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最有性價比的用法,是相親
1
過節不卷,隨便寫點。
最近拉后臺留言,發現問留學的朋友不少,并且普遍情緒都是比較謹慎。
挺好的,這說明大家被社會毒打多年之后,確實是開始真的思考自己的【目的】和【成本】這兩件事了。
我奔四了,不管是當年身邊留學的同學,還是后面晚輩去留學的,抑或是工作這么多年身邊留過學的同事,那真的見了太多了。
簡單總結下留學這件事吧。
如果你自己有本事拿獎學金,能留在國外工作,那是你牛,你留學不留學都無所謂,不是留學牛。
你是去征服大海的。
如果家里能安排一切,那是家里牛,你留學不留學都無所謂,不是留學牛。
你是去旅游體驗生活的。
如果啥都沒,既不是全額獎學金,也不是家里搞定一切,甚至留學費用還要省吃儉用,學的還是國內根本不認的專業,那還不如國內上大學,留著錢給孩子存下來吧。
你孩子大概率幾十年工作都攢不下這些錢的。
真的。
版本變了,現在留學很難改變命運了。
公司一個個都很精,你到底什么專業,什么學校,本科去的還是研究生去的,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
現在很多公司對留學生的態度就是,
學的東西在國內沒啥用,心氣過高,家里有點小錢,不如國內大學生踏實好用,性價比等于零。
這種情況下指望改變留學改變命運,那確實不現實。
哦也不對,也是能改變命運的,只不過沒說往好了改還是壞了改。
所以,留學對大多數人最切實的意義,可能就是相親了。
真的,別笑,真的。
你從找工作的角度來看,留學的要么強到大家都搶,要么家里厲害到不需要找工作,要么就是性價比不如國內大學生。
但如果你從相親的角度去理解留學,你會發現這個好像,還挺靠譜額。
3年前寫過文章啊,真的,相親可能真的是留學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你思考一個問題。
相親的本質是什么?
是【匹配】。
或者說,是【篩選】。
講白了大家相親成功率低,不就是我看不上你你看不上我嘛。
都覺得自己委屈。
這時候,留學起到了篩選的作用。
能到一個地方,差不多級別的學校,差不多坑or不坑的專業的人,這都是經過篩選的。
學校幫你篩過了,留學機構幫你篩過了,學費幫你篩過了,甚至外國的大使館都用各種條件幫你篩過了,從各個角度,都篩過了。
什么紅娘媒婆都篩不出這么細的顆粒度,這么明確的背書。
注意,這里不是指你找到更好的,而是指,雙方家里差不多的。
這就是匹配的基礎嘛。
大家想想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另外,再講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作為一個普通人,不管男女,找到好對象的最好的機會,其實真就是校園。
因為校園是一個人還沒那么功利的最后的時候了。
在校園里,經濟條件不好的人真的可以和經濟條件好的人在一起,雙方不那么計較別的,就是相對簡單直接的喜歡。
而一旦到了社會,大家會快速地走入不同的世界,評價標準會變得極為單一且現實。
哦不對,應該說大家從來都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只是讀書的時候恰好在一起而已,大家會快速回歸不同的世界。
很多人都會發現,最好的談戀愛的機會,其實真就是學校。
離開學校,很多人在社會上你真的是永遠也見不到,也沒有接觸機會。
而巧了,留學這個場景,又是校園,又做了大使館級的家庭背景篩選,并且倆人還都在異國他鄉感覺孤獨,這簡直不能更完美了。
至于留學學東西找工作,朋友,前面說得很清楚了,真正有這個能力的人(不管是個人給力還是家里給力),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大多數自費留學,真就是去旅游而已,我要不是工作太卷沒時間,只要我樂意我也可以去英國水個碩士玩兒。
但相親這件事兒,真的是對人生很重要的事情啊,并不比學習差。
另外也說實在點,現在相親怕啥?
不求對方大富大貴,就怕對方有坑。
而這個問題,已經被提前篩選過了。
所以嘛,從找工作的角度,留學沒啥性價比了。
從相親防坑的角度,留學倒還蠻好。
只能說,我愛這個魔幻的世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