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巴黎“帶貨”,比小楊哥還瘋狂
作者 I 李東陽 報道 I 李東陽朋友圈
有人說,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有紙醉金迷,也有時尚的夢幻。
作為奢侈品們的“故鄉”,巴黎的奧運賽場,同樣是商業戰場!
當全世界的頂奢、大牌以官方贊助的方式在奧運會吸引全球觀眾的目光,賽場外沒有拿到“入場券”的各種商品也以自己的方式裹挾著巨大的流量。
如果說宇宙的盡頭是直播帶貨,那巴黎奧運自然也逃不過“帶貨”的宿命!
只不過不同于直播間聲嘶力竭的主播們吆喝著“1、2、3上鏈接”,萬里之外奧運賽場拼殺的運動員們,伴隨著奪冠的高潮,他們身上穿的、頭上帶的,早已順著網線賣爆在國內的電商平臺和直播間。
如果說奧運會的A面是屬于競技體育的“殘酷”,那B面的松弛感就屬于那些年紀輕輕就獲得冠軍的00后“小孩哥”“小孩姐”們。
全紅嬋,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
與站在10米跳臺上用多個滿分“大殺四方”為國爭光不同,跳臺下的全紅嬋時不時用她那掛滿“動物園”的背包讓人們在恍惚間意識到她不過是個17歲的孩子。
彼時網友們還在調侃,“像極了迪士尼門口賣假貨的”。
而她那雙別具一格的“丑拖鞋”同樣也在充滿“廣式”的松弛感中火爆網絡。
網友們玩的是梗,但商家們看到的則是商機,而粉絲們則以真金白眼詮釋著“喜歡”的意義。
電商平臺上,“全紅嬋同款”成為熱搜詞,她背包上一模一樣的小烏龜掛件賣到斷貨。
圖源:淘寶
有毛絨玩具商家坦言,大部分買家都是沖著全紅嬋來的,小烏龜掛件也是最近才開始售賣,之前沒有賣過。
而那雙被她形容“早就包漿了”的粉色丑魚拖鞋也成為電商熱門款。
圖源:淘寶
一家售賣全紅嬋同款拖鞋的商家表示,在全紅嬋穿此款拖鞋之前每天的銷量只有幾雙,這幾天非常多人下單,每天能賣幾百雙,銷量增長了十幾倍。
這樣的帶貨“圣體”顯然比抖音直播間的小楊哥、董宇輝們要“瘋狂”的多。
而相較于全紅嬋讓淘寶上的不知名中小商家吃到了流量紅利,那為中國拿下乒乓球歷史上首枚奧運會混雙金牌的“莎頭”組合則給中國奧運官方贊助商帶來了潑天的富貴。
除了被球迷激情下單比賽服同款的李寧T恤,孫穎莎在采訪中所穿的安踏沖鋒衣也成為社交媒體上網友熱衷討論的爆款單品。
雖然這件安踏特意為奧運上新的“中國甲”紅色沖鋒衣官方售價高達1199元,但依然擋不住粉絲們的購買熱情,天貓平臺顯示已有超4000人加購。
而冠軍“帶貨”似乎成了近兩屆奧運會的慣例。
東京奧運會上被射擊運動員楊倩帶火了小黃鴨發卡半年賣了3、4百萬個,而今年同為射擊運動員的黃雨婷在比賽時戴的發卡也火了,短短幾天這款發卡已經賣出去近60萬個。
圖源:奧運會
這不僅是歷史的耦合,而是冠軍“流量體質”的某種可預見的傳承。
奧運的主場在巴黎,但奧運商品的故鄉卻在義烏。
如果說奧運開幕式上所展現的巴黎“時尚”是懸浮在空中的文化很少有人看得懂,那奧運背后所蘊含的吸金力則是每個人都能預料到的。
雖然巴黎與我們相隔萬里,但在競爭激烈的賽場之外,義烏的一舉一動還是在巴黎的“奧運經濟”中擦出了十分耀眼的火花。
在網友們的眼中,“神槍少女”黃雨婷帶貨的發卡可能純屬偶然,殊不知義烏的老板們早就預料到并做好了準備。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經營頭飾的萬成英說,這些年來幾乎大的體育賽事都會帶爆幾款頭飾,所以今年特別關注巴黎奧運會,提前讓工廠準備一些原料材料,隨時準備接下賽事帶來的訂單。
有人在巴黎看奧運,有人在上班做牛馬。
社交媒體上,那些游走在巴黎街頭的國人除了曬讓人羨慕的生活,那些與奧運相關的吉祥物、手環等周邊也成為他們身在巴黎的絕佳證明。
圖源:小紅書
但評論區想要“同款”的網友大概率不會想到,這些大概率會被無數國人“人肉”背回的奧運周邊其實大多數都“made in China”,幾個月前它們剛從中國遠渡重洋來到巴黎。
巴黎奧委會透露,奧運紀念品商店中售賣的吉祥物弗里吉超過80%的弗里熱都產自中國,尤其是義烏。
