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 | 上海城市更新的2024年中觀察
結合政策及重點案例,與大家在年中回顧上海當下城市更新的進展。
撰文丨湯湯
編輯丨銳裘
2024年是上海城市更新的重要年份。隨著《2024上海市城市更新規劃資源行動方案》和《2024年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方案》等相關政策相繼出臺,在各個區內,不同類型、尺度的更新項目開始加碼推進。
當然,城市更新是一個很大的范疇,要講好它并不容易。上半年,RQ選擇從商業切入,以「上海城市更新進行時」為專題,陸續推送了一部分重點關注案例。結合政策及重點案例,我們不妨在年中來從商業角度回顧,上海當下城市更新的進展。
歡迎訂閱RQ出品《城市更新進行時》專題
必看-政策支持
《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
出臺時間:2023年3月16日
上海市城市更新重點任務包括六大行動:綜合區域整體煥新、人居環境品質提升、公共空間設施優化、歷史風貌魅力重塑、產業園區提質增效和商業商務活力再造。目標到2025年,完成10個以上綜合性區域更新項目、3000萬平方米舊住房改造、新建9000臺電梯、推進“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完成15個歷史建筑保護項目、提升3個產業集聚區、改造3個傳統商圈,并建設106個“15分鐘便民生活圈”。
根據《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今年4月上海又陸續推出《2024上海市城市更新規劃資源行動方案》和《2024年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方案》進一步細化工作。
其中,《2024上海市城市更新規劃資源行動方案》重在各區年度更新單元規劃實施報告和劃示全市城市更新單元的主要任務下統籌資源。而《2024年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方案》則進一步細化了對“15分鐘社區生活圈”定性定量的項目要求,明確了時間節點。
拎重點:
整體盤點
我們將市區內的城市更新類型,分為了三個板塊:黃浦江沿岸的濱江更新,歷史文化保護單位的歷保更新,以及以“15分鐘生活圈”為主體的社區微更新。這三種類型的更新相互補充,又有相容的一面。
濱江篇:
黃浦江沿岸的城市更新策略著重于提升沿江區域的整體環境、功能布局和產業結構。這里有備受矚目的外灘“第二立面”項目;有對標世界級濱水區、規劃了六大產業組團(金融城、數智中心、生命藍灣等)的徐匯濱江(西岸);有以“一心兩片”為發展格局,“一心”核心商務區商辦建筑體量,“兩片”虹口港活力片區、提籃橋片區,按照風貌保護要求恢復歷史肌理,延續城市文脈虹口濱江(北外灘);還有完成了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轉型的楊浦濱江(東外灘)。
歷史保護篇:
上海豐富的歷史風貌是這座城市獨特的財富。配合新一輪城市更新,歷史保護建筑的活化利用既是挑戰,也是珍貴的城市敘事場地。根據《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上海將完成3個以上歷史風貌保護區、街坊和道路項目,推進3個以上歷史古鎮保護和更新示范項目,打造15個以上歷史建筑保護和活化利用示范項目。
通過這些項目,上海不僅保存歷史風貌,還賦予其現代功能,提升社區文化和商業活力。金陵東路、豫園、張園、武夷路、新華路、四川北路、北外灘和召稼樓古鎮等耳熟能詳的新地標均在這個板塊。
>>詳情:金陵東、豫園、武夷、召稼樓…上海城市更新進行時 (歷保篇)
社區微更新:
“15分鐘生活圈”并非新概念,但上海正在切實將其落實。作為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實踐,該概念提出十周年,上海以楊浦區的長白228街坊(拆遷后的土地,除了蓋新樓還能做什么?)等成功案例為基礎,探索將“15分鐘生活圈”與城市更新結合,建設小體量、多功能的服務設施,形成集服務、展示、交流、活動于一體的綠色公共空間。這不僅美化市容,更是強調切實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關注兒童以及550萬老年人的需求。
2024年,上海計劃對八個小區進行社區微景觀改造。截至4月底,“人民坊”項目已啟動91個,完成約30個。
例如,徐匯區天鑰橋路的萬體匯黨群服務中心·鄰里匯,一層設有社區長者食堂、政務服務站和青年零工驛站,二層是養老服務空間,三層是兒童關愛天地,并提供普拉提、有氧運動等課程。
