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位前廣告人,現“線體藝術家”的專訪,我們得到的與之前預想的很不同。北邦的畫作與他的“線體繪”流派已經廣為人知,而畫作與技法之后的北邦是個復雜,或者用他自己的話說“分裂”的人。在事業上,他是藝術家;也是受雇于自己的藝術運營商。在生活中,他是丈夫和父親,在一些廣告人眼里,他是那個終于放下工作回歸創作夢想的自己。
北邦正在這樣錯綜復雜的狀態與角色中保持著平衡,目前看來,他干的挺不錯。
或許這篇采訪會對那些在奮斗工作與回歸初心間舉棋不定的人們有所幫助。
采訪、編輯:Wayne Tai
資料整理、校對:Mary Ma
(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來自數英網)
“北邦”這個化名來自幼時對于武俠的喜愛。
“漫天風沙、俠客出沒的戈壁邊塞,人與人的語言很簡練,很純粹的一個世界,我自己覺得特別有男子氣。‘北邦’就是‘北方的烏托邦’,長大后慢慢知道沙漠是在西邊,北方是山嶺,于是,后來只是種精神上的祭奠吧。” 坐在咖啡館里接受我們采訪的北邦如是說。類似《龍門客棧》里的世界對于從小長在江南水鄉的他,是無法想象的。學生時代的北邦特別喜歡文藝復興時期的素描,從米開朗琪羅到達芬奇、從丟勒的難以模仿的線條到十九世紀末比亞茲萊華麗而夸張的插畫。前三者激發了他對“線條”的熱衷,而最后這位英國沒落貴族則為他開啟了一扇通往線體世界的門。 在寧波的一間新華書店結識比亞茲萊的時候,北邦剛剛走出校園。然后他干了十年的廣告設計,再然后他娶妻生女,再然后……再然后他并沒有沿著這條平坦的人生路走下去。
從廣告設計師到青年藝術家
“ 年輕的時候靠激情,成熟了你的選擇反而越來越少,因為你只有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才能走得更遠。……限定了你做的事情就只能是那么一點,你想的東西必然會和其它物件產生聯系,這種互相牽扯,給了很多人的痛苦。”
數英網:北邦是什么時候開始畫線體繪的?對你來說,形式的創新和內容的挖掘哪個更重要?
北邦:七,八年前,但那時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線體語言,只是無意識的,或者說被潛移默化出來的一個自然的表達。現在來講,肯定是注重對內容的挖掘,但對于之前還未形成這個語言體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形式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線體美學的審美建立與最初的形式美關系最緊密,所以后來也有受日本浮世繪和時尚插畫中線條運用的影響,再后來才開始研究和組織自己的線條語言要表達什么。
數英網:你覺得自己的畫風成熟是在什么時候?
北邦:06年到09年,是我特別特別痛苦和迷茫的階段。我01年開始工作,05年參加大聲展,以插畫師的身份被大家所認識,然后開始不斷的有一些媒體采訪,大家會說你是新銳插畫師,有很多很多漂亮的光環戴上你的腦袋。于是你自己也飄飄然,真把自己當成藝術家一樣,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那個階段對于我只有短短的一年不到,但和我認為的作為創作者的狀態完全不同——把自己看得很高,卻眼高手低,想做的事情做不了,能做的別人找你做的你又看不上——那時我還是個廣告設計師,整天和電腦打交道,而在電腦上創作很不好的一點是,動不動MSN、QQ震一下,所以整個畫畫的狀態是不對的,你靜不下心來。然后你就覺得現在畫畫的狀態和尷尬的身份都不對,導致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進展,工作上卻變得越來越忙。然后06年我妻子懷孕,07年女兒出生,這個時候又要面對內心認知的轉變,從一個沒有長大的男孩,變成一個男人,一根家庭頂梁的柱,而在一路追逐的事業又沒有太大的進展,所以特別痛苦。
北邦:真正的蛻變是07年我老婆生孩子之前,她回老家待產,我一個人每天失眠睡不著,有一天突發奇想的找了一塊床單,開始在上面畫畫,那時才忽然又有了畫畫的那種原始沖動,無意識的畫,床單很大,一畫畫了三年。所以回到你說的問題,我真正開始線體繪這條路的時間應該是從那個半夜開始的。
數英網:你在整個身心投入到繪畫創作之前做了十年的廣告,在總結這段生涯的時候你用到過忙碌、麻木甚至痛苦,那這種情緒是否可以代表部分廣告創意人的狀態?
