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為什么喜歡在街頭“當眾處刑”?
在《我的阿勒泰》因為劇版走紅之前,李娟在這本書里就有一句話膾炙人口:
“烏魯木齊總是那么大,有著那么多的人。走在街上,無數種生活的可能性紛至沓來,走在街上,簡直想要展開雙臂走。”
“走在街上”,是一個非常普適、具有共情的經驗,街頭擁有無數種生活的可能性,也有無數雙觀察的眼睛。有心人注視著街道,思考品牌事件可以如何成為街頭的彩蛋。
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平常的街上發生不平常的事。而到底要不平常到什么程度,才能讓見慣了“怪東西”的當代人,停下沖浪的手指——
今天想要分享的就是這一類廣告爽片,它們負責制造出一場令你目不暇接的視覺奇觀,然后在一兩分鐘后戛然而止,而你則負責把它們印在記憶中,此后的時間里仍然時不時翻出來回味。
走在街上
無數種創意的可能性紛至沓來
把晾衣架背出門,隨手抽一個帽子戴上;胯下騎的不是車輪,是鞋子摩天輪;下雨了?給新鞋支上小雨傘就夠了。Nike的搞怪腦洞在視頻號斬獲破萬點贊,而小編看完只想感慨:現在的潮人出街已經是這種精神狀態了?
短片在前40s都進行了懸念的設置:街道上,帽子、頭盔、輪滑鞋……最后是一只比格的頭,這些事物變得碩大無比,但街上的人們居然對此習以為常?短片最后才揭示了這種怪異的景象并非真實,而是iPhone15變焦鏡頭放大后的觀察所見,將異常合理化于產品,也更加放大了產品功能性的魅力。
觀看順序:23-22-21-20-19
從19年「Bounce」的彈性街頭、20年「Snap」在想象與現實中穿插、21年「Jump」的躍動街頭、22年「Share the Joy」將街頭事物變成雪花,再到23年「Quite the Noise」給“我”清理出一個真空街頭,AirPods的系列廣告沉迷于街頭敘事,圍繞產品的降噪功能與音樂屬性,演繹了一系列絲滑的奇幻場景,以強悍的通感表達,傳遞了戴上AirPods后沉浸在自我世界的出行爽感。
舞蹈作為街頭文化的一部分,因其獨特的美感和生動的肢體語言,成為品牌愛用的創意形式。前面提到的AirPods廣告「jump」結合了跳繩這個常見的街頭游戲,邊走邊跳,chill感拉滿,而Burberry的這支「雹中曲」也是一個經典素材。它改編了電影《雨中曲》的經典橋段,危險的冰雹與自由的舞者之間的鮮明對比,制造了強大的畫面張力,令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品牌的無畏精神。
去年爆火的CGI廣告,有相當一部分都選擇了將街頭作為展示背景,如Jacquemus包包在巴黎街頭行駛、巨型芭比玩具盒立于迪拜街頭而參天芭比從中緩緩跨出、金球從武康大樓跳落炸裂,這些廣告模擬UGC視頻,路人視角的鏡頭為整個場景提供了參與感與真實感,從而制造一種身臨其境的超現實體驗。
▼
生活處處是觀眾,但人人也都可以是主角。或許這就是品牌選擇在街頭整活兒的理由。
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觀眾天然對街頭具有很強的親近感和熟悉感,無形之中已經為廣告制造反差感做好了鋪墊。而品牌理念經由庸常環境的反襯,在人群中得到最大化的展現。因此,它也特別適合那些想要傳遞潮流與態度的品牌。
從創意角度來說,街頭場景豐富的視覺元素暗含大量的創意空間,換言之,大街上發生什么都可以,“看起來很離譜,仔細想想倒也正常”。所以,別浪費,上街去,我可不知道什么工作日摸魚借口,這只是合理的創意發想過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