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師傅俞光:創業10年,我們靠“八字訣”蟬聯行業第一|國貨潮品增長力沙龍
當消費行業邁入“水落現真金”的階段,產品力過硬的品牌,往往更能贏得市場青睞。
從每年大促銷售榜單的排名變化就可見一斑,有選手黯淡離場,也有商家在逆勢中守住了頭部陣地——成立于2014年的銅工藝品牌“銅師傅”就是其一。
在今年天貓618全周期家飾禮品店鋪銷售榜上,“銅師傅旗艦店”位列TOP1,已經連續多年在大促中霸榜行業第一。
10年前,學美術出身的創始人俞光,從零開始入局銅藝這一小眾、冷門、分散的行業,一步步將品牌銅師傅做到年銷數億元,收獲了500萬“銅粉”,并兩度拿下雷軍投資,一定程度改寫了行業“有品無牌”的局面。
據俞光介紹,銅師傅在產品上堅持“藝術品的品質、工業品的價格”,在供應鏈與研發投入上毫不手軟,但對于廣告營銷費用的投入極為嚴苛,多年將廣告費控制在5%以內,依靠爆品引流、海量IP聯名合作、打造創始人IP等方式連接消費者,爭取“用最小的投入,砸出最大的水花”。
7月3日,由天下網商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聯合推出的“國貨潮品增長力”主題沙龍第二期“618啟示錄”在浙江大學舉辦。在沙龍現場,俞光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故事與銅師傅品牌的增長之道。
作為小米生態鏈企業中的一員,銅師傅從小米的“七字訣”方法論中汲取營養,總結出了一套自己做品牌的“八字訣”:降維、專注、極致、口碑。
在活動尾聲時,俞光給創業者們提出建議,“產品永遠是1,只有這個1有了,后面的營銷、渠道一連串的0才奏效。小伙伴們要創業,永遠盯牢產品,產品不是唯一的競爭力,但一定是最基礎、最核心的競爭力。”
以下為銅師傅創始人俞光在沙龍現場的演講原文,有刪減:
大家好,我們這個行業確實比較小眾、傳統,可能在女孩子心中,銅器離她們非常遙遠,所以銅師傅的女性粉絲非常少,我們的銅粉95%是男性,并且是30歲-55歲的男性。
我們在建德有200畝土地,這家公司之前是做衛浴產品出口生意的,4年前我把公司賣掉了,專心做銅師傅,廠房、土地都可以用。
銅師傅旗下有四個品牌:銅師傅、太銅、歡喜小將、閱銀。
其中歡喜小將,是PVC高分子塑膠材質做成的小潮玩,因為我們發現泡泡瑪特做得非常好,值得學習,但泡泡瑪特做的都是洋娃娃,我們嘗試做中國傳統題材,比如說龍生九子、西游、五虎上將、魯迅逢考必勝等,把各個領域的天花板人物做了一遍,比較可愛,受年輕人喜歡。
我們的主品牌銅師傅,和很多IP有過合作,但是很難掙到利潤,因為版權費用是比較大的成本,不過省了很多廣告費,做任何一個IP都會有流量。
我們和三星堆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等都有聯名,還有國外的電影,比如漫威、變形金剛、侏羅紀世界、功夫熊貓、梵高文化遺產基金會、憤怒的小鳥、圣斗士星矢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合作變形金剛,我們想挑戰銅器鑄造的天花板,把每一個螺絲螺帽都還原,我本身是學美術出身,特別追求完美。
再看這個小葫蘆,天貓店賣39塊錢,包郵到家。銅師傅當年是靠這個小葫蘆發家的,我們剛剛上線沒有知名度,我發現淘寶上很多銅葫蘆做得很粗糙,但賣得很貴,我就做了,我們還定制了鐵盒包裝,里面還附上了一張增值稅普通發票。