即便是那20%由法國玩具商生產的吉祥物,其原材料和零部件也全部來自中國,法國廠商主要承擔的是組裝工作。
如果說“抽象”是這屆奧運會的底色,那中國義烏的商家們在面對如此“抽象”的奧運會,在搞錢上卻從來沒有含糊過。
奧運吉祥物之外,在開幕式上幾乎人手一個,印著“PARIS 2024”的硅膠手環,其實同樣產自義烏。
圖源:小紅書
網絡上有來自義烏的經營戶說道,去年10月接到生產100萬個奧運手環的訂單,12月開始生產,早在今年4月便分兩批空運到了巴黎。
可以確定的是,7、8月的巴黎除了時尚的氣息,其余都是義烏的味道。
賽事場地上,從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官方指定用球到各種帶有法國元素的工藝品、裝飾品,甚至應援棒、獎杯等等通通都有深深的義烏“烙印”。
據義烏海關統計,今年1—6月份,義烏對法國的出口額達17.3億元,同比增長23.7%,其中體育用品的出口額同比增長了150.7%。
在亞馬遜平臺上,越來越多的中國賣家在平臺上售賣著2024年巴黎奧運會吉祥物的相關產品。在TikTok Shop、TEMU、速賣通等跨境電商平臺上,與奧運會相關的體育賽事用品同樣備受追捧。
當然,這些商品也不全是來自義烏,例如廣東廣州的運動服飾、人造草坪,江蘇蘇州的健身用品、運動護具,福建廈門、泉州等地的球類運動裝備等等都以它們自己的方式參與奧運。
讓人不得不為“中國制造”的出海而感到驕傲。
正如某位網友的總結,如果說掛反奧林匹克會旗、奧運官方的神翻譯都在證明奧運會是個巨大的草臺班子,那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中國制造。
無論你承不承認,在“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底色里早已鐫刻了商業的基因。
奧運會在挑戰人類極限的外衣下,其實裹挾了政治的、文化的、經濟的、商業的多方博弈。
百年前,作家海明威到巴黎旅居,他將這里比作“一席流動的盛宴”。百年后,在被海明威無比推崇的塞納河上,巴黎人“等待了一個世紀的盛會”終于到來。
在這場盛會里,法國人不僅將文藝、浪漫、自由、奔放、時髦演繹的登峰造極,也將這場商業的盛宴推向一個高潮。
圖源:微博
家門口辦奧運會,法國高奢們為了露臉擠破頭。愛馬仕承包了馬術運動員的一切裝備;而贊助了1.5億歐的LV在開幕式的出場頻率被網友調侃“這哪里是奧運開幕,分明是LV的箱包秀場。”
從意大利隊的阿瑪尼、加拿大隊的lululemon到美國隊的拉夫勞倫、瑞士隊的ON昂跑,再到中國隊的安踏......表面上這是國與國之間的比拼,背后實則暗含了一場商業的較量。
圖源:CCTV5
文化無形,但商業有載體。
如果說賽場上比拼代表的是國家榮耀,那贊助商之間的較量則是商業文明之間的爭鋒。
畢竟奧運賽場匯聚了全球健美的身材,也匯聚了全球最耀眼的光芒。沒有比運動員更合適、性價格更高的模特,也沒有比奧運會更適合、更高的舞臺成為品牌們向世界發出自己的“宣言”。
就像全紅嬋賦予腳上那雙“丑拖鞋”別樣的美感、黃雨婷給予那支發卡的意義,以及“莎頭”組合帶給安踏那件沖鋒衣的全民好感度。
這顯然是品牌自身通過商業營銷難以達到的效果。
正如1972年便成為正式奧運會贊助商的耐克,經過數十年奧運精神的洗禮與沉淀,“just do it”所承載的品牌厚度與競技精神顯然超出了這slogan本身的語義范疇,成為一種普世精神與共識。
圖源:耐克
如果說商業最高級的形態是造夢,那當運動員穿上贊助服靠努力拼搏站上最高領獎臺,奧運會就將這場夢升華了。
此次此刻,人們在意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裹挾其中的生活聯想與精神內涵。
而李寧、安踏們想要的,顯然是在奧運會這場商業的夢境里為品牌鐫刻上運動員們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勛章。
而中國健兒,已然滿足了它們的所有想象與期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