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周就是一個巨大的垃圾場”
你沒看錯,“時裝周”和“垃圾場”這兩個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詞語,反而成了時尚品牌整活的奇招。
意大利新銳品牌AVAVAV,就憑借2024秋冬米蘭時裝周的秀場整活,喜提“臟亂差垃圾秀”評價。
在這場以「感謝你的回復」(Thanks for your feedback)為主題的大秀中,不僅模特頂著“臟臟”妝容、穿著“混搭”服裝,看秀的觀眾還被貼心發放了“垃圾”和“手套”,品牌允許大家在看秀的過程中將果皮、紙團、雞蛋、臟污染料等廢棄垃圾肆意扔向模特和T臺。
整個場面可以說相當混亂,身穿白色連衣裙的模特被潑了半身咖啡不說,連最后出場的設計師也慘遭“蛋糕”偷襲。
這場一反奢華風格的秀場呈現,瘋點過多,但核心創意可以用一句話總結:垃圾也是一種情緒。
布滿廢棄物的走秀環境、向模特扔垃圾的“憤怒者”、以及背景板上滾動播放的各類挑釁言論,都直指“鍵盤俠”泛濫的社會現象,AVAVAV是想利用大家對“垃圾”的直觀感知,將惡言惡語所帶來的傷害具象化。
當然,作為一個信奉“一個時裝屋的垃圾,是另一個時裝屋的寶藏”的環保品牌,這場秀的另一層深意在于:用臟兮兮的造型,來傳達「垃圾就是寶藏」的品牌態度,也就是當下越刮越猛的“可持續”時尚風。
判斷一場秀成功的標準有很多,但其中關鍵的一條是“概念高于產品”,注重品牌調性的塑造顯得更為重要,所以當綠色時尚頻頻被提及,給環保底色加持先鋒態度的秀場,更能引起大家的圍觀和思考。
換句話說,把服裝原材料換成了天然纖維、可持續環保面料等可降解材料,只是邁出可持續時尚的第一步,將這種理念演繹得讓人眼前一亮,才是品牌想要達到的效果。
順著這個角度去梳理會發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爛,而一個品牌有一個品牌的“垃圾”。
你走進秀場可能看到的,不止泥漿,還有真的“垃圾堆”。在Alexander McQueen經典的一場秀中,麥昆直接在秀場中央呈現了一個堆滿廢棄物品的垃圾場,通過這樣的場景布置,傳達對時尚界快速消耗和浪費行為的批判。
更準確點說,他把自己過去秀場中的廢棄物搬上了T臺,噴成黑色,堆成垃圾山,先自黑后諷刺地影射時裝市場過度飽和帶來的資源浪費。
在這場秀中,連塑料袋、垃圾桶蓋、易拉罐、傘和燈罩等被視為日常生活“垃圾”的物品,也被制作成一系列帽飾,變成了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單品。
巴黎世家以“The Mud Show”(泥土秀)為主題的2023年夏季T臺,就將秀場改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泥坑——專門從法國里昂、馬賽等地運來泥炭沼澤,通過加水處理成為流體狀,然后鋪成一條爛泥漿版T臺。
在以泥潭、水坑為背景之外,這場秀的服飾單品也用了夸張的泥染、臟污、做舊處理,模特大步走在水坑上,泥濘濺滿了整件衣服,變得邋遢,但仍然選擇勇往直前,這種自帶末世破碎感的視覺呈現,反向傳遞了品牌想要打破常規的反叛和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當秀場拉開帷幕,亮色的服裝、犀利的高跟鞋、違和的泥土,三者神奇同框;而當秀場上燈光一暗,所有閃光燈熄滅后,這些被模特們踩過的“泥濘路”將被悉數回收,重新用于景觀美化或當地園藝項目,怎么不算一種“源于自然,又回歸自然”呢。
秀場正在向行為藝術發展,這在時尚圈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在對“垃圾”這個典型元素的運用上,有的品牌是真的“廢物利用”,比如前面提到的Alexander McQueen例子;有的品牌則是在用環保工藝做臟臟衣服,即巴黎世家在泥土秀場詮釋的Dirty Fit風。
相比于前者的易懂,后者的概念似乎聽起來就帶著一股子破敗感,但實際上,“Dirty Fit風”背后更多的是為了做舊而做舊,通過焚燒、泥染、涂漆等手法,營造一種不用時時刻刻體面的反叛感。
概念不一而同,但內核都有相似之處,除去制造出格的視覺效果和話題討論,這種看似不羈、雜亂無章的搭配,更多地代表著對單一審美的挑戰,大家也在對傳統審美標準say no的過程中,釋放內心的不滿與壓力。
套用“萬物皆可發瘋”的概念,把“臟”和“舊”玩成潮流密碼、把秀場變成垃圾場,怎么不算是更適合時尚圈的發瘋方式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