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奶牛”帶動鄉村共富,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翅膀”
5-8平方米的閑置空間,可以創造多少收益?
如果是用來開鋪子,或許要對成本和位置進行嚴格的計算和篩選。而且空間本身的狹小,注定會讓銷售產品的選擇受到限制。但在Web3.0時代,分布式存儲技術卻可以為這個問題提供一條新思路。
在這個空間下,只要有電有寬帶,再加上溫度適宜和防水的環境,就可以搭建起“世界硬盤”這一分布式存儲產品。“世界硬盤”由永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永旗科技”)基于區塊鏈技術開發,該產品最主要的功能便是為客戶存儲數據,目前正在國內開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與傳統的數據中心機房不同,“世界硬盤”對于環境的要求相對寬松,也正因如此,這塊“硬盤”不僅能穿梭于城鎮間,也能遠去鄉村,成為田間地頭的“數據奶牛”;同時,“數據奶牛”也可以給農戶帶來收益,甚至成為鄉村振興的新抓手。
區塊鏈“下鄉”
永旗科技是Web3.0底層技術服務商,其創新開發的“ISS網絡傳輸協議”,已解決了此前區塊鏈在商業化中“并發能力差、處理速度慢”的痛點,目前并行模式理論上無上限,速度還會比現在的網絡傳輸更快。
ISS協議的另一個特殊之處在于,數據存儲可以不集中在一個或多個特定地方,而是分布在多個節點上,每個節點都保存數據的一部分或者完整的副本,而且每個文件乃至其中的所有分塊都是通過唯一“指紋”——加密哈希來識別信息。
如此一來,存儲的數據就不會因為某一塊“碎片”的丟失或故障而影響全局。不僅能避免中心化存儲的集中泄露風險,還能保證用戶數據的隱私安全和不可篡改。用戶同樣要憑借像指紋一樣的“私鑰”,才能從多個節點把分片的數據重新聚合,進行數據的調用及交互。
整體而言,由于“世界硬盤”的分布式存儲技術,改變了傳統存儲系統的運行模式,其可以突破傳統數據存儲對地域的限制,無需大型數據中心這類基建投入,也無需容災備份。
在此基礎上,“世界硬盤”還可以利用閑置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和最大化利用。因此據測算,其成本要比傳統集中式存儲直降60%。
選址自由、成本可控,再加上安全、高效等優質屬性,讓“世界硬盤”擁有了走進鄉村的基礎,也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樣板。今年4月,“世界硬盤”正式落戶四川黃龍溪鎮響水村,永旗科技也同步啟動了“數據奶牛”項目。
項目一經落地,便吸引了多地政府、多家企業以及意向投資人前來調研考察。目前,響水村已經放置了4臺世界硬盤機柜,其中每一頭“數據奶牛”,每年預計可以帶來60萬元的收入。
隨著我國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存儲市場擴容、以及Web3.0產業高速發展,都已經有了明顯的趨勢;而“數據奶牛”則提供了一個讓鄉村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享受到數字化發展浪潮的模式。
據永旗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很快,“世界硬盤”即將落地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紅軍第一村”牛角溝村。這里以1929年曾發起震驚全川的蓬溪起義,豎起“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的旗幟而聞名,將在“數據奶牛”項目的推進下發展數字鄉村。
“鄉村振興”新模式
近日,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字鄉村發展實踐白皮書(2024年)》指出,我國數字鄉村發展進入快速推進階段,政產學研多元主體合作共建的發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而這些都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搭建,以及數字技術的助力。
在山西陽泉高垴莊村廟嶺,原先養3萬只雞需要6個人,現在1個人就能養10萬只雞,主要就是因為雞舍內安裝了智能環境控制系統,可以隨時監測環境指標和雞的狀態;除此之外,數字化還能提升基層治理效率,推動服務、信息、以及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的下沉。
但同時,鄉村振興也是一項極為艱巨的挑戰。《白皮書》提到,數字鄉村建設統籌不夠、基礎薄弱、供給不足、區域差異等問題仍然存在。
本質上,鄉村振興是為了讓產業更有活力,讓村民更具經濟能力。但市場化主導的鄉村振興企業,難免受到土地、技術、環境等客觀因素以及發展理念、模式等主觀原因影響,導致出現回報慢、收益低、賺錢難的困境。
在此背景下,鄉村振興就更需要創新技術、創新理念的引領。而永旗科技的“數據奶牛”項目,落地門檻低、無需擔心訂單,很適合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大規模推廣,以增加收入的方式,讓鄉村享受到Web3.0時代技術變革的紅利。
也因為這種普惠的模式,放置“數據奶牛”的空間就成為了“共富機房”。這也側面印證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財富創造的源泉,夯實共同富裕的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即將落地“世界硬盤”的牛角溝村,本就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試點村。這里曾經位置偏僻、交通閉塞,但自2019年來,依托各類政策資金,村里先后實施三次改造提升,目前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紅色教育新基地。僅2023年,就有20多萬人次到該村紅色教育基地游學參訪。
不僅如此,牛角溝村還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修建了紅色記憶館、紅軍小吃街、非遺文化街、兒童主題樂園,并通過舉辦紀念活動、沉浸式演繹等方式,提升紅色文化品牌影響力;同時,村里還建成近2000畝的產業園,種植了核桃、柑橘、西瓜等十余種經濟作物。
這兩年,隨著產業發展,牛角溝村村民的口袋逐漸鼓了起來,人均年純收入約2萬余元。牛角溝村黨總支部書記王勇表示,每年集體經營性收入均在20萬元以上。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支撐,也是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舉措。牛角溝村靠紅色旅游、農業發展實現了收入的提升,世界硬盤“共富機房”的落地也將為村里帶來更多的收益。
助力鄉村振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項長期多目標的系統工程。永旗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永旗科技將充分利用廣大農村現有的基礎設施,建立共富機房,實現“數據進村”、 “科技進村”,未來還將實現“算力”進村,持續增加村集體收入,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永旗科技發起的“數據奶牛”項目全面落地后,將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積極作用,成為全國關注與推廣的經典模式;同時,永旗科技也呼吁更多數字化企業參與到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的建設中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