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在尋找什么樣的社區空間?英格卡購物中心有答案
英格卡購物中心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現代社區的理想狀態,是愿景還是挑戰?
撰文丨湯湯
編輯丨銳裘
玩樂仍然是跨世代、跨國界的通用語言,社區商業營造的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2024年2月,與宜家同屬于英格卡集團(INGKA)的英格卡購物中心發布了《尋找我們的幸福之所》的社區生活報告。報告通過對全球五個國家(包括瑞典、波蘭、西班牙、美國和中國)超過5000人的調查,深入探討了現代社區的變化和需求。最近,這份報告被譯成了中文版并對外公布。
商業地產從社區出發去探索個體、群體的長期幸福是一個非常好的課題。在此,我們針對報告重要內容進行提取和精簡,也建議你閱讀完整報告,關注RQ商業觀察室,后臺回復【英格卡】即可獲得報告下載鏈接。△ 英格卡購物中心在報告里對于社區的定義
共同的需求
在全球范圍內,人們對空間的需求在文化、國情差異下仍然呈現著一些趨同性。尋找樂趣、追尋身心健康,想要和他人一起享受快樂時光成了普遍追求。△ 近幾年全球變化導致的日常生活變化
對友善、熱鬧和集體性樂趣的渴望讓人們對集體性樂趣,特別是自己生活范圍內的社區活動產生了更強的依賴。△ 在家以外與他人一起做的前10類活動
△ 與他人一起參與活動的動機
理想聚會場所的重要元素
如今的聚會場所必須滿足多種需求,既要提供美味餐飲,又要兼顧情感和功能需求。理想的聚會場所應具備靈活的多功能性,適合進行各種活動,并且距離家庭或工作地點較近。70%的受訪者希望能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區內看到更多的多功能空間。
人們也對空間氛圍有了更高的標準,它需要是安全、舒適、溫馨、能讓人放松的;最好能有室外室內相結合;還有一些私密空間可以讓一個人逃離喧囂、沉浸在自我世界里。△ 理想聚會場所的重要元素
△ Z世代的理想空間
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83%的受訪者認為,未來的社區需要更好的線上線下融合。在線下,成功利用擴展現實(XR)等方式(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的統稱)來吸引到場者所有感官;在線上,建立成熟的數字社區將成為未來成功聚會場所的新標準。△ 未來五年的社區生活參與情況
英格卡對空間的實踐
報告中給出的一些營造聚會場所舒適感的方式 :弧形墻壁和極簡的內飾,自然紋理和柔和色彩,豐富的綠色植物,圍繞睡眠和冥想的科技……這些其實都能在英格卡購物中心里找到影子。
在英格卡購物中心內開的概念空間里,你也能看到他們對未來趨勢的不斷探索:
在斯德哥爾摩,他們探索共享空間空間的靈活性;在舊金山,他們思考如何讓美食廣場提供更為可持續及具有文化特色的食物茶品;而在瑞典,他們為訪客提供可以學習如何回收、修理各類產品的社區中心......△ 英格卡購物中心在世界各地的實驗空間
英格卡在體驗空間的打造上是細致的,針對調研結果中不同地域人群偏好的差異,其先鋒實驗產品也會有所不同。
薈聚
報告中的觀點以及實驗空間的成果正在被應用進每一個新店的打造上。進入中國的15年時間,英格卡購物中心在無錫、北京、武漢、福州、長沙、南寧、昆明、合肥、西安布局了9家薈聚。△ 北京薈聚廣場
△ 昆明薈聚Hej社區共享空間
即將于9月26日開業的第10家上海薈聚也在嘗試呈現更貼合中國需求的“聚會中心”。比如,其開業活動就是在上海各大宜家商場出現的妙趣屋頂快閃會員活動。明亮的主題色、植物、木質構筑,這一切都在營造一種舒適、松弛的“第三空間”以及“戶外”感——這也是在報告中,中國更為凸顯的偏好。
△ 現場活動照片
上海薈聚將是超43萬平方米的超大綜合體,包括宜家家居在內的18家主力租戶以及超過312個品類豐富的品牌在這里形成多功能性的組合,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時,充足的空間讓薈聚中心內實現了多個互動體驗區,鼓勵市民參與各種活動,增進社區聯系。
強大的包容性讓其為不同年齡和背景的人們提供適合的活動和休息場所,這與報告中提到的現代社區對多樣化活動空間的需求相吻合。
英格卡購物中心這份報告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現代社區的理想狀態:多功能、包容、充滿活力,并且能有效結合線上和線下資源的美好社區空間愿景。
但當然也有挑戰,比如報告中也提到,人們普遍認為面對面的線下會面花費昂貴,特別是對于家庭出行。如何在品質與營收中作出平衡,打造有趣又可負擔的玩樂產品,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方案,將會是一個恒定的命題。
未來的五年,是否能在我們身邊出現一批不僅是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更是一個提供支持和激勵的,幫助人與人連結的社區空間?也許我們能在五年后的英格卡購物中心內尋找到相應答案。
#商業地產系列解讀
新天地 | 萬科商置 | 大悅城 | 太古 | 凱德 | 華潤 | 復星丨印力丨華貿丨華僑城丨香港置地 | 檀谷TANKO丨微領地 | 源點LiveLab | Kaledo | NOYA | 東原致新
#城市更新
上生·新所丨鴻壽坊丨太古香港丨中環街市丨南陽共享際丨南湖天地丨Convet Garden丨Hudson Yards
#內容營銷/文化敘事
線下商業刊物丨星巴克咖啡杯里的美術館丨品牌雜志丨印唰廠有意思報丨路易威登城市指南丨地產社媒 | 「療愈」之書丨 新天地燃冉藝術季
#品牌/門店
素然丨Apple靜安丨多抓魚丨麥當勞丨Snow Peak丨Shardaa丨大小咖啡丨宜家丨Aesop伊索丨澤田本家丨Alimentari丨瑞幸咖啡丨開心麻花丨始祖鳥丨teamLab丨蔦屋書店丨永璞咖啡
#主編專欄
上海餐飲觀察丨社商+社造丨市集觀察丨露營行業觀察丨「小生意」的故事丨公園式商業
#專題系列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