我覺得湯臣倍健做得很好,就是并沒有刻意強調品牌露出,而是主打一個真實,在不同層面實現了和年輕人的情感共鳴和情緒同頻。用強內容豐富品牌內核,最終沉淀為品牌的長期資產。
先是精準洞察到年輕人關于“過年該不該回家”的普遍社會情緒,從而化身年輕人的互聯網嘴替,與年輕人建立起了情緒鏈接。但湯臣倍健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持續關注年輕人“嘴上說著不想回家,結果搶票比誰都快”的真實行為,還提供給我們一個參考答案,像是一個幫我們出謀劃策的家人和朋友,讓年輕人產生了“啊,這個品牌懂我”的情感認同。
情緒共振+情感共鳴+年輕化的表達,是跟年輕人溝通的有效方式。湯臣倍健搭建年輕化的溝通語言,在短片中巧妙融入互聯網黑話梗,沒上過十年班寫不出這個文案,成功打入年輕人內部,給予年輕人情緒出口。
于是我立馬反手轉給了還在寫方案的廣告人們,一起快樂一下!
湯臣倍健從社會真實洞察出發,以用戶接受程度更高的溝通方式進行品牌價值觀輸出,讓傳播有抓手,讓營銷有聲音,不錯不錯~
作者公眾號:姜茶茶(ID:jiangchacha0314)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