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影響,新媒體時代的營銷圖騰——專訪鳳凰網副總裁金玲
2013年3月7日,鳳凰網(紐交所代碼:FENG)公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財報,全年總營收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9%的業績十分搶眼。2012年,鳳凰網創造了凈廣告營收6.102億元,同比增長31.0%的新記錄。就在3年前,鳳凰網的廣告營收還是1億左右,鳳凰網廣告經營副總裁金玲是鳳凰網飛速發展的見證人之一。
這一次,我們將從鳳凰網廣告經營副總裁金玲的專訪,揭開鳳凰網不斷刷新業績的秘密。
踩中互聯網發展時間點
金玲在2010年2月加入鳳凰網。
十年之前,她是互聯網行業一個“誤打誤撞”又屢屢創造奇跡的新兵。1999年,剛畢業的金玲原本有一個在家鄉電視臺做主持人的機會,但她寧愿選擇“北漂”,去過一種更有挑戰性的生活。
這也是一個跟隨互聯網大潮“漂流”的過程。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天極網廣告部,擔任客戶服務主管。就像絕大多數正處于懵懂時期的互聯網企業一樣,金玲身處其中的工作非常繁雜,但也極富開拓性——合同整理、聯系催款、進程把控、項目執行等細分工作,在現在的公司里大多是分解為多人操作,但那時不是,全部要金玲一個人承擔。
一年之后,已經煉成“多面手”的金玲進入好耶廣告(Allyes),成為好耶北京分公司媒介部第一人。組團隊、帶新人、積累管理經驗,經歷了廣告營銷生涯的重要一課。
她幾乎是在好耶最好的時刻離開的。來自千橡互動的邀請,一次又一次,讓她覺得是時候走出好耶,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于是,在互動營銷興起的最早時期,金玲成為了千橡互動集團的一員。
剛開始金玲負責千橡集團旗下嘟嘟網的校園市場活動,但她覺得這個工作沒有把她此前在營銷行業練就的基本功、定位、模型用起來。“因為以前的媒介工作涉及對客戶營銷的理解,制作相應的營銷策略,或者到媒介執行過程、階段報告等,因此我認為自己可以做客戶經理或者digital Marketing的職位,而不僅是市場推廣。”
在她覺得略顯“沒勁”的時候,又一個機會來了——千橡集團收購了貓撲網。
金玲成為了一名“銷售”。為了把貓撲網的廣告資源更好的賣給客戶,她通過“玩”的方式來熟悉產品,甚至斷斷續續的在貓撲上寫了十幾萬字的小說。正是這樣一種精心的付出,讓她深刻的理解了用戶在那里瘋狂發帖和討論的原因,也懂得了該如何把客戶的品牌廣告有效而有趣的植入其中。
“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才會知道自己平臺的價值所在”,金玲說,后來在給培訓銷售團隊的時候,她也常常講,“一定要成為你服務售賣平臺的用戶、深度用戶、愛上這個平臺,你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
2006年,SNS在中國萌芽的時期,千橡集團CEO陳一舟又收購了校內網(后改名人人網)。作為千橡的第一位銷售,金玲組建了團隊,見證并參與了千橡集團的廣告業績從幾百萬到幾個億的發展過程。
“人人網是個非常有價值的人際關系平臺,在當時有很多創新的營銷方式可以玩,我每天都很開心的工作,培養了一支團隊,自己也學會了很多。”隨著公司的快速發展,金玲也獲得了職業提升,一直做到千橡互動集團華北區總經理兼全國客服中心總經理,負責管理千橡旗下人人網、貓撲網、Donews的廣告銷售工作。
“就這樣做了6年,事業逐漸開始穩固,這期間也組建了家庭,一切似乎都和諧美滿。但我冥冥中感覺到,雖然當時的狀況看起來已經接近頂峰,但也是瓶頸,我希望自己能夠激發新的活力,去挑戰更高的目標。”金玲說。
一切都很平靜順利的時候,她反而會有離開的想法。“那時候年齡也不一樣了,人也成熟了,開始‘憂國憂民’的考慮一些精神價值層面的事情,希望自己能活得更有意義。” 這是金玲的思考。
緣于朋友推薦,她接到了來自鳳凰網的邀請——后者對媒體情懷的重視,對商業模式的解析,似乎一下子,讓金玲理解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所在。
“當時我對鳳凰網的快速發展很好奇,它的價值觀——‘中華情懷,全球視野,兼容開放,進步力量’,每一個詞都擊中了我的內心,也觸發了我的媒體情結。”她說。
但現實情況也是要去面對的。鳳凰網COO李亞對金玲坦承,“鳳凰網的廣告銷售團隊還不是很成熟,我先跟你說明白,到時候不要覺得我忽悠你。”
金玲說,她不怕收拾爛攤子,更何況鳳凰網的廣告銷售還不是個爛攤子。
金玲說,她骨子里非常喜歡在起點低的情況下,經過努力做出一定的規模和產出,“這才是我追求的成就感,這種成長和變化才會讓我覺得很刺激。”
訪談實錄:
《21世紀營銷》:加入鳳凰網兩年多,你眼中的鳳凰網有哪些改變?
