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啟示: 六則關于“吃”的發明和創新
上圖自左向右依次為:麥當勞之父雷文洛克、方便面發明者/日清創始人安藤百福、巴氏滅菌法發明者巴斯德、微波爐發明者斯本塞、可口可樂創造者彭伯頓、保溫瓶發明者布格爾。由于圖片久遠,像素有限,故效果欠佳,萬請見諒!
幾天前流出的關于某知名食品品牌被發現含有有害物質的消息,一時間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信心又回到冰點。那么多關于食品安全的問題不絕于耳。或許可以歸咎于市場競爭與資源不均等經濟問題,故產生了急功近利,無可厚非。然而,恕問一句,這真的無可厚非嗎?不均衡甚至匱乏的市場資源的確帶來急功近利,但它也可以催生創造,發明,科技,以及偉大的品牌。以下,就是幾個好例子。
作者: Vivian Peng
美術: Wang Qi
下面是幾個與食品相關的創新發明與創新品牌的誕生故事。這些歷史上的創新主角兒們可謂“五花八門”,故事也無奇不有,可卻也無獨有偶。看看他們是如何造就吃的創新故事與經典品牌的。美術: Wang Qi
雷文洛克與麥當勞連鎖快餐:巨細無遺的標準化特許經營模式
1952年,一名52歲的推銷員來到一間漢堡包店,意圖向這家漢堡包店的老板(兩兄弟) 推銷一部奶昔制造機。就在這時,他見到一個奇跡,他從來沒見過如此的快速、有效率、便宜、具品質的制造漢堡包方法。最重要一點,就是這方法簡易到每人都可輕易學懂。他看到一個年青人在老板的管理下,可以輕松和開心地應付著那些大排長龍的客人。他意識到這兩兄弟所建立的,不只是漢堡包店,而是煉金術。這個場景燃點了這個推銷員的激情,1955年,雷文洛克向麥當勞兄弟購入專利經營權,繼而創立麥當勞公司。時至今日,麥當勞已在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設立了超過三萬間餐廳,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餐服務機構。雷文洛克所創造的不只是一門成功的生意,他所創造的是一個影響世代的生意模式 – 特許經營。
所以麥當勞真正的產品不是漢堡包,而是麥當勞本身,是它的生意系統。雷文洛克建立的是一個依系統而建立的生意,并不是依人而建立的,這門生意即使在沒有他的情況下,也可以自動運作。雷文洛克建立了系統為他工作,而他不是系統的一部份。上次提到,麥當勞真正的生意是房地產,但房地產也只是系統的一部份,麥當勞賣的不是漢堡包,而是麥當勞本身,麥當勞本身就是一門生意!
麥當勞的生意系統巨細無遺,包含了每一個業務上的細節。它是一門具系統的生意,不是人治的生意。 例如薯條不能在留在暖鍋超過七分鐘以避免薯條太”林”; 漢堡包不能在留在暖鍋超過十分鐘以避免吸收過多的水汽; 漢堡每塊都要一樣大小,一樣重量; 食品要在一分鐘內交到客戶手中; 規律、標準化、程序、整潔是重要的價值觀。
特許經營者要學的不是如何去制作漢堡包,而是去學懂一個制作漢堡包的系統,這些的學習,全都在麥當勞所設立的培訓中心(人稱漢堡包大學)所進行。
麥當勞作為速食所帶來的人們效率的提高,意義實在非常重大,二則,麥當勞在傳統特許經營的細節把控上與食品安全上一直是宣傳的核心,也是優勢品質的重點,這一點,再多的懷疑也打不破它品牌的形象。
安藤百福與方便面: 反復開發嘗試得來的成功創造
安藤百福發明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雞肉拉面”是在1958年,1958年春天,剛剛經歷破產的安藤百福在大阪府池田市住宅的后院內建了一個10平方米的簡陋小屋,找來了一臺舊制面機,然后買了18公斤面粉、食油等,埋頭于方便面的開發。
由重復開發悟出的道理: 安藤百福設想的方便面是一種只要加入熱水立刻就能食用的速食面,他設了五個目標:味道好且吃不厭;可以成為家庭廚房常備品且具有很高的保存性;簡便,不需要烹飪;價格便宜;安全、衛生。
開始研究時完全處在摸索階段,早晨5點起床后便立刻鉆進小屋,一直研究到深夜一兩點,睡眠時間平均不到4小時。這樣的日子整整持續了一年,沒有休息過一天。
在面類這一行,他完全是一個外行,他把所有想到的東西全部試了一下,但放到制面機上加工時,有的面松松垮垮的,有的粘成一團。做了扔,扔了又做。整個開發成了一個重復的過程,看不見一絲希望。
后來,總算悟出了一個經驗:食品講究的是平衡。食品的開發就是追求和發現這惟一而絕妙的平衡的過程。后來,安藤夫人做的油炸菜肴啟發了他。“瞬間熱油干燥法”誕生了,很快便拿到了方便面制法的專利。
這就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造就全球最大產業的締造者——日清方便面的前身。
巴斯德和巴氏滅菌法: 勇于突破,才能創造傳奇
