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商業憑公共出圈
南京今年的流量地標,還得看“天地”。
撰文丨金玲
編輯丨銳裘
從某種角度來看,商業體也是公共空間的一種,其本質與公園、街巷相同,都是為人們提供休憩、可以駐足停留的空間。
那么,商業還能如何擁抱“公共性”,既能表達公益想法,又不失商業調性和流量吸引?
最近RQ關注到,南京萬象天地近期的有趣嘗試,此次項目另辟蹊徑,選擇了與動物園、梧桐樹進行跨界合作,而兩次合作,都讓它獲得了不錯的曝光與公眾口碑。
作為南京新一代的城市地標與流量地標,南京萬象天地放大了自己公共性的一面,嘗試商業×公共設施單位的做法,既是順勢而為,也展現出令人驚喜的效果。
動物園、梧桐樹…
合作公共資源的新思路
當把目光轉向更具公共性的合作單位,竟能意外打開思路,城中熱點公園、項目周邊的公共街道、甚至一花一木,都是可以合作的開放秀場。
南京市的紅山森林動物園,是華東乃至全國獨樹一幟的知名動物園,因為其園內有趣的標語、混養的動物飼養模式,以及出圈的“杜杜”、“卡皮巴拉”等網紅動物,成為商業的香餑餑。其火熱程度,甚至在2024年4月同期,南京有三家商業體在同時落地與紅山動物園的合作。
△ 龍湖南京河西天街卡皮巴拉快閃店、南京金鷹新街口店「動物森友會」兩檔活動
在這一眾同類資源合作的夾擊中,南京萬象天地則選擇了一條不尋常的路——選取“南京本土大使”,并著重于科普內容,把動物畫上墻。
△ 南京萬象天地「南京馬路動物園」動物科普內容
更有趣的一點是,潮流動物墻繪不僅在項目內部,更延伸至整個秦淮區夫子廟街巷。
圍繞“我的動物鄰居,城市可持續探索計劃”主題,從南京萬象天地出發,沿云章公所、黑簪巷、弓箭坊、金沙井等核心區域,外延深入至秦淮區夫子廟商圈沿線,近20位“動物鄰居”在城南街巷攜專屬“名片”空降,打造城市中心的“生態廊道”。
結合商場品牌優勢,該活動還聯動場內多個商戶共創,以“城市可持續探索計劃”為主題,聯合品牌推出環保主題活動。
與“網紅動物園”的聯動無疑獲得了巨大的關注度。#南京馬路動物園來了 順利登上微博熱搜TOP2,小紅書話題 #南京馬路動物園 獲得123萬次瀏覽量,成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一檔城中熱事。
△ 南京萬象天地「南京馬路動物園」潮流墻繪
借著勁頭,五一期間,南京萬象天地又上檔了第二則活動——「我們的梧桐」。
梧桐,是南京獨特的城市符號,作為南京的主要行道樹品種,也是每一位居住在南京的人心里的念想,時時回響。
南京萬象天地則突破傳統意義上空間運營的概念,從項目靠近中山南路一側的行道樹上開始做文章。然而梧桐樹施工難度較高,如何在不破壞樹木的基礎上,又能夠保留藝術化內容呈現?
據官方號信息,此次「我們的梧桐2.0」青年公共藝術群展經歷近2000個小時策劃,100多版方案反復打磨,方得以呈現。
△ 南京萬象天地「我們的梧桐2.0」青年公共藝術群展
△ 「我們的梧桐2.0」靈感紀錄
「我們的梧桐」項目,作為南京萬象天地創意板塊之一,2024年已經舉辦第二季。該項目不僅以“梧桐”作為創意線索,也是校企聯合的優秀典范。
2023年第一季「我們的梧桐」,以毛線為媒,聯合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共創,用多彩毛線包裹中山南路主干道的梧桐樹,收獲巨大反響,深受大家的喜愛。
△ 2023年南京萬象天地「我們的梧桐」公共藝術城市公益企劃第一季
此次升級的「我們的梧桐2.0」,結合南京高校云集、高等人才匯聚的本地屬性,邀請在地高校南京藝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共創,圍繞梧桐樹進行“擁抱”主題創作,將藝術作品打造成為梧桐保護的重要窗口,并以“抱樹”動作作為連接,構建讓人們靠得更近的空間和情境。
△ 南京萬象天地「我們的梧桐2.0」呼吁大家擁抱梧桐
公共的商業表達,
更有“路人緣”
購物中心作為區域乃至城市的地標,其公共+商業雙重身份,意味著其不僅要承擔起商業流量,也要考慮公共層面的城市口碑,以及面向大眾的公共責任。在未來,流量與口碑雙贏者,自然在商業價值上擁有更高的話語權。
而商業創新的本質,其實就是“講故事”,故事內容的來源自然可以多樣化,所有會引起大家共鳴的內容,都是商業故事的養分來源。
此次南京萬象天地,就示范了商業×公共設施單位的合作可能,一方面,大膽走出盒子mall,商圈街巷、墻面、行道樹都是公共環境的一部分,都是可以嘗試的著力空間;另一方面,挖掘多種在地資源,深入了解其故事性,公益≠不商業,以更有趣、更有共鳴感的角度切入,會更自然地引起大家的喜愛。
截止發稿時,南京萬象天地已經又上檔了新活動——「BLUE HOURS」為你而藍,巨人裝置融合場內多個品牌的潮流快閃共同呈現。
看來,南京今年的流量地標,還得看“天地”。
#商業地產系列解讀新天地 | 萬科商置 | 大悅城 | 太古 | 凱德 | 華潤 | 復星丨印力丨華貿丨華僑城丨香港置地 | 檀谷TANKO丨微領地 | 源點LiveLab | Kaledo | NOYA | 東原致新
#城市更新 鴻壽坊 | 太古香港 | 中環街市 | 南陽共享際丨南湖天地丨Convet Garden丨Hudson Yards
#內容營銷/文化敘事線下商業刊物丨星巴克咖啡杯里的美術館丨品牌雜志丨印唰廠有意思報丨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丨地產社媒 | 「療愈」之書丨 新天地燃冉藝術季
#品牌/門店素然丨Apple靜安丨多抓魚丨麥當勞丨Snow Peak丨Shardaa丨大小咖啡丨宜家丨Aesop伊索丨澤田本家丨Alimentari丨瑞幸咖啡丨開心麻花丨始祖鳥丨teamLab丨蔦屋書店丨永璞咖啡
#主編專欄上海餐飲觀察丨社商+社造丨市集觀察丨露營行業觀察丨「小生意」的故事丨公園式商業
#專題系列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