金玲:首先,鳳凰網流量的增長速度像一艘快艇。目前,鳳凰網的PV已經達到9.4億,首頁UV、PV也超過了幾家門戶網站。
其次,管理層的架構也非常穩定。我加入以后,鳳凰網還陸續吸引了一批行業精英。有時候人在一個高手林立的環境中更會激發更多潛能和斗志,我們可以互相溝通、互相學習、互相激勵。目前管理層的成員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公司其樂融融擰成一股繩,在選人、用人、培養人上形成了一個體系。同時整個團隊有一個積極向上、與時俱進的學習心態,是團隊中最寶貴的精神。大家每天都在進步一點點,一年的進步就會非常驚人。
廣告銷售是我主抓的業務。現在鳳凰網的廣告的收入是符合我預期的。剛開始接盤的時候,是一個億的盤子。2012年鳳凰網的總營收達人民幣11億元,完成了40%的增長。2013年的增長比例還在勢頭上,未來會有更大的潛力。
放眼看全球頂尖的傳媒集團,其新媒體探索大多數依然采取的是獨立子公司的運營方式。在組織架構上,鳳凰網(NYSE:FENG)與鳳凰衛視(02008.HK)是兩家分別在美國和香港上市的公司,更容易進行全媒體的探索,這正說明了鳳凰傳媒集團在面向未來發展時的戰略前瞻性。
《21世紀營銷》:你覺得鳳凰網在去美國上市前與上市后,有哪些變化?
金玲:上市前,鳳凰網一直在做內容,吸引更多的用戶,希望把公司的收入越做越好。上市后,鳳凰網有了大量資金的注入,會未雨綢繆地考慮問題,更重視未來的發展。具體來說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戰略規劃方面,關于鳳凰網與鳳凰衛視傳媒集團的資源如何整合、融合,從而為客戶提供更為完整的品牌營銷服務,這方面做了大量的構想。
第二,管理體系方面,上市之后我們得對投資者負責,因此公司架構更加清晰、透明、流程更加嚴謹,包括HR、員工的考核也更加嚴格、科學。
第三,團隊心態也發生了轉變。上市后鳳凰網變成了一個公眾公司,員工的責任心、自信心更強,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出去見客戶的時候,傳遞出更多正能量。
《21世紀營銷》:你眼中鳳凰網的優勢在哪里?
金玲:在全媒體時代,我們正在積極打造鳳凰無線、鳳凰衛視以及鳳凰網的多屏聯動。我認為新媒體主要包含兩個層面:
一是鳳凰傳媒集團的全媒體化,電視人的危機意識以及新媒體的發展勢頭,讓大家擰成一股繩,面向未來去做事;
二是鳳凰網內部的全媒體化,指的是我們的網站要在視頻產品平臺、移動設備平臺、智能電視平臺等各類媒體渠道實現內容的覆蓋,滿足用戶與客戶的需求。
我們背后是鳳凰衛視控股的傳媒集團,除了鳳凰衛視、鳳凰網之外,還有鳳凰周刊、鳳凰都市戶外大屏、鳳凰Uradio廣播、鳳凰移動端App等多類媒體資源,我們可以發揮各媒介之間的優勢進行互補,比如電視的覆蓋率和權威度、移動設備的隨身性與即時性、互聯網平臺的無限延伸,三者將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保證在碎片化媒體環境下,對用戶的有效觸達。
鑒于此,在給各個企業做品牌營銷方案時,鳳凰傳媒集團會更有優勢。為什么這么說?因為跨媒體整合最難的是相互之間是否形成合力;大家是否能安心扮演自己在市場上的角色。不管是內容報道還是廣告招商,幾乎所有的媒體都希望自己做主導,所以代理公司在給企業做營銷方案時,主要是提資源整合,但實際上各種資源主體卻常常發生爭吵。
而鳳凰傳媒集團的各媒體平臺之間是兄弟關系,我們之間是可以談到融合的,這就意味著,我們給客戶提供的全媒體營銷方案,在整體策略和利益一致的情況下,兄弟公司之間會有不同的分工和一定的策應,從而更好的放大客戶的營銷效果,也更加符合集團的利益。
在鳳凰傳媒集團全媒體方面的探討上,鳳凰網也正在和集團的各個兄弟公司建立一個機制和通道,以此來滿足廣告主在全媒體營銷方面的需求。
《21世紀營銷》:到目前為止,移動互聯網的營銷模式還不是很清晰,一些先行者在做很多嘗試,但都沒有突破性發展,您怎么看?