為確保“人民坊”項目高質量建設而舉辦的2024年設計方案競賽已于今日完成評選并發布。“六角亭”項目也完成了涉及專項債券項目的研究及方案編制,預算金額為38萬元,每個子項目收費不超過標準取費的38%。
在這些微項目穩步推進的同時,單位附屬空間開放和口袋公園等項目的為城市帶來的變化更直觀的呈現在了公眾眼前。上海市制定了《單位附屬綠地開放共享建設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到2025年實現100個以上單位附屬空間開放,開放綠地面積達100萬平方米。
上半年的標志性項目莫過于5月1日起24小時開放的世紀公園。拆除圍墻和景觀提升后,公園將與周邊街區無界融合,方便市民游客休閑漫步。
上海正一步步幫助市民更好地享受城市生活。
重點項目
上海市正在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尤其集中在中央活力區(CAZ)內的多個關鍵項目。每個項目在更新標的、未來定位、進展及所面臨的挑戰方面各有不同,但大家都有一個整體目標,即提升城市功能、保在保護歷史文化的同時,通過現代化改造提升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質量。這里我們從以下4個項目做詳細展開:
1.武夷路片區更新
所屬:長寧區
武夷路的城市更新是上海近年來城市發展與歷史保護相結合的典范。從2016年起,長寧區在武夷路推行“1+5+N”計劃,重點更新5個地塊,旨在保留歷史風貌的同時,滿足現代化需求。
武夷MIX320、黑湖科技總部、WYSH斐悅里、新象限·武夷和新秀匯等項目,通過小地塊的改造,成功融合歷史與現代功能,提升了區域活力和居民生活品質。武夷路的更新模式不僅注重物理空間的改造,更強調社區功能的提升,體現了“小體量、大功能”的理念。
在這些更新項目中,每一個都兼顧了歷史保護和功能提升。
例如,武夷MIX320從舊工廠和菜市場轉型為社區鄰里中心,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歷史風貌,同時引入現代服務設施,為周邊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閑和商業空間。黑湖科技總部則將老建筑與現代辦公空間相結合,為年輕的辦公人群創造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工作環境。WYSH斐悅里通過保護性修繕,將老洋房與新建筑融合,打造多功能文化活動空間。
>>詳情:2024上海城市更新,還得看武夷路
2.老市府大樓改造
所屬:黃浦區
黃浦區的百年老市府大樓改造引發了廣泛關注。這座始建于1914年的歷史建筑在2024年重新開放,成為黃浦區更新的象征。作為“外灘第二立面”工程的一部分,老市府大樓的改造不僅恢復了其原有的建筑風貌,還融入了現代設計,打造了綜合辦公、文化和商業的復合型新街區。特別是新增的中央庭院公共空間,將為市民提供一個新的休閑娛樂場所。
老市府大樓的改造,不僅是對歷史建筑的保護與復興,更是提升社區活力和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舉措。
最新的研究和技術被應用于這一改造項目,確保了歷史建筑的結構安全和美觀,同時增加了現代化的功能設施。此外,老市府大樓的照明設計也經過了精心策劃,以強調其歷史和文化價值,并融入周邊的城市景觀 。通過引入綠色建筑技術和創建開放的公共空間,老市府大樓不僅成為一個歷史文化地標,更是一個社區的中心,鼓勵市民參與各種文化和社會活動。
這一項目的成功,有望成為上海城市更新的標桿,推動黃浦區整體面貌的進一步提升,展現出歷史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
>>詳情:未開先火,百年老市府大樓改造引發熱議
3.金陵東路項目更新
所屬:黃浦區
作為上海中央活動區核心承載地帶,金陵東路項目自啟動以來就備受矚目。最近,嘉里金陵路項目公示了最后7幅地塊的建設方案,總建筑面積約66.3萬平方米。項目不僅保留了獨特的騎樓風貌,還將其與現代化商業功能相結合,為上海市民和游客提供一個全新的商業、辦公和生活空間。
這一更新項目的意義不僅在于物理空間的重構,更在于文化內涵的傳承。金陵東路作為外灘、老城廂、人民廣場三大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交匯點,承載了上海幾代市民的記憶。
更新后的金陵東路,將通過“去偽存真”的方式,恢復騎樓街區的原貌,同時融入新的商業和文化元素,形成一個多元、開放、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間。這一更新項目不僅是對黃浦區“最后一塊拼圖”的完善,更是上海城市更新的新標桿,為未來的城市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詳情:深度丨金陵東路更新細節探究:百年歷史街區如何走向未來?
