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三星Galaxy Z Fold6,看見高效生活的未來圖景
2020年以后,智能手機的創新方向逐漸達成了兩個共識:
一個是折疊屏,屏幕開合之間滿足了不同的使用場景,既有折疊形態下的便捷性,也有展開形態下的大屏幕。
另一個是生成式AI,除了文本生成、文生圖、語音對話等更多的可玩性,可能將再一次顛覆人機交互模式。
由此聯想出的一個問題是:將折疊屏和生成式AI融合到一款產品上,將對用戶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7月17晚,三星在國內正式推出了最新款的折疊屏手機Galaxy Z Fold6,比起優雅大方的對稱式外觀、全新升級的耐用性以及強悍的性能和影像,還有同步上新的一系列AI功能,為上面的猜想給出了直觀的答案。
01 雙重Buff疊加,生產力工具再進化
和折疊屏綁定最深的,無疑是“生產力”。
生活在高度數字化的世界里,屏幕已然和生產力畫上了等號,屏幕越大,可承載的信息越多,生產力也就越高。所以在“折疊屏”的形態成熟后,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圍繞“生產力”講故事。
而擺在所有手機廠商面前的問題是:在和筆記本、平板等產品同臺競技的局面下,怎么挖掘折疊屏手機的生產力?
相較于一些高喊“掀起新一輪生產力革命”的品牌,三星向來是內斂而低調的一方。在折疊屏手機的價值定位、應用場景和演變方向上,Galaxy Z Fold6照舊不事張揚,卻給人留下了兩個深刻印象。
一是效率上的升維。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折疊”的形態滿足了大屏和便攜的雙重需求,被視為理想的生產力工具形態。
現實卻是,不少折疊屏手機對生產力的理解,還停留在處理簡單的辦公文件、隨時隨地進行視頻會議等基本事物上,沒有太多可圈可點的體驗,生產力價值的體現僅僅是在特殊情況下“應個急”。
三星Galaxy Z Fold6的切入點是效率,即通過折疊屏和AI能力的融合,進一步實現了效率上的升級。
例如三星筆記APP中的筆記助手提供了翻譯、提取摘要、智能排版等功能,原先需要多個APP、多個步驟才能完成的會議記錄,以一種更加輕松的方式完成;三星新增的“涂鴉生圖”功能,能夠直接幫用戶將簡單的草圖轉換為精美的渲染圖,將兩三個小時的工作量壓縮到幾十秒的時間。
二是差異化的場景。
相比替代平板、替代筆記本等長遠目標,折疊屏當下最大的挑戰其實是給用戶一個“非你不可”的理由。
三星Galaxy Z Fold6并未刻意回避問題,而是嘗試挖掘出差異化的場景。畢竟折疊屏最大的賣點仍然是屏幕開合的多元形態,是否可以通過系統和軟件上的優化,打造出無可替代的產品體驗呢?
答案不言而喻。直接的例子就是三星Galaxy Z Fold6在同傳功能中新增的對話模式,利用獨特的雙屏形態,對話雙方可以方便地在主屏和外屏上查看翻譯內容,實現更加自然的跨語言交流體驗。
同樣的例子還有三星鍵盤新增的幫寫功能,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簡單關鍵詞,自動生成用于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等不同場景的文案,進一步放大“大屏”的優勢,同時彌補在輸入效率上的短板。
可以看到,三星Galaxy Z Fold6并不只是延續了“折疊屏”的產品形態,同時也在“巧借”AI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屏空間,塑造一種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模式,既高效、又便捷,不無引爆生產力工具形態進化的可能。
02 Galaxy AI賦能,越來越像私人助手
大約從2011年開始,智能手機開始被貼上“智能助理”的標簽。
可惜在技術能力的限制下,所謂的“智能助理”長時間內只能滿足簡單的語音對話,時常被用戶詬病。大模型代表的新一輪AI浪潮,進一步提升了技術上限,也讓“智能助手”成為一種現在進行時。
時間回到2024年初,三星正式推出了Galaxy AI,帶來了讓外界驚艷的通話實時翻譯、即圈即搜等能力,率先邁入了移動AI時代。前面提到的筆記助手、幫寫、雙屏翻譯等功能,都離不開Galaxy AI的加持。除了生產力和效率上的升維,Galaxy Z Fold6在日常使用上的創新同樣不可小覷。
首先是服務邊界的延伸。
智能手機作為每天占據用戶時長的終端,承載了娛樂、游戲、辦公、影像等重度需求。但對很多用戶而言,手機本身的價值只是“載體”,讓用戶離不開的其實是一個個超級APP,但三星Galaxy Z Fold6正在改寫這樣的局面。
