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新三化產業鏈研究報告:國產銷量占比達88%
導語: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2024年4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滲透率達到44.1%,同比增長了近12個百分點;而比亞迪“一超”和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國、廣汽埃安、理想汽車、賽力斯汽車、長城汽車等“多強”并行的行業格局,不僅讓國產品牌逆轉了持續近40年的局面,國產品牌車系銷量占比達到88%,還實現了每個月外銷10萬輛的佳績!
當然,直接銷量背后,更主要的還有供應鏈各環節企業在關鍵技術上的突破,首先就是“三電技術”,動力電池領域,不僅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強爭霸,還有中創新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等一眾玩家;電驅、電控、熱管理等,均有核心的國產企業取得突破。相比燃油車時代的供應鏈體系,新能源的供應鏈體系堪稱是“中國芯”。
而“三電”之外,智能化和網聯化作為未來競爭的核心,國內新能源產業鏈也已經領先一個身位,除了TOP15銷量的新能源車系基本實現高端車型L2全覆蓋之外,華為ADS技術、百度Apollo技術等等,正在將“智駕”從L2推向更高層面。
與此相應的,車輛“網聯化”、軟件定義汽車基本成為標配,截止到2024年4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月度活躍量達到2,073萬輛,智能汽車APP行業月活規模突破接近8,500萬……
具體怎么玩?不妨看報告吧……
一、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進入新階段,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重構汽車產業鏈
1、自2013年正式揭開新能源產業帷幕,歷經“10年磨一劍”,我國新能源汽車從政策驅動大步邁入市場化驅動,從“技術換市場”,到“市場換技術”
2、伴隨我國陸續攻克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建立自主可控的內循環體系,使得國內車企陸續推出電動汽車新品,全力進擊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市場銷量逐月攀升,疊加年末車企各種促銷手段,12月銷量接近95萬臺
3、多因素共振,賦予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快速成長期;同時,滲透率保持持續增長;4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滲透率達到44.1%,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2個百分點
4、行業格局進一步重塑,除比亞迪、特斯拉及一眾新勢力外,更有廣汽埃安、極氪等孵化品牌入局,形成一超多強格局
5、本土品牌憑借創新技術,實現了產品和品牌力的雙提升;在國內占據主導地位的同時,開始向海外輸出技術經驗
6、十年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供應鏈各環節企業在關鍵技術上的突破
如上游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被大眾所熟知的麒麟電池和刀片電池,有效解決了整車續航里程;中下游車企在充換電服務上的突破和創新,有效提升車主用車體驗。
7、如果說上半場是電動化的比拼,那么下半場則是智能化+網聯化的“較量”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國務院明確提出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成為未來主要方向。
8、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加速重構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正發展為新的支柱產業
9、新型零部件和傳統零部件的交替為后發國家進入全球汽車市場帶來機遇;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月均超過10萬輛
二、自主電池崛起、智能與網聯協同反哺電動
1、電動化:國內龍頭企業引領動力電池,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驅動力
1.1 伴隨新能源市場滲透率不斷提升,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了旺盛的需求,表現為4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達到35.4GWH,意味著中國電機產業的創新效能在市場得到了有效驗證
1.2 為了降低占電動汽車成本比例居首的電池價格,更多企業在采用比三元電池更具價格競爭力的磷酸鐵鋰電池。2024年以來,國內磷酸鐵鋰電池的新能源汽車裝車市占率呈現持續增長趨勢
1.3 動力電池市場逐漸演變為“1+1+N”的競爭格局;寧德時代、比亞迪占據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主要份額,4月裝車量占比分別達44.7%及28.4%
2、智能化-智能駕駛正處于輔助駕駛向自動駕駛升級的關鍵時期2.1 競爭加劇下,智能駕駛已成為車企新一輪競爭的重要砝碼
除特斯拉外,技術領先企業如華為、百度紛紛下場,為廠商提供智能駕駛行業解決方案。
2.2 智能駕駛的升級保證用戶體驗的持續提升,也將有望反哺電動車市場的進一步擴張,從“人駕”轉向“智駕”
2.3 從市場實際現狀來看,智能駕駛目前處于L2階段,銷量TOP車系中,僅高配車型具備L2級的智能駕駛;未來發展受政策法律、應用場景、軟硬件技術等多重因素影響
3、網聯化-以網聯軟件定義新能源汽車成為新勢能
3.1 網聯化則是未來另一發展趨勢,通過車輛間的信息共享、協同,網聯化將提高道路安全,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
3.2 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軟硬件網聯協同,愈發攀升的活躍量表明后者陸續成為標配功能,使得汽車可遠程監控、交互和操控。“以軟件定義汽車”成為新勢能,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由單一的座駕轉為以消費者泛應用場景為導向的移動空間
3.3 APP與車機的交互成為車聯網技術發展的關鍵一環;用戶在APP上實現車輛操作的習慣成為人車交互進一步優化的基礎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4年3月,智能汽車APP行業規模突破8千萬,4月接近8,500萬。
3.4 比亞迪、上汽大眾等車企都在積極優化汽車移動終端APP,通過APP實現與消費者的直接互動,提供更加便捷和個性化的服務
3.5 對網聯化要求較高的汽車座艙,成為各大汽車廠商重點更新項目,軟硬件迭代速度向消費電子看齊,從“靈活的移動空間”到“虛實融合的智能生活空間”
3.6 具備豐富顯示內容的抬頭顯示功能(HUD),則有望成為下一代的人車交互窗口
據統計,當下頭部新能源汽車中HUD的滲透率達40%。
三、新能源汽車后市場:充能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充能設施逐步完善
1、我國新能源汽車后市場進入“互聯網+”階段,以保險、加油以及養護、充電等為主要場景的服務商,結合線上流量開始涌現
2、得益于免下載、加載快速的特點,充電小程序更適應于新能源汽車用戶短頻次的充電場景,獲客能力優于充電APP
3、受渠道產品定位差異的影響,APP在功能深度和服務連續性優于小程序,充電APP的活躍用戶人均使用時長和使用次數,高于充電小程序
4、充電樁市場頭部效應明顯,TOP5品牌合計滲透率超過6成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