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爪杯”過度營銷,一個杯子暴露星巴克增長乏力的真相!
作者 | 蘇秦
來源 | 營銷通(ID:iyingxiaotong)
轉載請聯系授權(微信ID:laodianzhuli)
老話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前腳,星巴克因2018年度中國市場業績首次出現下滑,而被金融財經圈一波看衰;剛剛,它又靠一款萌翻了的“貓爪杯”,在社交圈大火了一把。
一只售價199元的普通馬克杯,轉手就被黃牛炒到大幾百甚至上千元,還引發多地消費者瘋搶和打架;
難怪大量吃瓜群眾都說:星巴克的饑餓營銷,制造了一場“圣杯圣戰”!
這是道德的淪喪、人性的扭曲,還是一場高明的品牌營銷,大肆收割我天朝網友的智商稅?
1
一個杯子引發的“騷亂”!
先來看看,星巴克“貓爪杯”事件到底有多瘋狂。
“貓爪杯”正式開賣前夕,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搶購,有人直接夜宿星巴克門口、凌晨3點就過來排隊……
因為是限量版,搶到的各種炫耀;
沒搶到的,開始花式罵娘:
甚至因愛生恨、爾晴附體:我得不到的,誰也別想得到!
還有開頭提到的,開打、撕逼:
而作為“始作俑者”的星巴克呢?當然是狂喜了!多個星巴克店鋪貼出A4紙臨時打印的告示:沒貨,去別家看看,冥冥中洋溢著顯擺、得意的勝利者心態。
這還不夠,各路大V早就擺好了蹭熱度的姿勢,各種抽獎求關注的玩法,彌漫了整個社交網絡。這份營銷嗅覺,比汪星人也不遜色。
當然,這么熱鬧的地方怎么少得了黃牛?正是各種他們的推波助瀾,199元的貓爪杯線上已猛漲至800元+!
古有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今有一個杯子引發的騷亂!
2
星巴克過度饑餓營銷
這是不是星巴克的饑餓營銷?答案是肯定的。
其一,星巴克發售限量款周邊產品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1997年,它就推出了首款限定紅色圣誕杯,“杯子營銷”已玩了22年。
品牌限量,原理就是通過創意設計,增強產品稀有價值和紀念意義,營造一種緊張感,從而刺激消費者的占有欲,并滿足他們的虛榮心理。
這無疑是饑餓營銷的常規套路。
其二,貓爪杯限量發售的執行過程,星巴克充分發揚了饑餓營銷的精髓。
第一步,提前預告,吸引關注。
早在半個月前,各種渠道開始流傳出包括貓爪杯在內的星巴克新一季“櫻花杯”限量被系列美照,blingbling的粉紅色,直擊萬千老阿姨的少女心。
第二步,借勢抖音,火出圈!
如今,抖音不僅是各種網紅的天堂,也是流行造勢的最熱平臺。除了盛產神曲、舞蹈,很多小玩意兒、小物件兒都是從抖音火起來的。
據悉,前段時間抖音一名簡介為“無錫星巴克伙伴”的網友上傳了貓爪杯試用視頻,結果獲贊數十萬,被各大平臺轉載,從而火出了圈,成為全網的焦點。
這還不是星巴克首次利用抖音為限量周邊造勢了,去年中秋星巴克推出的兔子杯在抖音走紅,同樣也被黃牛炒到了六七百。
說一句“星巴克是最善于利用抖音做營銷的品牌之一”,不過分吧。
第三步,限時限量發售,引爆狂歡!
經過提前預熱、炒作發酵,星巴克貓爪杯在2月底正式公開發售,及時釋放消費者的熱情。
其三,星巴克唯一的敗筆在于,準備不足,公關不利,造成過度營銷!
想必星巴克自己也沒有預料到,限量搶購竟然會激發多處消費者爭斗,從而招致不少品牌粉絲的吐槽,以及各界的負面評議。
限量銷售規則不明確、不統一,是導致消費者大動干戈的直接導火索;而黃牛抬價則是所有人都深惡痛絕的現象。
并非我們馬后炮,星巴克確實沒有主觀制造“混亂”的意圖和動機,但客觀上恰恰是它的不作為造成了粉絲、普通消費者、吃瓜群眾的多方不滿。
3
責任缺失、利益心重:
星巴克“敗走”中國的真因!
一來,星巴克沒有準備應急方案或準備得不充分。
假如,星巴克能提前規定排隊先到先得、一人只能限量購買1-2只等細則,讓門店員工做好心理準備,提前布置服務任務,或許能避免消費者斗毆、黃牛炒作等關鍵槽點!
二來,星巴克的后期公關應對力度,也不足以扭轉“品牌過度饑餓營銷”的負面形象,更不能遏制黃牛!
惡性事件發生后,星巴克官方26日雖有回復,但只是籠統地表示正在補貨,會保持199元的原價;
27日則宣布了稍詳細的補救方案:2月28日至3月3日(時間),在星巴克官方線上零售平臺(渠道),每天下午三點開售1000只貓爪杯(數量),預計發貨時間為4月8日每人限購1只(規則)。
品牌的焦點居然還停留在“貓爪杯”上,對在門店內發生的消費者斗毆、黃牛炒作等亂象視而不見,一方面折射出星巴克并未意識到該事件對其品牌形象的傷害,或其評估不足;另一方面,多少反應了星巴克對于中國消費者的不重視、不上心。
消費者在你的經營場所發生爭吵,導火索也是你出臺的限售活動,而且流傳出的視頻里,星巴克的管理人員或普通伙伴(即員工)也沒有出來解釋、調解或制止,這已經是星巴克漠視消費者生死的有力證據。
對于品牌來說,危機、負面無小事,難道一定要造成嚴重的傷亡、流血事件,你才出面嗎?到時恐已經晚了。
事發后,星巴克應該對系列沖突進行必要的說明,并公布相應的處理措施,可星巴克只字不提。要么是還沒想好,要么是根本沒想過,認為“這是消費者之間的事,與我無關”、“我不趟這趟渾水”。事情發生至今已過48小時,星巴克還未表態,不得不讓人懷疑其品牌心理更傾向于后者。
而逃避責任,不是國際大品牌應有的表現,同時這才是星巴克忠實粉絲表態要脫粉的真實原因!對消費者尚且如此,對黃牛,星巴克更是連一句譴責都欠奉!
反過來,星巴克的置頂聲明緊緊盯著“貓爪杯”做文章,說明什么?
第一,還想借此營銷熱度,做大品牌話題聲量。
第二,將大眾對周邊產品的熱度,轉化為進店消費。
上述兩點,明眼人一眼便知,關鍵的是第三點,星巴克的功利心越來越重。
或許2018年,星巴克在華業績首度出現下滑,讓他們多少亂了陣腳,與阿里合作算得上是戰略上的好棋。但對星巴克這種跨國大品牌而言,止住頹勢、重振雄風的基礎,并不是一時一地的業績起伏,而是持之以恒的產品品質、服務品質、價值理念和企業文化。
然而,通過“貓爪杯事件”多少發現,他們居然將一時的銷售(還不是主產品的銷售)凌駕于品牌美譽度、價值觀之上,由不得令人遺憾、失望。
永遠記住,流失與拋棄忠實用戶,才是國際大牌敗走之殤!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