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品牌體系36講之7-戰略篇-消費者購買行為
了解消費者的整個購買行為過程,首先要了解消費者的購買角色,購買需求與購買動機;需求產生動機,動機又影響著購買行為。
消費者在購買某個商品或服務時,其消費鏈路分成購買前、購買中、使用中、使用后4個階段,不同階段消費者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分為看客、購買決策者、體驗者和超級用戶4種角色。
角色特征:
迷茫
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產品大爆炸的時代,消費者的每一個需求,都會有無數的產品來滿足。在看客角色這一階段,消費者每天面對海量的信息與商品,常會陷入迷茫狀態之中,等待品牌方將其喚醒。
遺忘
當品牌方好不容易將消費者從迷茫中喚醒,但消費者一轉身就將品牌方給忘記,重新陷入迷茫當中,遺忘同樣是看客階段的典型消費者特征。
品牌任務:
角色喚醒
面對消費者的迷茫,品牌方首先是要刺激消費者,把消費者從迷茫中喚醒,注意到你品牌,并讓其產生購買的欲望。
信息轟炸
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研究,一個習慣的養成至少要重復二十一次——喚醒消費者后,還要對消費者發動信息轟炸,不斷地重復,重復,再重復,重復你的品牌,重復你的信息,來對抗消費者的遺忘,讓消費者認識你,了解你,信任你,直到購買你,使用你。
認知占領
在重復的過程中,讓信息扎根在消費者的大腦里,形成一對一的消費者品牌聯想,當消費者需要相關產品時,第一個想到品牌,進而產生購買行為。
角色特征:
信息搜尋者
消費者產生購買需求后,具有購買決策者權的人會主動搜索相關產品信息做比較。
消費者信息來源可以分為四類:
一是熟人:朋友間的互相推薦,大家都排斥廣告,但會選擇相信朋友;
二是商業廣告:如戶外、電視、電梯、影院等線下媒體,微信、微博、小紅書、抖音、直播等新媒體;
三是意見領袖:意見領袖的購習環節擁有強大的話語權;
四是消費者的口碑:口碑會形成一種播傳效應,讓用戶去贏得用戶,用口碑贏得口碑。
信息比較
消費者在獲取足夠的信息之后,就會對這些信息加以評估比較,再做出購買決策。
品牌任務:
強大購買理由
在消費者進行信息搜尋時,其實是在尋找一個購買理由,針對消費者需求給出完美的解決方案,給到消費者一個強大的購買理由,讓消費者選擇我而不選競爭對手。
降低決策成本
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決策時,會有對金錢風險、形象風險、行動風險、學習風險、健康風險、決策風險的擔擾。通過諸如“七天無理由退貨”,“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的信任背書,降低消費者的決策風險成本,進而促成交易。
終端引導下單
在購買環節,在終端通過誘之以利,形成消費刺激性力量,加速消費者購買決策,引導消費者快速下單,創造更多銷售機會。
角色特征:
期待感
購買并不是結束,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使用它。體驗者是最終使用、消費該商品的人,在未體驗產品前,消費者會對產品有一種期待感,期待能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獨特的價值。
復購者
當產品被消費者體驗后,消費者從購買者轉換成了體驗者的角色,如果產品體驗越好,消費者復購的機會就會越大。
品牌任務:
制造驚喜
在滿足消費者基本功能性需求之外,企業還要通過增加一些額外的、非預期的、能夠觸動消費者情感或記憶的體驗元素,來增強消費者對品牌或產品的認同感、歸屬感、信任感,為消費者制造驚喜。
增進黏性
為消費者提供超預期的產品價值,成為消費者的首席知識官,讓消費者離不開你,增強消費者粘性,完善客戶管理系統,捆綁用戶,讓消費者反復來消費,成為品牌的終身消費者。
角色特征:
品牌信徒
品牌信徒是那些熱愛品牌的狂熱粉絲,是忠于品牌的消費者,他們會經常去購買產品,并且每次都購買得多產品,而且不會因為價格而輕易轉向別的品牌。
自動種草機
品牌信徒不僅自己會熱衷于購買,還是品牌的自動種草機,會向身邊的親人鄰里朋友安利品牌,推薦他們購買產品,給他們講述品牌故事,成為品牌的傳播大使。
品牌任務:
制造儀式感
儀式感就是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或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將某個時刻塑造成消費者可以通過消費獲得的獨一無二的時刻,用儀式感馴養消費者;如奧利奧的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基督教信徒飯前的禱告,讓消費者沉浸于品牌建構出的精神彼岸之中。
制造歸屬感
歸屬感就是營造集體的身份認同,文化認同,價值觀認同。通過打造集體的文化標簽、共同的文化理念和行為規范,讓消費者有精神與情感上的歸屬感。
品牌信仰
超級品牌就是超級信仰,品牌的建設過程是逐步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仰的過程,品牌信仰包含了信任、欲望、喜愛、崇拜、依賴等,消費者愿意接受品牌的溢價,LV和Gucci是女性的信仰,勞力士和勞斯萊斯是男性的信仰,NIKE和ADIDAS是多數青少年的信仰,品牌信仰賦予了品牌以永恒的意義。
需求是消費者對某種目標的渴求,需求有基本需求也有高層次需求。如果需求得不能滿足,消費者就會出現不安,緊張的情緒。需求是購買行為的原動力,它會促使消費者發起購買行動。
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是多元化的,有生理的需求、物質的需求,還有心理的需求、精神方面的需求。
馬斯洛需求理論,闡述了人類的需求源于五個方面,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類第一需求,是一切需求的前提和基礎。餓了要吃飯,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生理需求與人的生存密切相關,是人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求,如果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人類就無法繼續生存和繁衍,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求等。充分了解消費者的生理需求,直接刺激消費者,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安全需求是一種保障性需求,是指人需要穩定、安全、受保護、有秩序、能減少經常性的恐懼和焦慮等的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安全、就業、資源、健康、財產等需求。
