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計,可讓外賣平臺上天
1
周末不卷,隨便寫點。
我有多年的點外賣經驗,基本上家里方圓五公里內做外賣的店,就沒有我沒吃過的。
外賣堪稱我體檢報告的戰略合作伙伴,助力體檢報告的指標下一次突破。
但點了這么多年外賣,我始終覺得他們有個問題,就是這些外賣商家應該出一個店鋪備忘錄或者說店鋪備注功能。
不是給商家看的留言備注,也不是給別的顧客看的評價,而是給自己的備忘錄,給自己看的。
就是,你來對這些店打標,記錄你自己對這個店的認知,方便你在下次刷到這個店的時候快速喚起開心或者惡心的回憶。
比如這家店雞腿特別好吃,這家店薯條是軟的,這家店油放得太多了,這家店的保溫做得不好,這家店的鴨頭里居然有舌頭等等等等等等。
作為外賣行業的大噸位高頻用戶,我真的很需要這個功能。
因為我平時叫外賣的時候都是按品類選,今天想吃麻辣香鍋就看看附近的麻辣香鍋,明天想吃炒飯再看看附近的炒飯。
這樣就經常出現一種狀況,我想不起來上次吃的那家店到底是哪一家,有什么特點了。
如果是對對方的菜品完全滿意,這不是問題,但大部分店都有這樣那樣的槽點,需要備注調整一下。
就好像我有的時候會點烤肉拌飯,但是現在的烤肉拌飯、蓋飯里,不知道為什么總要加一些味道很重的腌制品,比如蘿卜干之類的。
出于健康和口味考慮,這些菜我都是挑出來扔掉,這樣浪費又煩,不如一開始就備注好“不要咸菜”。
但是有次我點了份烤肉雙拼飯,備注“不要咸菜”,到了之后發現他其實是份三拼飯,一半的飯上都蓋著辣白菜。
很明顯,店家不認為辣白菜是咸菜。
偏偏他家烤肉還挺好吃的,我又想點他家的烤肉飯,又畏懼這大塊的辣白菜。
那一刻我就突然變得很尷尬,因為我沒辦法靠腦子記住以后點這家店的時候要多備注一句“不要辣白菜”。
我總不能玩疊疊樂,以后發現一個不喜歡的東西就加在備注里,最后點個外賣就先備注一串“你好,不要香菜不要蔥花不要蒜不要咸菜不要辣白菜不要黑絲”吧?
看店鋪名字?
笑死,我點了那么多單,真的記不住。
最開始,我的想法就是用評論備注一下,下次點的時候可以翻出來看看這家店的特點。
然后我就發現,外賣平臺沒提供打開一家店鋪,可以查看自己過往評論的功能。
你要自己翻評論還挺麻煩的,你要退出外賣頁面,點三次才能進入“我的評論”頁面,這個頁面還不提供根據店鋪名稱搜索評論的功能。
很明顯,他們并不認為你需要看自己以前評論過什么。
如果你點得比較多比較久,你要翻半天才能找到自己評論這家店的那條評論。
所以外賣平臺,真的很需要一個記錄店鋪特點的備忘錄。
拉黑和收藏,遠遠遠遠不夠。
很多時候一些店只有微小的亮點或黑點,我并不想拉黑他,也不想收藏他。
即使我收藏了一家店,收藏功能也只能告訴我這家店我點過我覺得可以再點一次,并不能告訴我這家店的特點。
就算加上“你點過”這個選項,告訴我我以前在他家吃過什么,也很難讓我從塵封的記憶里想起那頓飯的體驗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且外賣店變的其實是比較快的,有時候兩個月樓下的外賣能換一批,前一陣吃得好好的店突然就沒了。
同品類的店名字大都差不多,正常人都不會消耗腦細胞去記憶這種細節。
即使有一些畫風清奇的選手,混在一堆店名里也會記不清哪個是哪個。
要記住一家店的特點,就要經常吃,而且要持續吃,如果中間一段時間不吃,很可能又會忘掉這家店的一些特點。
如果,我是說如果,在收藏店鋪的時候能順便加個功能,讓我打個tag,記錄一下自己的心得體驗,在下次點開這家店的時候能立刻看到自己備注過什么。
就好像我點一份漢堡,我點開點,順手點開自己的備注,看到的自己的寫是“薯角不錯,牛肉堡看起來和豬是親戚”,我就知道在這家店不應該點牛肉漢堡,可以圍繞薯角配餐。
又或者我點一份輕食,看到上面自己批注“醬很難吃”,我就可以提前備注不要醬料,不用在入口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想起上次吃過這么難吃的醬。
更甚至于,吃了足夠久外賣后,我可以直接在自己的備注List里面去翻翻自己當初認可哪些,今天吃哪家。
這效率就高太多了。
這功能不復雜,技術實現上更簡單,現在就兩家大平臺,抓緊卷吧。
當然,也可能單純只是我年齡大了,記性不好了。
完犢子。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