那時沒有電子發票,全是紙質的,雙十一下來打印機打壞好幾臺,但是我們主動把發票放在其中,所有收到這個葫蘆的人都變成了銅師傅的忠實粉絲。很多消費者會覺得,這家企業做事情夠認真,同時有點憨憨的、笨笨的,還往里面塞一個發票,當消費者對一個品牌產生一種傻憨又真誠的感覺,就很可能認可你。
這個葫蘆當年一年賣了50萬個,有50萬人通過它知道了銅師傅,到今天為止累計賣了兩三百萬個,10年前銅價26000元一噸,今天的銅價80000元一噸,我們還是賣39塊錢,已經賠錢了,但是葫蘆到了一個新銅粉手中,他就會注意到我們,沒事還會回來看我們的店鋪,一看就會發現還有其他東西可以買,所以這個葫蘆其實是一個“鉤子”。
我們的核心消費者以男性為主,我們一直想破圈,特別希望有女粉絲的鼓勵和支持,但女性用戶增長乏力,我們也在想辦法。
銅師傅是小米生態鏈企業,我看過小米的一本書,小米有七字決:專注、極致、口碑、快,我們學習小米,做成了八字訣:降維、專注、極致、口碑。
降維
和別的同行相比,銅師傅凈利率不高,但這樣做就有很大的競爭力,別人10多塊錢的東西想凈賺10塊錢,我們只賺5毛錢、1塊錢。淘寶上當年賣最多的裝飾品不是銅器,是樹脂的,我們把價格降到和樹脂差不多了,這個時候誰買樹脂?
專注
心無旁騖,我們埋頭苦干10年。
極致
我們每年花最多的錢不是廣告費,而是研發投入,上不封頂,只要有新工藝,我從來不在乎出血本。到目前為止,工藝做到全世界無敵我不敢說,但超過銅師傅的幾乎沒有。
銅師傅每年會開發上千款新品,不管是39塊錢的葫蘆還是39999元的千手觀音,我都從創意草圖開始深度參與,我的精力基本上放在這里。
口碑
良好的口碑會帶來高復購,同時省下很多廣告費。廣告費是不可預測結果的一項費用,整個企業應該不會被生產成本打死,但忽視產品本身,只會花大錢打廣告這種打法已經很危險了。
我們廣告宣傳費用控制非常嚴格,只有五個點,有時候大促會高一點,屬于非常“可憐”的品牌。所以營銷風云變幻,我幾乎不看,因為看了流口水,自己沒有錢。
我總是想著,我們要砸著最少的錢,得到最大的動靜。我們在抖音的ROI是1:25,高的時候可以到1:40,廣告費多支出幾個點我們利潤就沒有了。
很多網紅品牌起來非常快,后來又偃旗息鼓,給我們帶來兩個警示:
第一,做產品不要做夢。不要幻想做成“什么界的愛馬仕”,人家有100多年的積淀以及崇拜式的營銷,這條路很難走,需要工藝、歷史、故事等,并且要砸很多錢,要面對很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不管廣告打得多好,市場營銷多聰明,只要產品出問題了,其他東西一切歸零,甚至起副作用,創始人要把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產品上。
下面講一下創業中的難忘時刻,有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
我們當年在做淘寶眾籌(現更名為淘寶造點新貨),有一個事情印象非常深刻,離結束還有2小時,當時已經賣了1970多萬,連友商都在給我喊加油,一定要突破2000萬。
一個做淋浴花灑的老板給我打電話,說我幫你刷單到2000萬,這樣天貓后臺權重、分數完全不一樣了,我在辦公室來回抽煙,猶豫了很長時間,但是我覺得,刷過一次單就會永遠刷單,最后沒有這么做。
銅師傅成立10年,從第一天到今天為止沒有刷過一張單,從不偷一分稅,我晚上睡得特別安心。
第二個故事,是我第一次去見雷總。
我們這么一個低、小、散的傳統冷門行業,居然拿到雷總的融資,我原本是帶著和雷總合影發個朋友圈的目的去的。當時我帶了很多樣品,PPT像大字報一樣,雷總本來給我20分鐘,結果我講了一個半小時,雷總一直在聽、記錄、提問。雖然不能合影,但我捏著雷總的手拼命握手,想帶一點財氣回來。
