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去博物館吧 知乎 「一城一書」講解最有價值的陪伴
「在孩子提問的時候,不要輕易說『不知道』」。相信這條「育兒心經(jīng)」每個家長都會信奉,可是在付諸實施時往往力不從心。
孩子永遠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關于大自然、關于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一切都有無數(shù)千奇百怪、腦洞大開的問題。家長們此時恨不得往腦袋里塞進一本百科全書,或者一座博物館,生怕自己的一句「不知道」或者草率的回答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封閉了孩子探索未知的視野。
正是洞察到這一育兒痛點,知乎攜手優(yōu)必選于3 月 23 日登陸北京朝陽大悅城上海三聯(lián)書店舉辦「一城一書」北京站活動,為廣大家長和小朋友打造了一場以「博物與自然」為主題的精品親子讀書會,通過知乎站內(nèi)優(yōu)秀回答者的線下分享,啟發(fā)城市年輕父母如何引領孩子親近自然,走進博物館,共同探索未知,同時也為父母與孩子營造了一段難忘的「親子時光」。
知乎優(yōu)秀回答者現(xiàn)場解讀大自然與博物館的奧秘
「博物與自然」教育是孩子啟蒙期間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但城市化的進程,讓10 后的孩子與大自然漸行漸遠。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知乎「動物」、「海洋」、「海洋生物」話題優(yōu)秀回答者「一個男人在流浪」為廣大家長打開全新的「博物視野」。
在他看來,我們雖然身處城市中,但是日漸豐富的餐桌和菜籃子正是一個接觸其他生物的絕佳途徑。爸爸媽媽們可以從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中挖掘出新鮮故事。例如:大西洋三文魚的嗅覺遠遠勝于狗,能夠在遠在幾千公里外聞到家鄉(xiāng)河流中氨基酸的味道,并根據(jù)味道回到故鄉(xiāng)進行繁殖。而東星斑則擁有難以想象的高智商,能夠通過與章魚合作,捕食躲藏在珊瑚礁內(nèi)難以捉到的小魚。這些被我們視為食材的野生生物的習性并不遜色于紀錄片中的獅子、老虎等明星物種。
博物學對孩子的幫助超過了在場家長們的想象。通過專家的分享,家長們學習到了:博物學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探索欲,會成為伴隨一個人成長的寶貴精神動力。畢竟好奇心和探索欲已經(jīng)成為當今社會最難能可貴的精神,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科技發(fā)展、工作進展的「第一發(fā)展力」。
這一點和另一位知乎專家的觀點不謀而合,這位來自知乎站內(nèi)「博物館」、「藝術」話題的優(yōu)秀回答者「螺旋真理」,也同樣提出了讓孩子學習博物學的各種受益之處。
他為家長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觀點——破除博物館恐懼感。為何博物館會給人們帶來恐懼感?這要歸結于博物館的藏品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陌生的,社會也沒有從小就培養(yǎng)人們對博物館的熟悉感,這就養(yǎng)成了人們對展品和空間的未知。而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由于社會性尚未建立起來,所以對博物館的恐懼心理反而較小,但是一旦不主動消除這種陌生感,則會重復現(xiàn)在成年人的覆轍。
在兩位專家講解結束后,三組小朋友和家長還與優(yōu)必選「悟空機器人」一起做了現(xiàn)場搶答互動。當主持人提問「烏鴉、狗狗、蝴蝶哪種動物過馬路的時候有可能會闖紅燈?」時,小朋友們給出了「烏鴉、蝴蝶只會飛不會走」的答案,悟空機器人則給出「狗狗是紅綠色盲,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狗狗淚兩行」的科學而幽默的答案,引發(fā)現(xiàn)場笑聲不斷。除此之外,當提問諸如「盧浮宮是博物館還是公園,還是學校?」、「請問我手中是什么植物?」等問題時,悟空機器人通過影像識別、語音互動等 AI方式,趣味橫生的告知孩子,解鎖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新奇方式。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