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廣告》| BITONE:淺談3天4億票房的“黑”科技
卡梅隆科幻巨制《阿麗塔:戰斗天使》內地上映僅3天票房突破4億。阿麗塔作為“黑”科技打造的CG合成人,直接翻越了類人角色的“恐怖谷”,讓觀眾不由自主地愛上她。然而,這不是數字技術第一次掀起票房浪潮。
自從電影《頭號玩家》熱映之后,人們甚至能夠預見到,在不遠的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數字分身,即使現實中身各異地,也都能在數字的世界里與其他人一起互動社交。
而這一切,都要在5G時代到來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第九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期間,華為希望能夠向全場觀眾闡述5G商業機會、應用場景和領先技術等。于是,BITONE幫助華為打造了這樣一個數字分身,從未來穿越至現在,用詼諧生動的表演,使用全息投影技術,將人物的“數字孿生”、“實時影像互動”和“無限虛擬時空”等抽象概念一一展現在觀眾面前,從視覺上直觀呈現5G技術的應用場景。
BITONE策略總監兼品牌總監何喆告訴《現代廣告》:“其實數字分身已經離我們很近了,比如蘋果的Animoji,以及最近非常流行的一款叫ZEPETO的app,都可以讓用戶非常方便快捷地打造屬于自己的數字形象。而對于特定人群,比如明星名人,數字分身還能夠提供更多的附加價值,例如不需要明星真人出境拍攝的海報、或在虛擬社區中與粉絲互動等,都可以利用數字分身來完成。”
為華為打造的數字分身小歐,何喆形容這是通過好萊塢影視級別的制作流程才打造出的虛擬形象。
小歐的“Mobile Man”虛擬形象
為了創作這一角色,BITONE團隊使用自己搭建的陣列掃描系統采集小歐面部及身體的三維數據,然后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這也是創作數字分身過程中BITONE的一大核心技術所在,能夠獲得高度寫實的人物角色模型、皮膚紋理和毛孔級的皮膚細節,與真人無異。
有了數字分身技術的支持,任何造型都能被隨心定制。“Mobile Man”身后的飄逸披風,也是完全出自高精度的布料模擬,才能夠伴隨他的動作達到真實自然的擺動和翻飛效果。
在動作捕捉這一環節上,BITONE采用一套高精度光學動態捕捉系統,可進行高效合理的面部、肢體動態捕捉和數據融合處理。如果仔細觀察,觀眾還會發現這是一位有呼吸的“Mobile Man”,BITONE對動作與呼吸感、講話節奏與口氣進行了匹配處理。此外,他們還仔細進行了體型修正以保證角色的肌肉變形正常合理,僅面部就有百余個“目標體”進行融合,并經由數據算法支撐,這使得角色的每一個動作都看起來與真人一樣自然。正是這樣一個個微小的細節,成就了最終的效果。
由于第九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在英國倫敦召開,為了讓歐洲觀眾更有親切感,“Mobile Man”被打造成了一個類似超人的形象,以此達到超現實的感覺,并且從元素層面就與觀眾拉近了距離。
數字分身有趣的地方還在于,畫面質感讓用戶看上去像是實拍,但很多場景設置卻又是超現實的表現方式。例如他們把“Mobile Man”做的像真人一樣,故事場景中,讓他與宇航員一同出現的畫面里,這其實在現實世界是無法實現的。何喆說:“我們通過這種手段告訴觀眾,這個人看上去雖然真實,但其實它是虛擬的,是通過CG技術做出來的,那么這也就意味著,你的數字分身能夠在數字世界里,做很多你在現實世界里做不了的事情,表現現實世界里無法表現的創意,這是非常吸引人的一點。”
何喆還表示,目前整個國家戰略都在提倡智能制造、智慧營銷等,各個環節都在推進數字化進程,BITONE也在思考,在這種大趨勢下,自己能夠做些什么?
BITONE在產品表現領域已經有了十年的沉淀,他們懂得如何幫助品牌主們向消費者展現產品與服務,例如外觀形態、產品USP、使用場景等。并且在CG的世界里的展現方式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可以有天馬星空的創意,也可以有忠于現實的原狀,BITONE都能夠給出相應的成熟解決方案。
并且在高度數字化的未來,零售領域中現在由人扮演的導購員等角色將會被替代,但從人性來出發,消費者還是更喜歡與人打交道,而不是與冷冰冰的機器對話。何喆說:“如果品牌主在數字世界里有一位超寫實級別的數字人物形象或者真實名人的數字分身,配合AI技術,就可以打造出品牌專屬的數字代言人、數字導購員,數字客服等角色,幫助企業在各種場景中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在推動流程智能化的同時,大大拉近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提升消費者的購買體驗。”
為華為創造數字分身小歐,僅僅是BITONE的代表作之一,從最傳統的圖片影像到技術革新之后的CG應用,數字技術的力量到底有多強大,似乎還沒有人能夠徹底挖掘出來,但不能否認的是,“黑”科技對營銷的影響將繼續擴大。
文 | 姜雪
(文章有改動)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