4.四川北路更新
所屬:虹口區
四川北路的“去平民商業街化”更新以今潮8弄項目為開端,取得了顯著進展。通過保護和修復老建筑,結合現代文化和藝術活動,今潮8弄重新煥發出活力。項目包括8條里弄、60幢石庫門和8幢獨立建筑,現已成為融合商業、文化、藝術的多功能區域。
今潮8弄的更新注重保留歷史文脈,保護并修復了許多老建筑,如潁川寄廬等,同時通過引入沉浸式弄堂劇本體驗、多媒體音樂劇等文化藝術活動,提供多元文化體驗。濱港商業中心的整體面世,也將進一步推動四川北路商圈的發展,激發區域商業活力。
>>詳情:今潮8弄為始,四川北路“去平民商業街化”更新的進展如何了?
總結
2024上半年,上海城市更新在政策支持下取得了顯著進展。不同類型的更新項目在保護歷史文化的同時,通過現代化改造提升了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質量。今年上半年的這些項目的成功實施,不僅為上海市區帶來了新的活力,也為其他城市的更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示范效應。
城市更新通過大規模改造帶來了顯著的城市面貌變化,而“15分鐘生活圈”則采用“繡花式”方式,通過小地塊的巧妙改造,實現空間的活化和功能的提升。這兩種模式互相補充,正在將上海逐漸轉化為一個更宜居、便利和充滿活力的超級城市。
當然,城市更新也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例如近日的長樂路搬遷,引發了一些市民的惋惜和不安。除了歷史風貌,當代的文化風向其實也已經成為了這些社區文化的一部分。這在提醒我們,在城市更新項目中更成熟的模式或許是在保留“古”的那一面的同時,也積極調研片區的當代文脈意義,做好結合,讓它活地更“生動”、更“自然”。
期待在年末,上海城市更新的這份答卷可以有更完整的呈現。
#商業地產系列解讀新天地 | 萬科商置 | 大悅城 | 太古 | 凱德 | 華潤 | 復星丨印力丨華貿丨華僑城丨香港置地 | 檀谷TANKO丨微領地 | 源點LiveLab | Kaledo | NOYA | 東原致新
#城市更新 上生·新所丨鴻壽坊丨太古香港丨中環街市丨南陽共享際丨南湖天地丨Convet Garden丨Hudson Yards
#內容營銷/文化敘事線下商業刊物丨星巴克咖啡杯里的美術館丨品牌雜志丨印唰廠有意思報丨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丨地產社媒 | 「療愈」之書丨 新天地燃冉藝術季
#品牌/門店素然丨Apple靜安丨多抓魚丨麥當勞丨Snow Peak丨Shardaa丨大小咖啡丨宜家丨Aesop伊索丨澤田本家丨Alimentari丨瑞幸咖啡丨開心麻花丨始祖鳥丨teamLab丨蔦屋書店丨永璞咖啡
#主編專欄上海餐飲觀察丨社商+社造丨市集觀察丨露營行業觀察丨「小生意」的故事丨公園式商業
#專題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