以最高頻的影像服務為例,Galaxy AI的超視覺引擎提供了澎湃的創作力:照片助手中的生成式編輯功能,可以幫助用戶輕松創作專業級內容;智繪人像功能旨在幫助用戶打造多種不同風格的肖像,大幅升級個性化體驗。
可以找到的例子還有很多。
一個顯著的變化在于,Galaxy Z Fold6進一步縮短了用戶獲取服務的路徑和門檻,智能手機提供的不只有工具,還有個性化的服務。
然后是“助手”功能的躍級。
智能手機向“助手”的演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語音喚醒,可執行的操作有限,但培養了用戶習慣;第二個階段是語音對話,即用戶可以和智能助手進行問答對話;第三個階段則是“私人助手”。
市面上的大多數產品正處于第二個階段,可以直接和手機“聊天”,三星Galaxy Z Fold6讓“私人助手”能力變成了一種現在進行時。
比如在社交媒體的場景中,三星鍵盤的幫寫功能可深入分析用戶過往發布的內容,并以此為基礎生成貼合用戶風格的內容;
再比如用戶有旅行需求時,只需要明確目的地和時間,就能自動執行詳細的旅游計劃,獲取需要的航班和酒店預訂信息,甚至推薦探索目的地的最佳路線。
以往談及智能手機的“生命周期”,幾乎都是圍繞硬件性能展開的。三星Galaxy Z Fold6在某種程度上掀開了新的篇章,即衡量一款產品的“生命周期”,不僅僅是底層硬件和系統優化對體驗的影響,還包括能否提供用戶需要的服務。
03 “內卷”的新潮向:重構新生活方式
過去幾年時間里,有關智能手機“存量競爭”、“銷量下滑”、“創新乏力”的討論不絕于耳。不排除一些惡意唱衰的聲音,一個無法忽略的事實在于:智能手機陷入了創新的怪圈,似乎只有“卷拍照”一個出路。
倘若從2008年開始算起,在智能手機長達16年的演變歷程中,堪稱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創新只有兩次:
第一次是觸摸屏的出現,鍵盤不再是手機的標配,人們可以用手指點擊屏幕上的每一個區域。正是人機協作習慣的微妙變化,讓社交媒體、游戲、電商等對交互效率深度依賴的應用場景,走進了無數人的日常生活。
第二次是4G和WiFi的普及,網速不再是連接人與服務的限制條件,再加上流量資費的下降,越來越多人將越來越多的時間留在手機上,并因此催生出了各種各樣的線上化服務,繼而形成了正循環的移動互聯網生態。
兩次里程碑式的創新,離不開技術創新的內在規律,同時也有一個相同點:都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不可逆的影響。
沿循這樣的邏輯,“折疊屏”對智能手機形態和交互方式的作用,可能不亞于十幾年前的觸摸屏;生成式AI對用戶體驗和可玩性的影響,大概率將超出4G和WiFi,催生出一批新的殺手級服務。
身處歷史轉折點上的三星Galaxy Z Fold6,不單單是折疊屏和AI的融合創新,也在重構人們的生活方式。
其一是生產力效率的提升。
諸如筆記助手、對話模式、幫寫功能等差異化的創新,或許短時間內無法動搖PC的核心地位,但前所未有的節約了用戶的時間成本。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時,讓用戶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而時間是一切創新應用出現的前提。
其二是服務能力的開放。
智能手機扮演的不只是工具和載體,還是面向所有開發者的“能力引擎”。比如Galaxy AI的通話實時翻譯功能,已經不僅限于三星原生通話應用,還擴展到了更多第三方應用中,預示著有需要的開發者可以直接調用,創造更新奇的用戶體驗。
對于智能手機的下一個階段,外界并不缺少共識,一個比較大眾化的說法就是AI Agent,即具備自主決策能力,能夠感知用戶的需求、自主決策執行,甚至學會用戶的習慣,為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的服務。缺少共識的其實是走向未來的方式,有人選擇卷模型,有人選擇卷芯片,但都沒有走出一條清晰的路。
三星Galaxy Z Fold6就像是其中的先行者,一面讓生產力上了一個新臺階,一面創造了個性化的新體驗。對于用戶來說,三星Galaxy Z Fold6是追求高效品質生活的最佳選擇;對于行業而言,三星Galaxy Z Fold6則是行業創新的風向標。
04 寫在最后
正如蘭登·溫納在《自主性技術》里提到的一個觀點:“技術并不僅僅是人類活動的輔助手段,還是一種改造人類活動及其意義的強大力量”。
原因并不難理解。一項技術在產業化、社會化的過程中,必然會改變人們的行為和習慣,進而對生活方式乃至人的心靈產生影響。在人工智能為主的新敘事里,兼具實用性和靈活性的三星Galaxy Z Fold6,讓溝通交流、生產力和創作力邁進新時代,為我們叩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