結果剛下飛機,我就收到信息說雷總決定投我們。我興奮得差點說不要錢,你想想小米集團帶來的資源,小米有2億米粉,如果這些米粉都認識銅師傅就不得了了。最后,只花了幾秒鐘就把估值談定了,沒多久后錢就打過來了,那時我覺得我是“天選之子”。
后來我們融資了第二輪,當時不缺錢,但是消費賽道太熱了,每天都有投資人要見,我從來沒見識過這種陣仗,投資人踏破門檻。
最后講一下本屆“618”的分享,我們今年“618”的戰績不及我們自己的預期,我發現消費者對于大促的期待減弱了,更多變成平臺間的戰爭,大平臺都在這個時候比肌肉誰更發達,反倒商家和消費者比較淡定。
銅師傅對“618”、雙十一的依賴比較少,因為我們的價格和平銷期差不多,利潤就這幾個點,如果來一個7折8折的,根本干不了。當然,每年大促,也有一些新品牌脫穎而出,比如像卡諾、德佑這樣的新品牌都在逆勢增長。
圓桌問答環節:
Q:我是做新媒體運營的,聽俞總演講腦子反映出來的詞就是創始人IP,您在這方面怎么考慮的?
A:創始人個人IP,以后肯定會成為最便宜的推廣渠道。我已經在做了,粉絲比較少,抖音6.2萬,以前確實不懂,賬號到處轉發,結果被判定原創性太弱,會被限流。
后來我經過學習,開始拍攝一些短劇,比網上的網劇高級很多,我感覺還不錯,但還是要花錢,不花三千元、五千元沒有一萬個贊。但是雷總不一樣,他有這么強大的勢能,哪怕他不是做汽車,照樣火爆,像我們這種類型,走這條路需要更努力。
我這號有兩個名字,視頻號叫做“設計師俞光”,抖音號叫做“銅師傅創始人俞光”。我們現在拍攝的短劇,無論抖音還是視頻號,光影、設計、劇本,絕對在第一梯隊,短劇從編劇到導演到后期,全部是我們自己公司團隊制作的,歡迎大家關注。
Q:我們企業做油茶的,是一個老品牌,有國家級的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但由于決策失誤資金鏈一度斷掉。榨油壁壘很低,如果我想重新做起來,在細分賽道上我應該如何做抉擇?
A:我個人對油沒有太大感覺,山茶油我也買過,最后我發現有一個問題,它炒菜不香,和沒放油一樣。你說有幾千畝油茶樹的基地,或許你可以去茶園做一做直播,說不定有機會。
Q:我是浙大MBA的學生,我們家做花絲鑲嵌的生意,主做to G端的文物修復、to C端的定制金銀產品,有自己的供應鏈、非遺國家級大師的手工藝,但公司沒有遇到投資,私域增長不明顯,如何破局?
A:我給你一點小參考,年輕人千萬不要迷戀什么大師非遺。很多非遺傳承人并不是因為他們的身份而出名,而是因為他們做的事情比較少見。在我看來,當下非遺傳承人這幾個字對企業營銷幫助不大。銅師傅的失蠟法就是非遺傳承,但是我們不宣傳,因為我們覺得消費者根本不感冒,這種東西太多了,它的含金量在降低。
我建議你關注一個品牌叫做琳朝,他們做得非常好,客單價很高,工藝非常打動我,你們可以和他們學習一下,價格降一點下來,走這條路試試。
Q:這樣的品牌打的噱頭大多是手工,但市面上這樣的工廠太多?
A:你不用怕,像周大福、周生生,他們的定位價格低、量大,和琳朝走的路完全不一樣。現在沒有人投資金銀器,因為金銀器現在不能上市,人家投了你以后沒法退出。
Q:最后有什么話想送給大家?
A: 產品永遠是1,只有這個1有了,后面的營銷、渠道一連串的0才奏效。小伙伴們要創業,永遠盯牢產品,產品不是唯一的競爭力,但一定是最基礎的核心競爭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