北邦:我覺得這種情緒肯定是存在的。每個人從年輕到慢慢成熟,都在不斷地積累和妥協。年輕的時候靠激情,成熟了你的選擇反而越來越少,因為你只有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才能走得更遠。所以我相信對于很多做設計和創意的人來說,他們都有這種無奈——做創意就是做別人嫁衣上的一顆珍珠。限定了你做的事情就只能是那么一點,你想的東西必然會和其它物件產生聯系,這種互相牽扯,給了很多人的痛苦。你哪怕花十年去做一個創意,它就是這么一個用途,這就是它的局限性,導致了它和創作不一樣。很多設計師痛苦就在于把設計的過程當作是藝術創作的過程,把自己的意愿凌駕于任何東西之上。
數英網:那么反過來,給廣告打了十年工,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北邦:花了十年的精力,肯定是有所得的。對于商業的運作、品牌的看法、如何運營自己的品牌等。這其實和你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相關,我可以做一個不問世事的畫家,不食人間煙火,但正是因為我食了十年廣告的煙火,所以我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因為我還是一對老人的兒子一個女人的丈夫和一個小姑娘的父親。我利用這種看似矛盾的分裂來完成設計師到畫家的轉變,從小對畫畫的癡迷養出了一個人,而十年廣告設計生涯也養出了一個人,現在兩個角色都在我身上。
數英網:身兼“運營商北邦”與“獨立藝術家北邦”,你是怎么在生活中或者是創作中平衡這兩個身份的?
北邦:做一件事情必然有階段性,現在我正在做“北邦線體繪”這個品牌,它的核心是“線體繪”這種藝術創作的表達,所以畫畫的北邦是核心人物。首先是他要產出好的作品,并且盡量的不被另一個一頭商業運營邏輯的北邦所影響,完整的按自己意愿創作。而商業運作的北邦依然是會很郁悶的抱怨這樣那樣的難處,依然會情不自禁地窮講究一些設計師情結的細節。在我看來,兩個人都還很不成熟,需要磨合著找到互相存在的必要和意義。自從把自己一分為二后,倒是反而想通了不少自己在廣告生涯里的困惑,真不是誰的錯,這事它本就是糾結的。
數英網:對于現在還想走的人來說,那你自己走過的這條路,還通暢嗎?
北邦:我覺得不好走。我已記不清和多少人說過,要從一個廣告人變成一個畫家,想那么多年,還差點跳不出來。做了十年的設計師,一切都看似那么和諧和平靜,要親手打破這樣一種平靜,必然是生活上的一場可怕風暴,你會害怕。 如果你已經有妻有子,那么你需要有一顆強壯的心臟和一個足夠寬闊心的妻子。 如果你還沒有結婚生子,那么請不要輕易嘗試,因為沒有足夠責任心的努力它永遠脆弱。
數英網:那個時期的糾結和痛苦也會反映到你后來的畫作中。
北邦:“三年展”作品是06年到09年之間產出的,每一幅作品都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情緒,是赤裸裸的發泄,不是有效的消化之后以內蓄平和的方式表達出來的。這個階段正是我最痛苦迷茫的時候,也正是這個系列幫我明確了“線體”的表達。人生的階段由淺入深,入微至宏,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只能以自己的感官來構建自己的觀念和價值,所以個人經歷中包含的現世情緒必然將影響到當下的創作觀念。那時對于線體語言的摸索是盲目和感性的,這些作品就像是從心里流出的各種生理情緒,畫畫時流逝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似乎由線條一一刻錄的情緒空間。也隨之讓我找到了線體繪與情緒表達上天然契合的特性。

北邦三年展時期作品:《發·生》、《巫》
北邦:我至今沒有舍得出售任何一幅該系列的作品,就是因為上面粘附著一個自由而孤獨的靈魂,我每次對著他們就能與那時的自己見面。在我遇到更大更多的困境時都能從中得到力量,是對我意義非凡的一批作品。 北邦:反之《漂流動物園》就是屬于消化沉淀后的作品。它醞釀了我十年廣告生涯里歷經的心境變化,映射了我周圍人群的生存狀態。表達觀念,必須經歷了不同的表達階段,先入世,以一個普通人翻滾、掙扎、打拼,最后質疑、無奈,再放下。整個過程中因為各種狀態接觸了身處不同世態的人,這些人的背后背負著各式各樣人的身世和現實問題,在我離開廣告業時呼之欲出的一個主題迸現在我腦中,如此有了這些平靜的畫面,卻表達著一個個動物面具后,不斷掙扎和無奈迷茫著的人生百態。
養畫、養家、養自己
“……事實上我辭職第一年就要求自己掙到和工作時一年相當的收入。只有給自己這么高的壓力,身邊的人才會真正感覺到這條路可以走。只有給了家人信心,我才能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多的信心。”
數英網:以上的系列的作品是對你一個人生階段的總結?