金玲:用戶在往移動互聯網轉移是一大趨勢,未來的用戶量也會越來越大,可能會是一個新的增長點,這方面我們很早就在布局,在iOS和Android平臺,我們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用戶提供鳳凰新聞、鳳凰FM、鳳凰視頻、鳳凰開卷等多種類型的App,涵蓋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形態,方便用戶在各種場景獲取信息。
此外,我們的心態也很開放,當新浪微博、騰訊微信這樣的移動App平臺崛起的時候,我們會迅速行動,在這些的陣地建立鳳凰各個頻道和產品的賬號,為用戶提供我們的信息與溝通,延伸我們的媒體影響力和服務能力。
但從廣告投入來看,我覺得移動互聯網還不是一個最好的品牌宣傳陣地。今年是移動互聯網廣告的元年,我們也抱著嘗試的心態在摸索,比如鳳凰新聞和鳳凰FM等手機App的開屏廣告,鳳凰視頻的內容植入等。作為營銷人,我們最怕自己落后于用戶,所以會去做各種嘗試,但從客戶的角度來說,結果可能會有驚喜,也可能會失望。但不管怎樣,廣告主有一個嘗試的心態,這也是對移動互聯網從業人員的鼓勵。
眼下,我不建議客戶沖動的投入無線互聯網,作為媒體人,我們一定要對廣告主有一個負責任的心態,跟客戶的溝通要盡量把話放在前頭,如果不能給廣告主滿意的答卷,會讓他們很被動。
《21世紀營銷》:2013年鳳凰網在廣告經營方面的重點是什么?
金玲:2013年,公司會在視頻產品、移動設備平臺、汽車頻道、時尚頻道等領域給予更大的重視和支持。
廣告經營方面的重點可以用3個關鍵詞概括:
鳳凰影響:在影響力方面,鳳凰網會在各個細分行業進一步擴大,同時幫助企業在品牌營銷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內容營銷:鳳凰網作為互聯網媒體,其核心競爭力是內容,在內容上幫助客戶制定解決方案,把客戶的營銷需求通過內容展示的方式呈現出來,是一種符合鳳凰網自身特點的廣告營銷模式。這種模式在國外的概念叫“原生廣告”(Native ads),受到大量國外媒體的推崇。從我的理解來說,“營銷的最高境界是潤物細無聲”,當用戶在看內容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對企業品牌有所了解,會形成一個新的感受。
客戶至上:今年是鳳凰網客戶服務年,我們會對客戶的服務概念進行升級。比如我們會對客戶進行采訪宣傳,給員工對客戶的服務進行考核,同時在投放的準確度以及工作報表上,都會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鳳凰的“圖騰”,在于鳳凰影響力
營銷1.0時代,企業以產品為核心,營銷2.0時代,企業以消費者為核心。營銷3.0時代已經到來,企業更加重視價值觀的問題,注重自己的產品能否在人文層面、情感層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金玲認為,一個企業想在行業、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主要抓兩點,產品和品牌。產品方面,提供給用戶使用層面的體驗一定要創新,讓用戶對產品本身的功能、服務滿意。品牌方面,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看到,廣告主希望自己的品牌和產品不再只是簡單地給用戶傳遞信息,而是真正地融入消費者的生活;而消費者希望自己得到的也不僅是信息,而是渴望讓自己真正地與產品和品牌產生共鳴,甚至有所行動。”金玲說。
如何做好品牌?金玲表示,需要企業攜手有公眾知名度的媒體,對海量用戶實現多渠道多終端的覆蓋。
“媒體最核心的競爭力和價值在于它的影響力,鳳凰網作為大眾媒體,具備多渠道用戶海量覆蓋的優勢。同時,鳳凰網擁有著中國最具消費力的主流網民,他們有自己的態度和價值觀,消費心態更成熟。我們針對鳳凰網的用戶進行研究,將人群具象為商界領袖、政府官員、職場精英、新銳白領、大學生等群組,依據不同群組的特點,引導廣告主挑選相應的產品進行內容包裝,在鳳凰網實現相對精準的廣告投放,與用戶達成心靈的共鳴,從而更好的理解和認同客戶的品牌,使廣告主的營銷價值最大化。
金玲用“全媒體”來概括是鳳凰網的營銷優勢。不管未來的媒體形態如何變化,作為有社會責任感、有公信力、有營銷力的媒體品牌鳳凰的使命始終是,通過一切可以借助的媒體渠道,讓我們的目標受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最方便他自己的渠道獲取想要的信息,繼而為廣告主提供“品效合一的品牌營銷服務”幫助更多企業提高知名度、美譽度和用戶忠誠度。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