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燒錢,我們數錢。我覺得挺好。
文 | 張沉浮、楊璨、郭之禎
“從滴滴到OFO,從VIPKID到少兒編程,創投型的創業都是在燒錢搶流量。我們就踏踏實實做生意。別人燒錢,我們數錢。我覺得挺好。 ”一位職業教育老兵如是說。
2018年下半年開始,教育政策開始密切出臺。《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K12的野蠻生長進行了扼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更是給幼教定了性,且斷絕了上市通道。然而,職業教育方面卻是利好政策不斷。
一位教育投資人的解釋讓人豁然開朗:“民辦園、補習班這些民辦教育越掙錢,反而說明公辦教育越不好。國家真正希望民辦教育力量去做的,是幫社會培養人才,是幫國家解決就業,職業教育理所當然就被支持了。”
近日,i黑馬&火柴盒采訪了三家職業教育企業,他們扎根大地,他們深耕行業,他們就像是中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埋藏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透過他們,我們能發現中國不只有燒錢的“天派”創業企業;透過他們,我們能更清晰地看清中國職業教育培訓的發展現狀;透過他們,我們就仿佛看到了無數個真實的企業,在歷史的洪流里孕育出生、肆意生長、不斷升級……
第一家:深耕江西的華公教育,做公務員和教師培訓,員工120人,年營收6000萬,毛利率40%以上;
第二家:位居廣東的菲菲教育,做美容美發和化妝培訓,60家分校,計劃在全國開滿1000家學校;
第三家:總部位于北京的567GO健身教練培訓,15大直營校區,主攻零基礎健身和繼續教育兩大健身教練培訓市場,年營收1.5億元。
華公教育
江西公考地頭蛇,與中公、華圖三足鼎立
2010年,安徽財經大學畢業的余志文參加了公考,成為一名公務員。2012年,他選擇下海創業。當時有兩個方向:一是選擇線上,當時粉筆的申論大課都是他來主講;二是選擇線下,回到江西老家自主創業。
后來,就有了深耕江西的華公教育。
2012年,公考方向的職業教育已是紅海。行業里有兩個巨頭,一個叫中公,一個叫華圖,分別成立于1999年和2001年。當時兩巨頭在各地市場的鋪開層面已經很深了,甚至在每個地市都已經有直營性的增效。
在這種情勢下,余志文抓住三個重要的因素進行突圍。
第一,主打名師因素。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教育里面的師資是考生重點關注的點,或者是影響考生做消費決定的關鍵因素。
第二,堅持本土定位。華公做了一個定位,即“江西本土的定位”。因為本土定位,考生會覺得專注,甚至認為更加權威。
第三,選擇精準營銷。華公規模還很小的時候,更多的業務是接到一單算一單。那時微信還沒起來,余志文等四個人就培育了幾個QQ大號,以空間動態、空間日志為主,發公務員考試的干貨、教師考試的干貨。在廣告層面上打的很少,頂多是干貨之后來一個廣告。當時,競爭機構更多的是鋪線下的廣告,打品牌、鋪廣告、走書店、做講座。無疑,華公的營銷更加劃算且精準。
七年的時間,在江西公考和教師考試市場上,中公、華圖、華公已成三足鼎立之勢。“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特性,比如一個崗位招一個人,假設最后是3個人入圍面試,對他進行面試培訓的話,我們都會有一個崗位保護,比如A報了華公,他的對手B、C就不能報我。所以,基本上是三家分了這個市場。”
最近余志文一直在思考,謀劃著走出江西,走向全國。
現在互聯網知識已經泛濫了,學生想找個培訓班、找個好老師,已經不是問題了,很多私人老師也都可以開個班。在這種情況下,下一個機會在哪里?
“我個人感覺應該是將服務做到極致。江西總共有90多個縣,有60多個縣都有我們的分校,總共70多家店。我今年有個想法,在每一個校區都搞一個類似自習室一樣的精細化服務。1、資料免費打印用;2、輪回播放提前錄好的課程。”
“華公去年的營收是5200萬,人效約100萬。今年開春到現在,已經破1000萬了,今年應該會有一個爆增,從前面一兩個月的數據來看,已經比去年翻了一番了。”余志文表示,公考對他來說,是一門好生意。
第一,現金流不錯,利潤率也是可以的,基本在40%以上。一年在省里能賺2000萬、3000萬,還是可以的。
第二,我個人畢業之后考了公務員,給領導當了幾年秘書,在公考方面個人比較擅長。
第三,公司是我自己獨資的,100%控股。去年年底進行了第一次股改,但基本上還是100%控股。
“創業真的是為了錢嗎?”
