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老娘舅新VI很好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點進來不是因為認同,是好奇為什么還會有這樣的觀點,然后在看完后會有一大堆的批判性文字等著我,沒關系,理性的討論很好。
我微博上關注了華與華董事長華杉,但最早看到老娘舅的新VI應該是某個廣告圈的從業者發了批判性的文字才關注到的,說這就是華與華一直以來的風格,大字大LOGO,所謂的超級符號不過就是超級大漢字。
圖/華與華VI案例
或許大家坐飛機時從航空雜志上看到過華與華兄弟的尊容,那種“死亡凝視”,每看一次都緊張一次,記憶深刻。我知道這家公司和葉茂中一樣在4A圈是不被待見的,也許華與華也特別不待見4A圈。事實是這兄弟倆應該是全中國廣告圈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了,不只是雜志,有些地方戶外大牌也會出現他們注視的眼神,至少從眼球效應來說這廣告挺成功。
圖/華與華在航空雜志上的廣告
好了,這一篇不是華與華的廣告,也不是老娘舅的廣告,就是我的有感而發。
老娘舅就是一個中式快餐連鎖,和鄉村基、老鄉雞、真功夫一個類型,面對的是特別廣泛的大眾人群,在高鐵站、汽車站、街邊、商圈廣泛布局。每一個店都沉浸在周遭環境中,雜亂、無序、人潮擁擠這些都可能會出現,在100米甚至200米外需要被饑腸轆轆的人們搜尋的目光第一時間發現,并且第一時間在大腦中出現提醒,告訴你這是一家中餐連鎖店,看起來不錯。
圖/老娘舅新VI的門店
很多批評人說老娘舅新的VI毫無審美,太簡單粗暴,無美感。首先要明確一點,說這話的人會經常吃老娘舅么?大部分吃老娘舅的人因為這個VI不去吃或心生反感,那才應該是有問題的,但我認為不會。
為什么我覺得這個VI是好的,原因如下:
1、整個門店從100米外可以看到三個漢字,并且突出了“舅”;
2、顏色選擇黃色字體黑色底色,且只有最基礎的這兩種顏色,反差明顯;
3、走進50米,可以看到“米飯要講究,就吃老娘舅”,提醒你這是中餐,并且告訴你老娘舅的米飯很好吃,這句話押韻,朗朗上口,容易記憶和傳播;
4、很多品牌喜歡加上英文品牌名,但老娘舅的目標人群不需要,沒有英文和其他符號、文字和內容的干擾。
VI可以做到這樣,對一個連鎖的中式快餐品牌足夠了。
老娘舅的老板不是傻子,他創造這個企業到今天這個規模,應該是理解和清楚自己的消費者是一群什么人,也知道這群人在中國社會快速變化中對吃的態度是怎樣的。
我的觀點:
1、審美需要結合場景,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是對與錯,沒有好與壞,沒有土和洋,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2、餐飲是習慣性與沖動性消費并存的場景,信息傳達簡單、直接、沒有歧義是最重要的;
3、中式快餐的人群要比西式快餐更加寬泛和復雜,需要找到最大眾人群認知的最大共性,比如最基礎的漢字、不裝逼且易于大眾傳播和記憶的一句話、最基礎的色彩符號等等。
今天當我們看到街頭新的老娘舅的VI門店出現時,這已經不是一家廣告公司設計的結果,而是這個品牌的創始人或老板選擇和決定的結果,設計師、創意者會有不同的創意方向和選擇,也會有自己的個人偏好,但如果買單的人不認可,任何設計都不會出現在街頭,所以不要罵他土或者俗,這不是討好你的設計,這是傳遞給老娘舅消費者最直接信息的設計。
我去過日本很多次,在日本每一個城市的街頭行走看著他們店面設計、戶外廣告是一種享受,很多人說日本的審美特別好,比如MUJI,是的,這毋庸置疑。
而在中國不同大小、地域的城市的街頭你的感受會很復雜,可以看到設計感很棒的品牌,也會有特別簡單粗暴的設計。為什么?因為從1978年開始到今天,中國高速發展40多年,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經歷過如此狀況,不同的城市發展速度不一樣,有地域和文化差異,人們的收入水平、認知、審美、文化等等也不盡相同,出現了消費圈層和層級,自然你會在街頭看到多層次、認知和維度的審美的設計。
這才是中國最有意思的一面,也正因為此中國依然充滿了巨大的商業機會,給了眾多有生命力、創新精神和扎根泥土的品牌成長和蛻變的機遇。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