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養石頭的時候,我們在想什么?
“養石頭”,聽起來挺抽象的。
不是咱爸媽盤的那種油光水滑的玉石,而是隨處可見的普通石頭。
撿石頭倒也并非奇事,很多人在小時候都干過,哪怕到今天,社媒上也時不時出現相關熱帖。但那都是“收藏”,要說“養”么,就超出大多數人的認知范圍了。
但你知道嗎?“養石頭”已經跨越了空間和時間,在不同年代和國家的人群中,都形成過或正在風潮。
養娃防老不如養寵解悶,已經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共識。
不過最近《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傳入國內,公開了韓國人的精神狀態已經next level——養石頭。
韓國人養的石頭,活得甚至比007的我們還精致:
洗臉、敷面膜、化妝、穿衣服;
有自己的小窩甚至豪宅;
SEVENTEEN成員尹凈漢的寵物石豪宅
網友每天會和它說話,甚至還給它起了名字。
韓國網友的寵物石Hongduggae
而韓網的寵物石也賣到了10400韓元一個,折合人民幣約54元。作為一顆石頭來說,屬實身價不菲了。
對石頭的迷戀,韓國人并非先例。
養石頭這個話題,去年在小紅書上也火過。
有網友發布石頭飼養指南,細數了養石頭的7個規則;也有網友面向特定受眾,散播養石頭的幾大好處。
博主富有儀式感的創意闡釋,讓養石頭這件事看起來很酷。他們與其說是在教你養石頭,不如說是一次奇思妙想。
評論區聽取艾特一片,有被這種新穎有趣的概念打動到的吃瓜群眾,也有真正的石頭飼主。
國內同樣有銷售寵物石的商家,價格多在20+,相比之下,小紅書網友更多的是把它當做一個新鮮玩意兒來分享,或許它也會成為某個幸運朋友的小禮物。
真要考究的話,養石頭并不是獨屬于Z世代的整活。
它在許多人的童年回憶里就已經出現過——《小馬寶莉》里的灰琪就有一個寵物石,作為一名石頭愛好者,灰琪寫了幾千首關于石頭的詩,還會給她的寵物石吃餅干。
而進一步追溯,灰琪養寵物石的靈感或許還來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商業傳奇故事。
彼時,廣告人Gary Dahl推出了一批寵物石,不僅打出了上面所提到的種種噱頭:低廉的照顧成本、有趣的飼養指南、精美的包裝……還有“這些石頭來自世界各地”的紀念品價值。于是這批售價3.5美元的寵物石成功走紅,爆賣百萬。
從1975年到2024年,“時尚是個輪回”這句話在一顆小小的石頭身上,再度應驗。
事實上,關于石頭這一意象,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瞬息全宇宙》里那幾個鏡頭:在無生命的宇宙里,曾經針尖對麥芒的媽媽和女兒,變成了兩顆石頭,靜靜感受萬事萬物的遙遠與此時此刻的和平。
石頭就是這樣一種感受的投射。
普通人無法理解年輕人對石頭的愛,是因為它是冰冷的無機物,而人們喜歡石頭的理由恰好相同。基于它那厚實、沉甸甸和沒有生命的特性,石頭像一個黑洞,全盤接納人類的情感,無論好壞。
在這顆石頭的身上,汲汲營營的人們感受到安定與平靜。而在遍布喧嘩與騷動的現代商業社會,這種寧靜感,對于當下的人們來說又恰好是稀缺品?;蛟S這就是寵物石給主人提供的情緒價值。
當然,出于當代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與接受度,類似的產物在互聯網上并不鮮見。
這屆網友在養東西上有一種平靜的瘋感:
2022年的紙箱狗,作為大學生封校精神狀態的產物,幾乎人手一只,也火爆全網;
前段時間網上還流行起了養芒狗:取一顆芒果,把它嗦干、洗干、晾干,細密豐厚的纖維束讓芒果核變成一個小小的毛茸茸玩具,你甚至還可以給它DIY各種造型。
該說不說,小編認為這種萬物皆可養的風氣,以后只多不會少。畢竟靈感大多生長于苦難,高壓的精神狀態只會催生更加天馬行空的腦洞,而一切都是為了解壓服務。
對此,咱還是尊重愛好的多樣性吧。
畢竟如果可以,誰不想把自己也送養了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