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眾生、見自己!東易日盛、海大裝飾們,“固守”家裝行業信任防線!
前段時間,東易日盛欠薪、閉店、跑路等消息驚動了整個家居行業,惹得不少客戶和供應商紛紛維權,一時間人心惶惶。隨后,東易日盛董事長陳輝便親自下場解釋,表示只是正常的調整優化,且承諾不逃廢債、不賴賬。近日,東易日盛再次發布公告稱,擬將出售部分資產以提升公司流動性。敢于直面資金困境的東易日盛,又會給家居行業帶來哪些參考?
東易日盛的“擠兌危機”
5月中旬,陸續有東易日盛拖欠供應商貨款、裝修項目停工違約、多地分公司欠薪跑路等消息傳出。隨后,東易日盛董事長陳輝出面辟謠,稱只是有計劃、有節奏的戰略性業務收縮安排,各地直營店跑路的消息并不屬實。
但從各地的媒體報道以及社交平臺的用戶反饋來看,武漢、鄭州、上海、合肥、寧波、無錫、深圳等地的東易日盛分公司,都有關閉門店、拖欠貨款、違約停工等情況。
隨著事件的不斷發酵,深交所也向東易日盛下發關注函,要求其針對以上情況進行核查并作出說明。5月31日,東易日盛回復了深交所的關注函,其在里面提到了去年至今年的關店數量有28家,但這是調整虧損門店的策略。
另外,東易日盛也提到了當前的債務問題,表示因閉店涉及未能按原有流程履約的客戶1792戶,金額約1.63億元;涉及供應商廠家716個,未支付的采購金額約8560萬元。
不過,即便面對如此大的“資金壓力”,東易日盛依然認為“公司不存在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影響且預計在三個月內不能恢復正常的情形”,接下來也會通過加強催款力度,推進融資工作,以及處置資產等方式籌措償債資金,包括將轉讓賬面凈值為5.58億元的土地、房產等,并承諾“不逃廢債、不賴賬”。
不難看出,東易日盛目前最大的難題,是手上可挪用的資金確實不多了。從其近兩年的年報數據來看,營收持續下滑,虧損也在不斷擴大,2022-2023年的累計虧損額接近10億元。
持續虧損之下,公司的現金流情況必然會越來越緊張。2022-2024一季度,東易日盛的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為-3.91億、-1.11億、-0.36億;截至2024年3月31日,其負債率高達97%。
東易日盛的“錢袋子”持續收縮,可以說是“內外交困”。一方面,近年地產、家居行業迎來了大幅度調整,大部分家居企業都遭遇業務收縮的壓力,東易日盛也逃不過。
除了外因之外,東易日盛在企業管理方面的“失速”,也讓企業在本就不容易的家裝行業中“走得很難”。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東易日盛由陳輝與前妻楊勁共同創立,兩者分工一直比較明確,陳輝負責技術與業務,楊勁則負責管理。
但隨著二人離婚,楊勁退出了公司經營,而陳輝也開始力推數字化變革,東易日盛近幾年的研發費用均高于1.5億元,在家裝行業中屬于較高水平。
但數字化改革本就很難在短期內見成效,再加上近年市場環境不景氣,貿然加大數字化投入反而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一邊是成本增加,一邊是收入驟減,這正是導致東易日盛虧損的重要原因。
不過,東易日盛從虧損到連環暴雷,不能忽視的還有背后的“骨牌效應”。據長沙東易日盛旗艦店工程部負責人的說法,長沙公司本來運轉得挺好,但因為其他城市率先“爆雷”,長沙公司受到了擠兌,最終也轉不動了。
家裝行業“見眾生,見自己”
家居新范式發現,在東易日盛陷入困境的消息傳出后,業內人士包括同行裝企、相關行業協會等,都在聲援東易日盛,鼓勵其渡過難關。
事實上,雖然家裝行業在存量時代下迎來了更激烈的競爭,但因為家裝行業的特殊性,其擁有更長、更復雜、涉及更多不同主體的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是唇亡齒寒的關系,而東易日盛目前所處的困境,也可能是其他裝企未來會遭遇的困境。
一直以來,家裝行業均普遍采用“先款后貨”的銷售方式,因為家裝業務有著千人千面的定制需求, “先收款再辦事”也就成了常態。但這也給了部分裝企“鉆空子”的機會,貨不對板、收款后跑路等情況也會偶爾發生。