北邦:嗯,對我而言,都是觸之潸然的深情,都是用自己生活養出來的東西。
數英網:這個“養”字要怎么去理解呢?
北邦:這個字其實很抽象。我曾經堅信,我是由兩個人甚至幾個人組成的,確切的說是幾個人格。我常覺得我遇事和人前的我是一個不受我控制的我,而寂寞孤獨時天馬行空多愁善感的人也同樣無法掌控。當我一天天長大,經歷世情悲歡,人情冷暖,才開始逐步了解自己,學會和自己對話,慢慢養活了一個真正屬于內心的我。我覺得我要說的“養”和這個是一樣的,養出來的不是幾幅畫或觀念總結,而是發自內心的情感和心境。
數英網:當年你辭職的時候妻子的態度是?走這樣一條藝術家之路,妻子給你最大的支持是什么?
北邦:辭職這件事其實醞釀了好幾年,我妻子同樣經歷了這個過程。對于我的夢想她早就聽過無數遍,從一開始以為是“說說而已”,到慢慢感受到我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她才慢慢知道我是認真的。所以慢慢的我們之間會有一些很嚴肅的交流、甚至爭執。我覺得這是一起成長的一種無奈方式,我們總在碰見我們無法躲避的問題,在碰撞中頭破血流,疲憊不堪,但也由此開始堅韌和勇敢,開始主動和爭取。 北邦:她在我要下決定的關鍵時間推了我一把。我曾有多次猶豫著想要跨出這一步,最后這次是她明確地對我說:“如果這件事對你真的那么重要,那就去做。”當我萬事俱備的時候,她的支持就像東風來了。
數英網:現在靠藝術掙錢了嗎?你對藝術家靠作品變現這件事是怎么看的?
北邦:當然,錢多錢少的問題。人都是要吃飯的。只是對我來說,對金錢的追求是有限度的,但是至少不能讓我的家庭感受到生存上的壓力。 作為一個父親和丈夫,我不能讓我的妻子和女兒的生活環境有太大改變,事實上我辭職第一年就要求自己掙到和工作時一年相當的收入。只有給自己這么高的壓力,身邊的人才會真正感覺到這條路可以走。只有給了家人信心,我才能從他們身上獲取更多的信心。 越來越覺得家人支持對我的重要,所以我會愿意在現實層面上為她們考慮的再多一些,以回報她們一路的支持。 只有后方穩定,男人才能更肆無忌憚的勇往直前。
數英網:你堅持要在做藝術的同時讓家人衣食無憂,那你對自己會設定其他的“KPI”嗎?
北邦:當然有,只是未必涉及到某個具體的數字。比如說我希望影響的人群,是比我年輕,但是已經不是學生的人。在以后我會花更多時間在更小的群體身上,讓線體繪的繪畫形式讓更多的孩子們接受和參與。但目前階段我首先要以“線體藝術家”的身份立足,養活自己,然后再進一步影響他人。
數英網:你現在有直接賣畫兒么?你畫的時候不會想到以后這幅畫要怎么去賣?賣畫的時候會不會像有些藝術家所謂的情懷在?
北邦:我有賣畫,不多。也沒有進過拍賣行。因為就我了解下來它太多時候是一種秀,是一場演出,有時還是某些大款與官員之間的洗錢模式。所謂的拍賣是一次次沖擊藝術家自己的拍賣紀錄,期望進入更高端的市場,這是無可厚非的。很多非常有公信力的拍賣場當然是非常難得的,也是我渴望的。但是這樣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也不是很能混關系的人,沒有機會進入好的“秀場”。我也對一味追求身價的做法抱以嗤之以鼻的態度,只希望踏實的一步一步走,多出好作品才是正道。 北邦:情懷其實還是會有,只能說藝術家的北邦不會受經紀人北邦的影響,但是經紀人北邦一定會受到藝術家北邦的影響。前面的北邦已經把這件事情的基調定下來了,北邦畫的就是線條,那在后期宣傳上你只有利用這一點,沒有別的資源去換的。而拿著畫筆的北邦會反過來要求你做必須體現一些東西,因為他是初衷,他會提醒你要做到什么,最好的東西是什么。當然,和做廣告創意一樣,有些東西我們只能作為參考。 雖然把自己一分為二,但難免有互相制肘的時候,那樣的時候無疑是很痛苦的。所以現在在出售原作上的考慮是很微小的,主要是在產品合作和藝術版畫以及商業授權等方式上。其實也不是不愿出售原作,至少盡可能想讓自己的畫有個真正賞識藏家去處,這和渴望子女有個歸宿的心理應該是一樣的。(笑)
數英網:你對目前傳統的藝術變現方式,也就是“拍賣行+畫廊+經紀人”有什么看法?
