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咖啡入駐鏈家,網友:這是真「man區房」
繼中國郵政、中石油后,咖啡賽道又雙叒叕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玩家——鏈家。
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來看,“MANNER入駐鏈家”的詞條背后,其實是雙方“門店共享”的一次聯動:招牌上合二為一,但在營業空間上又各自獨立。
無跨界不營銷的年代,“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這句話已經被大家盤包漿了,所以這次左手MANNER吧臺、右手鏈家前臺的“聯動”噱頭一出,有網友玩梗,有網友調侃,但更大的聲音還是聚焦在對品牌營銷心機的“透視”上。
先說玩梗,當MANNER的“自帶杯-5”被用到房地產行業,單位直接從yuan變成了w:
以及跨界聯名的老話題“誰讓誰low了”重出江湖:
再說網友對品牌“心機”的預判,不能說全對,但也已經是高分答案了。
有人代入燒烤店旁邊開奶茶店的“拼盤”現象,理解這波互相引流的操作:
還有人甚至給出了房地產+的新思路:
乍一看新奇,實際上這種房產公司與咖啡品牌綁定出鏡的玩法早有前例,比如Tims和21世紀房地產就聯手打造了一家咖啡店,取名為“C21 X Tims Express咖啡店中店”。
把視野放得更廣些,在小某書上,#藏在售樓處的咖啡館#已經成為一個打卡話題,光是看網友曬出的菜單和環境,都足以讓人感嘆:售樓處已經卷到這種地步了?
當然,建議大家打卡前仔細分辨下,說不定就碰到了“樓賣完即閉店”的快閃版營銷。
刨除引流、降低門店成本等原因,能夠促成咖啡品牌和房地產品牌同臺唱戲的考量點無外乎兩個。
對于房地產品牌來說,它瞄準的是咖啡品牌所帶來的社區生態。
換句話說,在“咖啡日?;壁厔菹?,這種店中店的形式,讓自家門店變身為周圍居民觸手可及的社區咖啡館,無疑為街坊鄰居帶去更多元便利的生活體驗,這一點在“售樓處+咖啡館”的模式中更為凸顯。
對于咖啡品牌來說,雖然目前咖啡+房地產的合作大多都是個別門店,但長遠來看,“連鎖門店的渠道優勢”無疑給咖啡品牌帶來了可轉化的想象空間,這也是中國郵政、中石油等“外行”玩家入局咖啡賽道的重要原因。
以中國郵政為例,相比于瑞幸躋身“萬店俱樂部”、星巴克7千多家中國門店的規模,中國郵政坐擁5.4萬個營業網點、42萬個郵樂購站點的資源,也讓大家深信它“一旦鋪開優勢明顯”。
而對于截止2023年底直營門店達到1200家、并表示2024年要開到2000家門店的MANNER,這種渠道矩陣的助力或許也是可選的捷徑。
不管是聯動咖啡品牌賣咖啡,還是像老鄉雞、胖東來這樣打造自己的自營咖啡品牌,從大眾反應和擴張的速度來看,咖啡賽道似乎仍有自己的野心,而小編只想感嘆一句:“一天喝一杯咖啡”的市場教育算是深入人心,本打工人甚至一天喝兩杯。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