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不老傳奇之秘密:以創意制造歡樂、以分享鞏固品牌
臺灣各式飲料店林立街頭,堪稱一大奇景。每到換季時分,各家飲料店就紛紛以“新品上市”、“買三送一”、“降價”等方法來延攬新客、留住熟客。久而久之,不僅是客人,就連飲料店家本身也被這些制式的促銷手段給框住了。
反觀可口可樂, 不靠新品上市來營造噱頭、不以買三送一來沖爆業績,自始至終就靠著它那傳統口味行遍天下。可口可樂究竟如何維持他的招牌呢?原來,可口可樂在營銷上卯足了勁,不管是歡樂機、搭配運動賽事、分享可樂、或回收活動,可口可樂都極盡發揮創意之 能事。數字營銷與電子商務 Econsultancy 網站分享了可口可樂歷年來成功的營銷案例。
來源:SmartM
歡樂機:制造驚喜、分享快樂
歡樂機乍看是個相當抽象的概念,但它的概念與實際操作跟一般販賣機沒兩樣。到販賣機投幣買可樂,您得到的不只是可樂,還有各式驚喜,像是披薩、花或三明治。有些歡樂機可以免費分送快樂驚喜,有些則要求投幣者給個大擁抱、或先跳支舞再分享出快樂。這招厲害的是,可口可樂會將投幣者接到歡樂禮物的反應上傳網站,參與其中的人與其朋友都會想上網點擊影片觀看;小創意、低成本、大轟動。歡樂機,高竿!
搭運動賽事便車
倫敦2012年夏季奧運,可口可樂就五項運動本身產生的聲響創造一首歌曲,請英國歌手演唱,經電視廣告、Beat TV還有數字/行動程序來播放宣傳;2012年的Super Bowl舉辦期間,可口可樂請來的演出者是兩只虛擬的北極熊,針對實際賽況與在線網民實時互動。此營銷手法能奏效就在于“實時互動”,這招讓可口可樂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品牌話題、提高銷售率。
分享可樂,解碼快樂
2011年至今,“分享可樂”活動讓可口可樂的營業額上升7%,算是最成功的營銷之一,SmartM也曾回顧可口可樂的分享創意(見回顧五大獨特創意營銷活動:跨界整合是亮點一文)。其具體做法是透過臉書程序來訂購可樂,并由訂購人自行選擇瓶身上印的文字(圖一)。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分享可樂”辦得相當成功,因多數人都喜歡看到瓶子上有自己或朋友的名字。
客制化的瓶身讓“可口可樂”變成你的可樂。
澳洲的“分享可樂”活動最近更與 Spotify在線音樂服務網站合作。消費者只要掃描可樂瓶身的QR條形碼,就可解碼一首歌。用戶可藉此安排自己的音樂播放列表或是透過臉書、推特來分享這些歌。這提高了消費者購買欲,也讓可口可樂與音樂與社群媒體產生更強的聯結。
友誼實驗計劃
中國的可口可樂營銷項目也很有意思。攝影師Kurt Tang在路上找幾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講解拍照計劃,再打開幾瓶可樂充當啤酒來助興,幾口可樂下肚后,原本的陌生人變初識,經過攝影師巧手,拍出各種看似老友、家人、夫妻的照片。這計劃強調人與人透過攝影機所產生的網絡聯結,攝影作品就曝光在可口可樂的“快樂互聯聯網”數字頻道與新浪微博、人人網。
回收大王
可口可樂的「回收大王」計劃成功創造出其環保的正面形象。計劃先在臉書上訂出10,000多個回收點,從以色列開始,鼓勵大家回收可樂罐,回收后再拍照、打地標。計劃一推行,大家開始跟著回收朋友有樣學樣。回收大王用臉書打地標的方法,對沒有實體店面的店家來說,或許是個好的曝光管道。
您是否看到可口可樂的中心思想了呢? “以人為本”、“推己及人” 。可口可樂的創意販賣的不僅是“可樂”本身的味道,它的目標在于“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把“樂”的心情與哲學,透過商品推及大眾。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分享”才“可樂”,有中心思想才可在利用變化萬千的社群營銷手法時又 守住本身特色。這是可口可樂的營銷哲學,您找到自己的營銷哲學了嗎?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