北邦:目前這個行業很少有人像我這樣是做廣告出身的,我比他們多了商業經營上的經驗。找拍賣行、畫廊或者經紀人宣傳與出售其作品,這個關系鏈是很脆弱的,因為兩者不平等。一個畫家無法同時與好幾個畫廊成立簽署關系,而畫廊卻可以同時經營很多很多藝術家,就像很多條生產線,所以畫廊會隨時放棄或冷藏你,會捧一個又一個符合時下潮流,頗受爭議的年輕畫家,如此你的作品的出售渠道又斷線了。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些年來通過你作品積累的資源和人脈都還握在畫廊手里,你甚至沒見過這些喜歡和買你畫的人,也就沒法告訴他們自己又出了新的作品,辦了新的展覽。這樣的運作模式讓藝術家非常被動。 北邦:雖然現在好的畫廊也很多,但永遠多不過如竹筍般冒起的無良畫廊,這是現實存在的可怕問題,所以我不想把自己的命脈交給他們,當然,我內心還是非常渴望有這樣一家讓我可以信賴和交付終身的歸宿。(事實上這比丘比特的愛情之箭射中的幾率還要低)在此之前我只能作為自己的經紀人來運作,只是這樣做每一件事都在積累,不會白做。但情非得已。
數英網:你目前這種販售藝術衍生品的模式可以持續么?購買衍生產品的人甚至未必知道上面的畫作是你的,在這一點上有糾結么?
北邦:可以持續。因為產品比展覽更有持續性,如果是你生活無時無刻要使用的東西,一定是你真正認可的,并且會樂于分享給身邊的人。展覽只是將影響力從一個點向外輻射,屬于一次性輻射。而產品的影響力是網狀的,和微博一樣,是持續自發式發展的,時代在發展變遷,人們的生活和審美在不斷更替,產出更多讓人喜愛的產品無疑是更受時下年輕人的青睞。 北邦:完全不糾結,我的目標是階段性的。在目前,只有更多的人認識到這樣一種線體畫,成為一個群體,成為一種“勢”,有更多人關注,才會推動更多人去參與。終極目標自然是人們認同畫的同時,也認同創作畫的人,更認同這個人描述的世界觀。所謂滴水穿石就是這個理,量的積累總要突破到質的改變。
尾聲
“真正要表達人性的載體就是表情與眼神。”
數英網:在《漂流動物園》系列作品中,我們更關注的一個點是每一幅畫中動物的眼神,那你在作畫的時候是怎么考慮眼神的呢?它占的是什么位置?
北邦:你剛才說到的就是這個系列的關鍵:雖然畫的是動物,但是我要表達的是人。 真正要表達人性的載體就是表情與眼神。人在情感上的流露不外這些,眼神的表達尤為重要。人活著是一種狀態,這個狀態通過各種情感和情緒細微的傳遞和承接,動物活著也是一種狀態,這是兩者完全相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構成了可以互通的鏡面,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這就是促使鏡面反射出自身的主要觸發器。 北邦:畫眼神的時候,要做很多畫面上看不到的功課,比如我要畫一個熟識的人,需要對他性格有一個很強烈的印象,正是這個強烈導致作品表達的人物狀態的導向。有了這個參照之后,就需要做情感表達的設定,以什么樣的動物肢體,配上怎樣的表情,再如何開一扇窗戶(眼神),最后看到了窗戶里那個人的靈魂?這里就需要有故事感,面部表情是至關重要的,郁悶、無奈、失落、各種各樣,這個情緒必須是復雜而深沉的,讓人似是而非,懵懂中已投入了自己的角色扮演,從而喚醒自身情感。

北邦《漂流動物園》系列線體繪
數英網:能否透露你下一階段的創作方向?
北邦:可能會有兩個大致的方向去嘗試:一個是植物,一個是紋理材質。 既然動物可以喻人,植物當然也可以。古人就把梅蘭竹菊比喻成四君子,將自己的情懷寄托在遠山片葉上是很悠遠巧妙的境界,這個難度其實非常大,要嘗試后才知道。 而紋理材質是一種無情式的表達方式,像木紋,皮膚乃至抽象的圖案,對人造成沖擊的是理性的無情,從中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無辜。像剛出生的嬰兒身上帶血污的皮膚褶皺,和老人松弛而層疊的皺紋,有時間流逝的無情,有無悲喜福禍的無情,也是新生和死亡的對比。這正是所謂的大道無情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