當你早上喝新鮮的牛奶時,也許不會想到,這種口福在某種程度要歸功于狂犬病疫苗的發明者巴斯德,有意思吧。巴氏滅菌法的產生來源于巴斯德解決啤酒變酸問題的努力。當時,法國釀酒業面臨著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啤酒在釀出后會變酸,根本無法飲用。而且這種變酸現象還時常發生。巴斯德受人邀請去研究這個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他發現是啤酒變酸的罪魁禍首是乳酸桿菌。營養豐富的啤酒簡直就是乳酸桿菌生長的天堂。采取簡單的煮沸的方法是可以殺死乳酸桿菌的,但是,這樣一來啤酒也就被煮壞了。
巴斯德嘗試使用不同的溫度來殺死乳酸桿菌,而又不會破壞啤酒本身。最后,巴斯德的研究結果是:以50~60攝氏度的溫度加熱啤酒半小時,就可以殺死啤酒里的乳酸桿菌和芽孢,而不必煮沸。這一方法挽救了法國的釀酒業。這種滅菌法也就被稱為”巴氏滅菌法”(pasteurize)
這種方法解救的不僅僅是釀酒業,
通常,我們喝的袋裝牛奶就是采用巴氏滅菌法生產的。工廠采來鮮牛奶,先進行低溫處理,然后用巴氏消毒法進行滅菌。
巴氏消毒純鮮奶較好地保存了牛奶的營養與天然風味,在所有牛奶品種中是最好的一種。其實,只要巴氏消毒奶在4℃左右的溫度下保存,細菌的繁殖就非常慢,牛奶的營養和風味就可在幾天內保持不變。
斯本塞和微波爐: 創新就是從偶然之中發現機會
微波爐最早的名稱是“爆米花和熱團加熱器”,它的發明純屬偶然,源自一個武器研發項目。微波爐的發明者是美國自學成才的工程師珀西·勒巴朗·斯本塞,其實,他并沒想過要發明一個煮食物的微波爐,他想做的其實是軍工設備。1945年,他觀察到微波能使周圍的物體發熱。有一次,他走過一個微波發射器時,身體有熱感,不久他發現裝在口袋內的糖果被微波溶化。還有一次,他把一袋玉米粒放在波導喇叭口前,然后觀察玉米粒的變化。他發現玉米粒與放在火堆前一樣。第二天,他又將一個雞蛋放在喇叭口前,結果雞蛋受熱突然爆炸,濺了他一身。這更堅定了他的微波能使物體發熱的論點。雷聲公司受斯本塞實驗的啟發,決定與他一同研制能用微波熱量烹飪的爐子。幾個星期后,一臺簡易的爐子制成了。
斯本塞用姜餅做試驗。他先把姜餅切成片,然后放在爐內烹任。在烹任時他屢次變化磁控管的功率以選擇最適宜的溫度。經過若干次試驗,食品的香味飄滿了整個房間。第一臺家用微波爐誕生了。
而后1965年,喬治·福斯特對微波爐進行大膽改造,與斯本塞一起設計了一種耐用和價格低廉的微波爐。
從此,微波爐逐漸走入了千家萬戶。由于用微波烹飪食物又快又方便,不僅味美,而且有特色。
可口可樂與咳嗽藥的故事:一開始并非成功的全部
可口可樂是由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藥劑師約翰·彭伯頓發明的。他在1886年在家中后院發明了一種咳嗽糖漿后,拿了這種糖漿到附近的杰柯藥局出售。1887年在一次幸運的意外中,有人把糖漿與碳酸水混合起來,于是今天家喻戶曉的可口可樂便誕生了。盡管如此,這并不能早就一個百年經久不衰的品牌。當然是的。
1888年,彭伯頓去世,另一位商人約瑟·甘度拉將配方及所有生意都買下來,并于5年內推銷至美國全國
1892年,艾薩·坎德勒2300美元取得可口可樂的配方和所有權,并成立了可口可樂公司。可口可樂于1908年進入亞洲,在菲律賓銷售。1923年,亞特蘭大的羅勃特·伍德魯夫擔任總裁,展開可口可樂另一個重要的新紀元。
排除可口可樂偉大而家喻戶曉的品牌發展營銷傳奇故事,更重要的一點是,幾百年來,可口可樂不僅沒有因為是咳嗽藥制造而來而在健康安全上出過問題,更重要的是,它的確曾經做到過,全球各地的可口可樂是同一種口味。
賴因霍爾德?布格爾(Reinhold Burger)與保溫瓶: 精益求精,歷久彌堅
保涼、保溫——不用火,不用冰。這多虧了保溫瓶。玻璃技術員賴因霍爾德?布格爾自己設計的廣告語準確地說明了其發明的雙重功效。賴因霍爾德?布格爾對雙層玻璃容器隔熱效果的研究已經進行好多年了1903年他的研究得以應用:制冰機工廠主卡爾?馮?林德(Carl von Linde)需要用隔熱容器保存液化空氣。因此布格爾改變了容器的形狀,并設法防止反射熱輻射的鍍銀層脫落。為了保護玻璃容器,他在瓶子外面罩上了一個非常輕便的金屬外殼。扣在上面的小水杯、輕微的重量、不易破碎以及漂亮的外觀,使保溫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實用。
1909年布格爾把他的專利賣給了夏洛滕堡(Charlottenburger)保溫股份公司,從而成為一個富人。
1920年開始批量生產保溫瓶。新產品大量銷往世界各地,其外觀直到今天幾乎沒有什么改變,不得不佩服這個德國人,在追求技術改進的同時,對于實用性,外觀性方面的完美平衡和精益求精的相互融合。
結語:
以上分享,與數字時代相隔遙遠遠,卻與品牌與創新的品質息息相關。改變歷史的創新者多具備一種共同的品質,他們細心關系,發現市場,他們謀求大眾化應用,改善人類生活。他們執著鉆研,不惜花費幾十載歲月,他們堅持商業道德,遵循品質原則,追求細節,追求卓越。這些經歷歷史沉淀的品牌和創新應用技術所具備的共同品質,在今時今日的市場大浪之中,是否還能依然看得到?
那么,未來我們的食品安全,該寄希望與信賴于何處呢?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