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手機的工業設計締造者 Robert Brunner - 履歷、作品與觀點
來源:極客公園
履歷
Robert Brunner 的主要求學與工作經歷為:
?1976 年至 1981 年,就讀于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工業設計專業
?1980 年至 1983 年,咨詢公司 GVO Inc 設計師和產品經理
?1983 年至 1990 年,在加州帕洛阿圖創建設計咨詢公司 Lunar Design,專注于為科技公司提供新產品的設計研發服務
?1989 年至 1996 年,擔任蘋果公司工業設計總監。期間將蘋果公司內部的絕大部分工業設計人員重組為獨立的工業設計部門,統一為全公司各產品線提供設計解決方案,這一做法被長期沿用。
?1996 年至 2007 年,加入設計公司 Pentagram Design,并擔任加州舊金山團隊主管。期間為耐克、微軟、摩托羅拉、戴爾、惠普等多家行業巨頭提供設計服務。
?2007 年至今:設計公司 Ammunition LLC 創始人。也就是此次 Smartisan T1 工業設計的承辦公司。
?同時,Robert Brunner 還擔任著名音樂設備公司 Beats by Dr. Dre 總設計師,以及戶外烤架設備公司 Fuego Element 總設計師。
主要作品
由 Robert Brunner 主導和執行的設計作品數量巨大,好評眾多。以下為其中最重要和知名的部分產品:
進入 MoMA 現代藝術博物館的作品
Robert Brunner 有至少兩件具名作品被 MoMA 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它們是:
Mindset 個人電腦。1983 年作品。是 Robert Brunner 為 Mindset 公司設計的高端個人工作站。

Stowaway 便攜式折疊鍵盤。1999 年作品。
供職蘋果期間的代表性作品
九十年代 Robert Brunner 曾長期領導蘋果的工業設計部門,促成了九十年代前半期絕大部分蘋果設備的設計和執行。而在其著作 Do You Matter(《至關重要的設計》)的作者信息頁上,提到了下面三款代表性作品:
第一代 PowerBook 筆記本,1989 年發布作品;

第一代 Newton(牛頓)掌上電腦,1997 年發布作品;

二十周年紀念版 Macintosh 電腦,1997 年發布作品:

Kindle 和 Nook 閱讀器
Robert Brunner 是早期 Kindle 閱讀器的主要設計者:

有趣的是,他同時也是 Kindle 當時的主要對手 Barns & Nook 早期數代閱讀器的主要設計者,在盡量取消按鈕的同時賦予消費者最大操控自由的理念廣受好評:

Beats by Dr. Dre 系列作品
Robert Brunner 目前仍然是耳機和音樂產品品牌 Beats by Dr. Dre 的總設計師:

同時,他也是戶外烤架公司 Fuego 的總設計師,下面這臺就是被譽為「烤架中的 iPhone」的作品:

觀點與評論
「生活中最珍愛的產品是什么?」
在一次接受采訪中,Robert Brunner 曾經表示,他當前最珍愛的產品是奧迪 S5,因為它「達到了情感、功能、性能和細節的精巧結合」

「最希望自己參與設計的經典設備是哪一款?」
Robert Brunner 的回答是 Olivetti Divisumma 18 計算器,并表示這是一個持續為他帶來靈感的經典設備,它「達到了形式、功能、材質、可用性和制造工藝的和諧」

「對 iOS 7 有什么看法?」
Robert Brunner 在 2013 年9月的一次視頻采訪中談及其對 iOS 7 的看法,要點如下:
?iOS 7 的視覺變革并不代表蘋果發現了未來趨勢——扁平、干凈、簡潔的視覺風格已經存在了很多年。
?iOS 7 的視覺變革顯示出業界在數碼產品界面設計的觀念上變得更加成熟——不再執著于在電子設備上復刻生活中的物品,而是重新審視產品的功能重心——不再只是「看上去怎么樣」,而更多的是「怎樣高效地完成日常操作」
?iOS 誕生后的五年,其高度擬物的界面風格,導致了在界面上泛濫轟炸的「多余元素」,iOS 7 的出現改變了這樣的窘境。
「蘋果公司在設計界的地位?」
在同一個采訪中,Robert Brunner 也提到了其對蘋果在設計界地位和前景的看法。其觀點如下:
蘋果仍然是并將繼續成為設計界的領袖,是罕見的真正設計驅動的公司。這是一個深深植根于公司文化的傳統。
但是蘋果同時也面臨重大挑戰,一方面,是因為蘋果自身在長期成功之后可能會變得保守和墨守陳規;另一方面,是因為競爭對手們學得很快,已經領悟到設計并不只是表面的裝飾,而是外觀與功能的和諧統一,它們與蘋果的差距正在縮小。
因此,接下來的三年對蘋果來說至關重要,目前,蘋果的各代產品已經小幅迭代了很長時間,在接下來的數代產品和數年時間里中必須有大的驚人突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