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中國游戲?別捧殺《黑神話》
1
昨晚非常煩躁,因為《黑神話》限定收藏大手辦沒搶到。
8點的時候全公司的人都在搶,一個搶到的都沒有,黃牛的戶口本玩得真好。
前幾天《黑神話》開放預購,預購數直線起飛,網上的說法是3天多銷量已經超過了200W。
對一款國產買斷制游戲來說,這個開局已經美妙到不可思議,已經不需要討論贏不贏的問題,只有中贏大贏超大贏的區別了。
而且這才沒過幾天,等8月20日上線之后數據會多爆炸都不敢想,畢竟早在4年前,我就說過了這東西只要上線我就給大家抽100份。
這個游戲的質量我去年去現場試玩兒的時候(試玩視頻也發了)說了,確實6,保底臥龍蒼天隕落的水準,放在國內游戲就是獨一檔的水平。
尤其是今年還是個游戲小年,半年過去了,這幫大廠一個能打的游戲都沒拿出來,看這個情勢,搞不好《黑神話》還能撈兩個獎回來。
一時間整個游戲圈都是一副勃勃生機的感覺。
但我要說,黑神話非常好,但不要去捧殺黑神話,尤其別說什么這產品可以拯救國內游戲。
這種說法就很滑稽。
2
游戲做的好該夸就夸,游戲做的不好該噴就噴,別給人強行壓上個擔子,整的和全村的希望一樣,這對《黑神話》來說有點過了。
憑啥給這個游戲上這么重的壓力?
沒有哪一個游戲能毀掉一個行業,也沒有哪一個游戲能拯救一個行業。
如果一個行業都指著一款游戲來救命,那這個行業也沒有什么存在的意義了。
《黑神話》很好,確實很好,我真的去試玩了,已經好到超越了國內游戲圈的水平上限,好到讓五年前的我做夢都夢不到的程度。
但是想要把整個中國游戲的命運寄托在他一個游戲身上,那對這個游戲來說有點過于沉重了。
甚至有點欺負人家了。
《流浪地球》上映的時候,大家也說中國科幻的大門開啟了,后來怎么樣呢?
《上海堡壘》笑了。
最后科幻電影這個品類還是要等《流浪地球2》來才喘了一口氣。
但投入更大內容更豐富更刺激的《流浪地球2》,還輸給了《滿江紅》。
《流浪地球2》之后,大家又在這期待《流浪地球3》了,別的想都不想。
這一切只能證明《流浪地球》牛逼,不能證明科幻電影崛起。
更早之前呢?
《大圣歸來》,剛好,也是大圣。
當時也說國漫崛起,之后多久才等來了哪吒?又用了多久才等來《長安三萬里》?
如果一個行業,只靠一家公司,只靠一個系列來撐場子,那這個行業就是個失敗的行業。
也許這個失敗的行業里能出現那么一兩個超越時代的超級神作給人以希望。
但有什么用呢?
在一個足夠龐大的市場里,一兩款游戲的成功與失敗并不能改變現狀。
需要的是,大家一起使勁。
3
現在把黑神話捧上天,瘋狂開香檳,是在捧殺《黑神話》。
當你把它捧到一個它不可能達到的高度的時候,它做得再好都會被人說“就這”。
不斷上各種意義,不斷炒高玩家的期待值,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這樣反而會破壞大家對這游戲的真實認知,甚至搞出像之前“黑神話有81個boss”這樣的烏龍新聞。
這畢竟,畢竟,只是游科的第一部3A級作品,出什么狀況都是正常的,可以期望,但不要期待值過高。
不要急著半場開香檳,香檳開急了,沒事也弄出事了。
如果要講國內買斷制游戲行業會不會好,單看《黑神話》本身意義不大,重要的是后面還能不能有人和公司跟上去,在游戲科學后面還有沒有別的游戲公司敢干這種超長線超高風險的豪賭。
要做好一個行業,不能只靠一個公司一個游戲,靠的是行業內上下游所有人的力量。
要靠廠商,更要靠玩家。
需要更多廠商努力做高質量好游戲。
需要更多玩家全關注這個市場,去給高質量游戲掏錢。
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健康的市場,才能讓資金流動起來,才能不斷產出水平線上的游戲,養活這么一批熱愛單機游戲,想要靠做單機游戲過日子的開發者。
這才算真正的好起來。
4
講道理,這幾年的國內單機游戲市場看著很熱鬧,但依然還不算一個健康的市場。
對,這幾年幾乎每年都會有一兩款現象級游戲銷量爆炸。
《暖雪》《太吾繪卷》、《鬼谷八荒》、《火山的女兒》,甚至《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
其中暖雪我玩了將近380個小時。
但在這幾款銷量爆炸的游戲下面是茫茫多賣不過30萬的產品。
真的,他們中的不少我玩過,很不錯,但是銷量就是不行。
靠頭部作品的熱度沖一波銷量很好,但這并不能讓行業活下去。
《黑神話》很好,但大家不能全指望《黑神話》搞定一切。
如果黑神話之后還能有一堆水準線上下的產品,那才說明這個市場真的好起來了。
目前國產中小型獨立游戲的賽道現在已經跑通了,雖然體量還很小,但已經足夠讓《戴森球》、《覓長生》、《修仙模擬器》這樣的優質作品活下來。
現在《黑神話》要做的就是開辟高價位市場,把國產單機游戲賣到268這個價位去。
但是,它能做的,要做的,也就僅僅只是這件事而已。
能做好這個,已經是大不易了,真的太不容易了。
更多的,什么拯救單機市場,那不是《黑神話》這一款游戲的責任。
是所有廠商和玩家的責任。
5
我們現在從后往前看,去噴去夸的那些行業之恥、行業之光,其實很有可能沒啥意義。
一部游戲的影響力沒有那么大。
行業不行也不能把黑鍋全都扣到某個游戲的頭上。
如果行業不行,一定是因為這個行業本身就有一大堆問題,早已經積重難返,這才催生了那個導火索。
就像當年的《ET》,當年的《血獅》。
如果行業足夠健康,他們只會是每年無數墊場子的垃圾游戲中的一員。
《黑神話》來得時機很好,前面有無數獨立游戲為他開路,有各種輿論不斷造勢為他正名,各類游戲平臺作為渠道已經足夠通暢,大家的經濟水平也提升到可以消費這個價位的單機游戲。
以及,新一代年輕人真的肯為正版付費。
這些前提條件加成下,讓《黑神話》有機會成為中國游戲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但這不是拯救。
《黑神話》挺身而出,做了他在這個階段應該做的事。
這就很好了。
沒必要奢求他做更多,更沒必要把國產游戲的發展,全都壓在《黑神話》,壓在游戲科學一家公司身上。
希望這個市場的未來是各種沒名氣沒資歷的小廠都能大膽追夢,玩家樂意掏錢的狀況。
只有達到這種程度,國內單機游戲市場才算是“被拯救”了,而那需要的從來不是一款兩款游戲。
而是我們所有人,所有玩家,制作人,愛游戲的人,一起努力才能創造的成果。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