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你心里想了什么抖音就會給你推什么?
你是不是剛聊過什么,或者心里突然冒出某個念頭,抖音就會神奇地給你推送相關的內容?
反正這種現象,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經歷過,他們每每大受震撼,該話題也成了群里和酒桌上的“常客”。但更有趣的是,這其中的大部分,對這種現象的猜測都有一個共同的傾向——抖音在竊聽。
那這是不是事實呢?
其實,從技術角度來說,竊聽不難。但這里有個劃不劃算的問題。你還記得微信語音轉文字的功能吧,是不是得花一些時間去處理?這都是要寬帶和算力來夾持的。所以想象一下,如果要把一部手機能聽到的所有人類語言都轉成文字,這個開銷有多大?不過,這都不重要,因為這里還有個更大的成本——違法成本,這是任何一個大公司都不能觸及的紅線。
這時候有人該說了,那小愛同學、小度小度怎么可以隨時反應而且很快?其實,這些智能助手,它們雖然能一直“聽著”你說話,但實際上只是在等待你喚醒它們的指令,而不是全程解析每一句話。
那為什么我們會覺得,抖音如此離譜的準呢?
首先,這是小概率事件被高頻率動作放大了概率。你天天刷短視頻,這么多次上劃動作,換來偶爾的幾次“巧遇”,多正常啊?這就是所謂的“常在河邊走”嘛!
第二,“共時性原理”。這個原理說的是兩個或多個毫無因果關系的事件同時發生時,人們會感覺它們之間有某種聯系。注意,是“感覺”。而且要強調,并不是所有被抖音猜中的事件都是這個原理,但至少一部分是這樣的。
最后,以上兩點都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抖音的數據量足夠大。這種大,就個體而言,能擬合你幾乎所有的偏好和興趣;就整體來說,和你差不多的個體在十幾二十億的龐大人群中也大有人在。所以,無論是個性上還是共性上,偶爾算出你的想法,也就不是什么難事了。
所以,別再把這種神奇的現象歸功于“竊聽”了,這只是大數據和算法比較“了解”你而已。至于這個了解有多深,這么說吧,如果你想知道你的“理想型”是什么?做什么心理測試也不如看看你自己抖音的“喜歡”更靠譜!
原理弄清楚了,咱們再討論一個更讓人感興趣的話題——發財!
我們可以看到,作為目前全世界最火的APP,抖音平臺不僅成就了很多像小楊哥這樣的年入過億的網紅,還能給受到行業政策影響的教培行業一個新出路,甚至孵化出了東方甄選這樣的上市公司。那么,一條條用戶行為數據是怎么產生如此巨大的力量的?
第一、知道喜好:平臺通過用戶行為數據知道每個用戶的偏好。
第二、傳遞喜好:平臺能將你喜好的東西直接送到你面前。這里包括幾個方面:你喜歡的內容,你喜歡的人,你感興趣的商品。
第三、持續影響:就算你不買東西或消費很少,平臺也能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來逐步提升你的消費。這里說的不僅僅是生硬的推銷廣告,還包括巧妙地融入內容中的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的各種信息和價值觀。
如此巧妙的設計也給了客戶在哪兒AI團隊以靈感 —— 如果也能像掌握個人數據那樣掌握全部企業的行為數據,我們就能解決獲客增長等ToB企業最為難受的多個痛點。例如:
海量的企業行為數據,可以計算出企業各狀態、各階段下的突出需求。
觸達上:海量企業行為數據能計算出你的潛在客戶最集中、最活躍的所有關系連接和場景。它可以是一場活動、一次會議、一個展覽,也可能是一個靠譜的中間人或者共同的合作商,還可能是一個組織或是小圈子。牢牢掌控這些連接和場景,就等同于虛擬了一個類似抖音的大平臺,讓ToB也能像C端那樣精準觸達成為可能。而不是像以往那樣,靠經驗、打聽、搜索、定性分析來四處找尋可能有潛在客戶的場景和關系。
至于持續影響:在ToB領域,往往是20%的核心客戶帶來80%的收入。核心客戶就是大家俗稱的大客戶。大客戶營銷有客單價高、決策人多、決策期長的特點,這要求我們在所有可觸達的連接和場景中持續地影響他們。影響他們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引薦、演講、參訪、圈子、產品展示、品牌露出等。海量企業行為數據可以告訴你哪些手段對哪些客戶更有效,這些手段怎么組合會實現最小投入最大獲客的最優投入產出比。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