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品牌,為自己「新造」出路
從原點出發,看木墨和吱音在生長時散發的不同生命力。
撰文丨銳裘
家居品牌的線下生意還能有哪些想象力?
在上個月,我參加了兩個好友品牌的活動:木墨的新店「新造社區」開業,以及吱音在設計上海的十年展。
雖說都是一個品類,但事實上,這兩個品牌,從產品源頭、觸達的客群畫像、定價策略、再到今天的選店邏輯,幾乎可以說是完全不同。
這也是品牌定位理應多樣性的價值,而不單單只靠低價取勝。
定位的工作往往開始于潛在顧客的心智,不能是單憑自己的邏輯,但大部分品牌的緣起很有可能是在于品牌創始人與眾不同的人格,而在長期觀察這些品牌于表象呈現的氣質時,也八成能猜出品牌創始人及團隊的價值觀。
例如,十歲的吱音,在今天依然“死磕”原創設計,每一件單品都體現了設計師對生活的洞察與天真,給予對生活驚喜的期待;同樣創立多年的木墨,“手工”始終是其標簽,哪怕探索其他子產品時,同樣緊緊圍繞“手工”,并使之成為品牌特質。
新造社區@徐匯萬科廣場
木墨在這兩年的開店并不算慢。起步于浙江瑞安市的它,大部分店鋪也都圍繞著江浙滬地區展開。此次在上海的新店選擇與徐匯萬科廣場攜手,只是這家店并非只是木墨家具店,而是全新的商業空間:木墨新造社區。
關于什么是「新造」?此前RQ曾推薦過木墨出版的書《新造》,以及品牌旗下的市集品牌「雙手做工」,以下鏈接可以看更多↓↓
我的理解,新造社區是木墨從手工藝出發,再用市集平臺聚攏全國的手工藝人,并用內容關注生活日常之美,加上木墨店鋪運營的三種經驗之下,所探索出的“三種經驗合一”線下生態。
走進新造店鋪,感受到的是一個基于“手工生活”更多維的場景展現,而不只是以往的家具店,這也提升了整家店的豐富性和可逛性。
木墨的家具當然是空間的底層基礎,構成豐富場景的家具劃分出一個個區域,客廳、書房、臥室等等,游走其中,體驗各個區域里的家具、新造工藝商店、子粒咖啡、作光和溪邊的器物等,這些內容形成集合式的空間,感受“有衣有食”的生活,帶來完整的生活體驗。
讓我最為驚喜的,是諸多中國原創手工藝品牌都在此集合。
開業當天,我除了來新造社區學習之外,順便還體驗了商場開業市集——同樣由木墨主辦的雙手做工勞動者市集,這個已經積累了全國3000個手工藝人及品牌的平臺,如今已經在全國多處留下了市集身影。而在新造社區陳列的產品,當然也是已入駐平臺的品牌——他們與木墨一起,形成了中國原創手工藝的新生態。
新造社區在未來能有多大的想象力?
對本國新一代手工原創品牌的聚會,專注講地方文化故事,不拘泥于零售生意,還延伸到雜志、展覽等多維內容的探索……這樣的定位與產品模式,也不由得讓我想起另一個相似定位的日本品牌——中川政七。當然這樣的類比確實為時尚早,但在當下快節奏的時代,能聚合如此多手工藝品牌,一起關心自然、人和人交往、日常生活打造,確實是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期待木墨與新造的繼續生長,它的成長性也讓我們看到未來本土原創品牌的活力與商業價值。
不知不覺吱音已經走過十年時間。
當下的吱音,放緩了線下開店的腳步,但卻沒有止步于其他領域的探索,反而是放大了“創造力”這個特質。例如,它在今年設計上海的展覽,便是一個極富創意的策劃——「Create together」建筑師系列的共創計劃,這也是其十周年「10th together」共創計劃的其中一個重要板塊。
在計劃里,吱音邀請了十位知名建筑師,并給他們定下一道命題:一同完成一件他們希望在家中或工作室里添置的家具。而在設計上海的線下展陳中,我們也看到了這些作品被置于統一空間里所展現出的奇特魅力——創作者的個人特質。
設計上海·吱音展廳
例如,阿科米星建筑事務所創始合伙人莊慎創作的作品叫「藏豐柜」,這是一個專門為收納癖愛好者設計的柜子。僅40厘米高的柜子里竟被安排5大8小共計13個抽屜藏于柜體中,最小的抽屜厚度僅21毫米。
每一次的一開一合,都是一次驚喜和期待。小小的柜體似乎體現了莊老師作為建筑師身份的兩面,一面是秩序,一面是趣味。
藏豐柜
又例如,say architects聯合創始人張巖帶來的「火柴燈」。這個作品的寓意是“問大地借點靈感之火”。充電式落地燈的一端是可以彎折的長方形照明,另一端是固定的圓形照明,觸控調光開關位于長桿的中部,手在燈桿隨意滑動,就能調整亮度明暗,讓光舞動。
輕便、實用,又富含創意。
火柴燈
除了建筑師共創之外,「10th together」共創計劃里還具有「design together·萬友引力」計劃,通過與國內優秀設計師跨界合作,實現主題空間和定制項目的設計創作實現。這一項目目前已經落地了浦東美術館和阿那亞·崇禮的理想國書店。
未來如果你去阿那亞·崇禮旅游,可以去體驗一下由吱音完成的軟裝及家具設計。
△ 崇禮理想國書店里吱音的家具;左:竹馬吧臺凳,右:暖曲沙發
真是全然不同主張的品牌,我們看到了兩者從最初的原點出發,一邊生長,一邊散發出的不同生命力。
木墨的原點是“木與手工”。以此出發,做更大的集結,讓各式原創品牌在一起,和而不同。
吱音的原點是“創造力”,家具產品始終是創作力的落腳點與媒介,以此去聯結更多價值觀同頻的創作者、合作伙伴,完成更多的場景實現。
對于具有使命感和永葆熱忱的品牌,拓店并不是他們最重要的戰略,而品牌規模和能量也不能僅僅靠“門店數與銷量”來衡量。
“當人類共有的創造力與外界任一維度相結合時,產生的效應一定是絢麗的。”這才是產品成為品牌的真正價值所在。
#商業地產系列解讀新天地 | 萬科商置 | 大悅城 | 太古 | 凱德 | 華潤 | 復星丨印力丨華貿丨華僑城丨香港置地 | 檀谷TANKO丨微領地 | 源點LiveLab | Kaledo | NOYA | 東原致新
#城市更新 上生·新所丨鴻壽坊丨太古香港丨中環街市丨南陽共享際丨南湖天地丨Convet Garden丨Hudson Yards
#內容營銷/文化敘事線下商業刊物丨星巴克咖啡杯里的美術館丨品牌雜志丨印唰廠有意思報丨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丨地產社媒 | 「療愈」之書丨 新天地燃冉藝術季
#品牌/門店素然丨Apple靜安丨多抓魚丨麥當勞丨Snow Peak丨Shardaa丨大小咖啡丨宜家丨Aesop伊索丨澤田本家丨Alimentari丨瑞幸咖啡丨開心麻花丨始祖鳥丨teamLab丨蔦屋書店丨永璞咖啡
#主編專欄上海餐飲觀察丨社商+社造丨市集觀察丨露營行業觀察丨「小生意」的故事丨公園式商業
#專題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