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奇年度案例巡禮 | 中大文創 人文氣韻多重延展,展現中大風貌
中山大學文創
人文氣韻多重延展 展現中大風貌
〈執行團隊〉
凡奇創意資源中心
對于文創設計,一直以來我們都堅持化繁去簡,適度裝飾,傳遞精神是主旨,實用性是基石,藝術性是手段。文創素來就是故事性、傳承性、藝術性、知識性、實用性、時尚性六要素的結合體,而高校文創在知識性、傳承性與藝術性方面尤為突出。
中山大學作為一座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地處廣東省廣州市,凝結了嶺南文化的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的精神。
此次我們為中山大學設計的文創產品,試圖將中山大學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融入到文創產品的創作中,將求學之思、立身之本、傳道授業之精神與當下年輕人的喜好、時代潮流做交叉,凝結出能夠代表中山大學內核與精神的創意產品,突出展現中山大學的審美與風格,無論是作為個人留存的紀念品、還是回贈外賓、贈送友人,作為儀式感伴手禮都是上乘好物。
設計理念Design Philosophy
人文氣韻傾注血肉,質樸簡約勾勒骨骼
是以經典永流傳;多重延展,展現中大風貌
在產品設計中主要采用中山大學的代表色,綠色與紅色。綠色代表生命、發展、永恒,象征著中山大學活潑、盎然的生機;而紅色則是中大紅色基因的寫照,寄托著孫中山先生復興中華,追求自由、平等社會,創造光明未來的愿景,也是康樂紅樓的顏色,寓意不忘歷史和開創未來。同時,在設計中將中山大學標志性景觀、部分符號標識融入創意中,為產品打上獨屬中山大學的烙印。
此次共設計絲巾及套盒,筆記本、簽字筆及其包裝盒,文化衫,帆布袋六款創意產品。
絲巾及套盒
中大常用色疊加中大牌坊符號
嶺南窗設計彰顯獨特文化
除常用色外,白色與泥土之色寓意中山大學師生與學子在求知時純潔的心靈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求學路徑。同時,用中大英文縮寫“SYSU”與中大牌坊手繪畫印制絲巾,附上中山大學創始時間,顯示中山大學辦學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以嶺南窗線條勾勒,在規整、莊嚴與錯落相撞中凸顯獨特嶺南風格,無論穿戴折疊還是鋪展裱框盡顯典雅與時尚;
包裝盒沿用絲巾設計元素,創新棋盤格分布,與絲巾互為表里。
筆記本、簽字筆及其包裝盒
校訓、校徽標識符號配以中大牌坊
期盼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采用綠色為主色調,象征生命、發展、永恒。印制校訓、校徽與中大牌坊既是彰顯中大的標識,又是潛移默化中暗示使用者謹記“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含義與信念,在一次次的實踐中踐行校訓、傳承孫中山先生的殷切期盼。
內頁文案“胸中有理想,眼前有愿景,腳下有遠方”正是暗合了中大校訓,做一個有理想、腳踏實地的青年,為祖國與社會創造價值;
“學在中大,追求卓越”不僅彰顯了身為中大學子的自豪感,更是對中大學子的鞭策,作為中大人要有追求極致、勇做第一人的精神;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是以激勵使用者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讀書,努力沉淀自己,修身養性,立大志,作大為;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此話是總書記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發表重要講話中引用過的句子,既表現中大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極其重視人才的培養,中大一代代人將始終以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為己任,同時告誡中大學子,成才道路漫長,需克己慎獨,守心明性。
其中,插畫選用孫中山銅像等著名建筑風景,不僅能幫助使用者回憶校園美好時光,更是告誡使用者不忘記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將革命精神永續傳承下去。
包裝盒與簽字筆設計沿用綠色主色調,對應筆記本的設計風格形成系列產品。
文化衫
多彩色調嵌以“博”“學”之眼
衣如其人,人如其衣
文化衫選用黑、白、灰、綠、紅、多種顏色,象征中大海納百川,匯聚各路賢才,同時暗指中大具有多彩的校園生活。選用中大校訓首詞“博學”,是以表現中大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宗旨,同時告誡中大學子博覽群書、終身學習。
帆布包
綠色碰撞“遇見中大”, 簡約中顯經典
以綠色、白色為主色調,帆布包前后印制中大牌坊與校園風景,簡約中凸顯經典,百搭又具書卷氣。
近年來,凡奇創意在IP文創產業,尤其是高校文創這個細分領域持續發力,一直堅持“作品至上”的原則,因地制宜設計產品。尤其擅長捕捉服務對象精神內核,同時融入現代流行元素,以非凡的創造力為產品賦能,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
END
SELECTED
精 | 選 | 推 | 送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