余志文有了新的思考:“當你真正見了這么多人,聽了那么多東西,就不會想著我只是去掙更多的錢,而是希望我玩一個東西,這個東西越玩越大,體現一些個人的價值,或者說改變行業的東西。現在華公對我來說也是一個事業。”
菲菲教育
廣東美妝教育急先鋒,計劃全國開1000家學校
菲菲教育始創于1998年,專注美妝教育行業已有21年。2004年,劉至軒加入菲菲教育,并在2006年開辦第一家分校。2012年,劉至軒成為菲菲教育的CEO,開始負責菲菲的整體戰略布局和運營管理。
如今,菲菲教育在2015年新增15家分校,2016年新增30家分校,2015年菲菲完善公司管理體系,籌備上市。截至2018年,菲菲教育已擁有60多家分校,菲菲團隊人員超過600人。
2017年起,劉至軒分別從三個方面對總部核心職能進行重塑:
第一,美妝人才培養選拔。建立完善的內部人才選拔培訓機制,內部導師都通過嚴格的選拔與培訓上崗,保障教學師資力量,內部人員培訓機制讓內部員工的能力不斷提升。
第二,啟用SAAS系統進行企業管理。注重自主研發,深入校區調研,打通企業內部流程,以數據為核心,形成規范的人員管理體系,并實現學員從學習、就業、創業等各個環節實現無縫連接,為學員提供從技能學習到創業孵化的優化幫扶。
第三,深入教研,擴大教研團隊。未來,線上線下雙師課堂的研發將會是菲菲教研開發的重點。2018年,菲菲投入2000萬元,由國內一線名師與網紅教師雙線(線上線下)研發課程。
目前,菲菲教育逐漸發展為以創業培訓為核心,培養可以開店的美業老板。
“今年我們準備把整個廣東給占領掉,年底做到100家。然后以廣東為中心,每個城市開四、五十家分校,用這樣的模式切入到每一個地區。先做線下,然后再考慮整個架構的方案模型。”劉至軒勾畫出磅礴的藍圖。
2019年,國內美妝行業的規模已超萬億,美妝市場巨大,美妝教育行業的市場份額300億,由于市場分散,參與企業眾多,美妝教育行業的發展迅速,目前菲菲教育占到0.5%。“因為這個行業跟飯店一樣極度分散,現在我們做的美妝教育在廣東是行業的排頭兵,在全國可能也是屬于頭部企業。”劉至軒表示。
“菲菲教育與各個分校主要是項目合作關系,我們向分校提供產品、運營還有培養人才,同時又對每個項目收取服務費。但是對學校來說,其實是交加盟的資金,然后由總部來直營管理,所以現在總部的商業模是2B。我們就按照這種既像加盟又像直營的模式將學校建立起來。”
“分校校區一般會選擇在商業中心,面積500平到1000平,房租月租金在3萬塊以內的比較多,3萬到5萬之間占到20%,5萬以上的不要。獲客的渠道都是一樣的,一個是線上廣告,一個是線下的地推,還有公交、大型的T臺、LED顯示屏等,對這些廣告費的預算是不超過15%。”
菲菲教育目標很明確,目前只開學校,并且先做到1000家學校,未來再將學校與店面融為一體。“菲菲需要的是一次性爆發,所以一定要把線下學校布局做好。做到1000家學校后,1年時間我們就會有50到100萬學生。我們到時做一次招商加盟,一個學校10個加盟,就會有1萬家店,然后切入2C市場,就會非常輕松。”
劉至軒表示:“門店建設是美妝教育行業的基石,雖然辛苦,但是服務型企業要將基礎打牢,不然就會面臨某些平臺沒有技師、沒有客戶、沒有服務場地的尷尬境地。如果我們在線下建設1000個教學服務中心,就有1000個服務場地。然后,既有美妝技師也有美妝會員,會員又可以發動身邊的人加入到菲菲的平臺,成為我們客戶。我們就有技師、客戶、場地,三位一體,這就是我們發展的堅實基礎。”
567GO健身教練培訓
深耕健身培訓14年,學員月收入2萬+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體育人口有望達到4.35億人。其中,中國健身人群的人口紅利增長最為明顯。在過去的20年里,健身行業的發展漫長而坎坷,但現在乃至未來十年,仍然是健身行業最好的時代。
567GO創始人楊煦先生和劉陽女士是一對志同道合、鶼鰈情深的創業型夫妻。
2005年,楊煦和劉陽創立健身品牌--567GO。當時國內的互聯網遠沒有現在這么發達,學習資料匱乏,更別說什么含金量高的專業培訓了。
567GO創始人楊煦看到了國內健身圈的現狀,專門飛往德國,找到當時國際上最頂級的健身大咖導師,后來培訓得到了學員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于是,2008年,567GO健身教練培訓獨立創辦了PIM中國健身大會,吸引了全國近500名專業健身教練及健身愛好者參與。
此后,567GO健身教練培訓一直在做在職教練的繼續教育培訓市場。
直到某一天,有個“教練”來到567GO公司購買服飾,創始人劉陽在聊天中得知,他是做零基礎培訓的,但是整個培訓機構卻不愿進行更多的學習與提升,覺得反正小白學員聽不懂,所以無所謂。
后來通過網上搜索,劉陽發現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培訓機構,培訓師水平良莠不齊,培訓質量也難以保證。于是和楊煦決定,切入零基礎教育市場。
此后,567GO開始轉型,把重心放在零基礎培訓上面。
2009年開設567GO北京校區,2012年開設上海校區,2014年開設成都校區。“到2014年底只有3個校區,2015年,開設西安和濟南2個校區,2016年我們一口氣開了5個校區,校區數量開始快速增加。”楊煦表示。