因此,對裝企而言,消費者的信任是公司發展的根本。如果這一次東易日盛能夠做到“不逃債、不賴賬”,相當于也為家裝行業打入了一劑“強心針”,給整個泛家裝鏈條內的企業以及消費者一個“良好示范”。
除此以外,對家裝行業而言,這也是一次“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的機會。從東易日盛身上,家居企業也能找到更多的生存啟示。
首先,隨著家裝行業的競爭越發激烈,當前更有不少跨界企業開始向整裝市場進軍,未來家裝行業的利潤很有可能還會被進一步壓榨。
裝企們必須為自己預留一定的“容錯空間”,給資金池預留足夠的流動性,而不是一味加大杠桿。在家裝行業進入“洗牌期”之際,裝企在保規模和保利潤之間,應該盡可能優先保障造血能力,才能讓企業走得更安全和穩健。
其次,雖然數字化是近年家居行業的熱詞,但家裝行業本質上還是一門高度依賴于人力的生意,因此裝企在探索新發展模式的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靈活調整經營策略。
據艾媒咨詢《2023年中國家裝行業研究報告》顯示,行業正逐漸從粗放式增長向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當前,裝企更需要的是加強精細化運營能力、回歸服務屬性,才能以更專業的服務能力來滿足家裝用戶的升級訴求。
最后,區別于公裝市場,家裝市場一直存在著服務鏈條冗長、產品難以標準化、用戶需求千人千面等痛點,所以在業內人士看來,家裝這門生意一直不算“性感”。
家居新范式梳理發現,雖然不同類型裝企的毛利率會比主材和輔材商略高一點,但在凈利率方面卻未必能占到優勢,畢竟近年流量成本水漲船高,裝企的營銷成本也隨之增多。
接下來,裝企應該積極拓展市場渠道和合作伙伴關系,并與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的關系,進一步確保產品質量的同時,才能通過合理的成本控制降低公司的經營風險,并提高盈利能力。
家居企業共創良好營商環境
家居新范式發現,像東易日盛這樣“積極自救”的企業,在今年的泛家居行業中并不算是個例。
眾所周知,近年隨著地產行業的調整,家居行業開始逐漸向存量市場過渡,市場增速開始放緩,企業的經營壓力也逐漸增大。
因此,近年家居行業中也有不少經銷商跑路、企業破產等消息,但頭部家居企業對此一直非常重視。
比如歐派董事長姚良松透露,正在妥善處理部分代理商“跑路”的問題,數量并不多;敏華控股則提出將對經銷商返利激勵近1億元人民幣,借此不斷夯實經銷商體系。
除了加強對經銷體系的管控之外,也有許多泛家居企業如同東易日盛一樣,即便面對困境也絕不低頭。近年不少裝飾企業因為受房企拖累出現資金問題,但大多都不想就此“出局”,而是想方設法重整業務,比如廣田集團、海大裝飾等,海大裝飾董事長更在朋友圈內表示希望出售股份幫公司渡過難關。一家企業之所以遭遇經營危機,雖然一定有內在因素的影響,但往往也有時代洪流的影響,但中國企業卻沒有將“失敗”僅僅歸咎于外因,而是始終秉持中國企業“骨氣”,踐行當初給到消費者的承諾,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誠信的民族,這一點也得以在中國企業身上體現出來。當所有企業都有意識地共建一個誠信的營商環境,就會有越來越多企業加入其中,一起參與到信用體系的建設當中,推動各行各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當一個企業經營不善的時候,破產、跑路可能是更容易的方式,但在當前的營商環境中卻未必如此,企業破產往往也會帶來“誠信破產”,所以跑路雖容易,但“自由”往往更可貴。
結語
隨著相關部門、企業以及消費者對于誠信的重視,大家都在追求一個更完善、更公平的競爭環境,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規范,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一個企業如果能夠堅守誠信原則,即使面臨困境,也能夠贏得市場的信任和尊重,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空間,對于家居行業而言,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