安全需求是消費者購買時考慮的前提之一,因此抓住這一心理需求,突出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特點,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也叫歸屬與愛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后,社交需求就成為消費者的強烈需求。消費者希望和人保持友誼,希望得到信任和友愛,渴望有所歸屬,成為群體的一員,這就是人的歸屬感。社交需求包括情感、歸屬、友情、家庭和社交等。
尊重需求屬于較高層次的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尊重需求的滿足會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價值,使他或她在生活中變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創造性。具體表現為希望獲得實力、成就,希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和尊重。尊重需求包括自尊、自信、成就、名聲、地位等。
自我實現需求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能,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實現自己理想的需要。自我實現需求包括實現夢想、發揮潛能、創造力、解決問題、道德等。
動機是由需求引起的,需求是共性,為消費行為指明大致方向;動機是特性,指導人朝特定目標采取行動。不同的消費者,由于不同的職業,年齡,身份,文化程度,經濟收入,會有不同的購買行為,而這些不同的行為背后,歸根到底是由不同的購買動機決定的。
以商品的使用價值為主要特征,遵循“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對商品的質量、功效、耐用性最為敏感。在選購過程中,消費者更愿意貨比三家,為了刺激并迎合消費者的務實動機,把研發、宣傳的重點放在產品質量和功效上面,通過對比、舉例、列數據等手段,突出其實用、耐用、優良的屬性。通過提供免費的試用、免費的保修、退換等服務,消除用戶的顧慮,讓消費者買得安心,買得放心。
當下的消費者獨立、大膽,對新鮮事物、新知識充滿好奇,注重商品的款式、花樣,色澤、流行性、獨特性和新穎性,針對求新動機,可以從2個方面入手:
1、適時推出新產品or新玩法
2、緊跟當下的熱潮,在產品包裝、款式上融入國潮、網絡語言等流行元素,或通過品牌聯合、跨界,進入全新的領域,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在消費升級,精致主義的當下,消費者購買產品已經逐漸從滿足型開始向享樂型轉變,消費者比較注重產品的品質與內在質量,價格我無所謂,東西好,適合我,用著舒服才最關鍵。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讓求名動機變得越來越普遍,消費者的虛榮和攀比心理日漸增強,“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借助名牌、高檔商品,展示其身份、地位與財富,滿足消費者的虛榮和攀比心理展示其尊貴、富有、成功、獨特的人生。
愛美之心,自古有之,春秋楚國商人賣其珠于鄭人,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在求美動機下,顏值成為產品的第一驅動力,消費者選購產品時,首先關注的是產品的顏值,講究產品的造型美、裝飾美和藝術美。為迎合求美動機,商家需要在“表面”下足功夫,賦予了產品美感,滿足了消費者的顏值主義。
當價格成為消費者選購商品的第一要素時,就帶有強烈的求廉動機。為獲得相對便宜的產品,消費者愿意多花時間精力去“價比三家”。因此,喚醒求廉動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價格優惠落實到位,包括砍一刀、打折、滿減、包郵、秒殺、買x送x、加量不加價等措施,力度越大,效果越好。
時間觀念較強或者時間成本較大的人,更容易受求便動機的驅動,他們特別關心能否快速方便地買到商品,討厭長時間的等待和過低的銷售效率,并十分關注商品攜帶、使用、維修的便利程度。時間機會成本比較大,時間觀念比較強的人,更傾向于持有求便的購買動機。
消費者以滿足個人特殊興趣、愛好為主導傾向的購買動機。因為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會對相關的某些商品表現出他們濃厚的興趣,會成為這類商品的經常性購買者。粉絲追求偶像,包括偶像的一切資料和周邊產品都會毫不猶豫地參與和購買,電商平臺來說,通過種草植入引導顧客消費,這類顧客就是具有明顯的購買偏好。
消費者的習慣型動機是被商家長期馴養出來的消費習慣,做為商家,只有長期不斷的馴養消費者,讓消費者養成消費習慣,從而完成其銷售行為。
女人比漂亮,男人比成功。你用的信用卡是金卡、白金卡還是hei卡?你出行坐的是頭等艙、公務艙還是經濟艙?吃的是米其林一星、二星還是三星?女人怕丑(希望變得比別人更漂亮)、男人怕萎(更渴望 事業和生活的成功)、老人怕死(希望比別人活的更長久)、小孩怕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些都是攀比心理在做怪。
超級品牌研究院,企業家的品牌思想庫
在大變局、大競爭,大洗牌時代下,如何明確企業競爭方向,找到企業最大戰略機會,構建超級品牌體系,帶來品牌爆發式增長?
環境巨變,競爭慘烈,面對新人群、新場景、新媒體、新渠道、新生活方式,老品牌如何抓住時代的洪流,快速轉型,以全新的姿態走進主流消費者視野,上演“王者歸來”的故事?
中小品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找到戰略級賽道,實現逆勢突圍,打破“長不大”“做不強”的魔咒?
超級品牌研究院,協助新老品牌、中小企業從未來趨勢中找到競爭賽道,占據最優勢的位置,構建強大的超級品牌體系,超級語言體系建立起行業的話語權,超級視覺體系建立視覺霸權,超級產品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建立企業競爭優勢,護航企業成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