起初,567GO健身教練培訓拓展新校區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當時資金并不充裕,我們也沒有任何外部資金的投入,也沒有向銀行貸款,所以完全是自有資金一點點的滾動發展。我們的第一目標是先把每一個校區都做到盈利。”
劉陽感慨,“我覺得這些年我們的發展軌跡,其實就是健身培訓行業的發展軌跡。以前屬于好做,競爭也小,雖然賺得也不多,但是活得挺滋潤。”
2014年和2015年,567GO增長特別快,營收翻了一倍多。“我們感覺這個行業春天來了,但是我就在想,如果將來市場飽和了怎么辦,如果說這個市場增長沒有那么快了怎么辦?”楊煦表示:“當時我們就想,應該增加自己抗風險的能力,于是也做了一些產業鏈上的布局。”
第一,成立健身工作室——艾威。“2015年是健身工作室快速增長的時期,我們在9月份組建團隊,開了第一家工作室,2016年1月份又開了第二家。”
第二,成立健身房空間設計公司--漾健身空間設計。劉陽:“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健身房,那么必然有更多的裝修需求,我們在2016年又組建了一個團隊去做設計公司,這個公司既能滿足我們自己校區的建設,又能服務于這個行業。”
第三,合作國際高端健身設備服務品牌--XBody。楊煦:“EMS電脈沖是未來的健身趨勢。2017年,我在意大利跟XBody的創始人聊的非常投機,最終把這個品牌帶到中國。今年我們又增加了13萬一臺的健身單車等高端訓練設備。”
如今,567GO定位成健身產業鏈里的服務者,從單純的培訓拓展到整個產業鏈的服務。“我們還是在做健身這件事,只不過我們從上游的人才和設備,然后到中游的設計,整體做下來。”
“我還有一個‘私心’,因為大家對健身行業褒貶不一,很多人批判說這個行業的教練就是銷售。這個說法不一定全對,也不一定全錯,它是因為各種各樣不好的現象,才導致大家有這樣的想法。我希望能夠去改變人們的這種認知。”
楊煦稱:“我希望能夠為市場提供大量優秀的健身教練人才,去改變這個供需關系。當供大于求的時候,這個行業就有自愈能力,就會轉變調整了。”
對于健身培訓市場和健身市場,楊煦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美國健身房的滲透率能達到22%左右,中國滲透率不到2%,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第二,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是中國健身房的兩座大山。美國有很多開了幾十年的健身房,原因是美國可以買地自己建,沒有高昂的房租。美國的很多教練也是兼職,所以人力成本也不高。所以沒有強銷售,也不強賣私教課,更加注重會員體驗,形成良性循環。
第三,可以跟更多的高職類院校進行校企合作,因為他們的學生是健身行業最主要的用戶群,通過健身培訓,多一份專業技能的同時,拓展就業機會。
第四,老人的健身市場也值得關注。在美國所有的年齡段里面,老人的消費力是最強的,美國人的消費習慣是在晚年把一生的積蓄消費掉。
第五,健身市場還有龐大的新供給,即退伍軍人。有數據顯示,全中國退伍軍人存量市場有5300萬,每年還有20萬至30萬的退伍軍人。軍人退伍后主要從事保安、司機、保鏢、工人等職業。但他們其實是最具競爭優勢的健身教練人選。1)當兵都有訓練的習慣,身體素質強。2)有紀律性,好管理,好培養。健身教練這個新的職業,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體面的工作,也能獲得不錯的收入。
不久前,有個《新職業報告》把健身教練列為收入第二的高薪職業。楊煦也透露:“我們培訓出來的教練收入都特別高。上海的一些學生,第一個月就能開單10萬,個人就能掙2萬。工作兩三年,每月就能有3萬到4萬的收入。”還有部分優秀學員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管理層,職業發展的非常不錯。
尾聲
前幾年的創投太火了,以至于提到創業就必然想到“顛覆”、“革命”、“風口”、“燒錢”……
但事實上,這類創業往往是一將功成萬骨枯,99%的創業項目都將成為炮灰。甚至有企業從A輪燒到C輪,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如今,互聯網流量的紅利正在褪去,資本寒冬也使得泡沫破碎,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們是時候回歸產業就地升級了。這時候我們就能發現,那些產業里的深耕者,才是創業的大多數,才是生意的傳承人。比如我們文中提到的,扎根大地,深耕行業,各行各業里面的佼佼者和隱形冠軍。
又想起那位職教老兵的話:“別人燒錢,我們數錢。我覺得挺好。”
我們也覺得挺好。
來源于公眾號:火柴盒觀察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