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楊冪代言的“蕉下”被曝裁員,曾兩度沖刺IPO失敗
內部調整或因IPO無望。
作者 | 劉俊群
編輯 | 趣解商業消費組
曾拉來周杰倫、楊冪“站臺”的蕉下品牌部,說散就散。
近日,據新媒體“壹覽商業”報道,主打“輕量化戶外”的新消費品牌蕉下內部調整,主要涉及品牌及公關部門。目前品牌部門已完全裁撤,公關部門員工已全部離職,市場部并入了銷售部門。
據“界面新聞”報道,這一調整發生在7月上旬,蕉下原品牌部員工數量大約為四五十人。而小紅書上也有網友們發帖稱,蕉下品牌部被撤。
圖源:小紅書截圖
對此,蕉下回應稱,目前公司的公關都還在,新成立的部門叫作“公共事務部”,正在陸續招聘相關崗位的人員。
求職軟件“BOSS直聘”顯示,蕉下仍在招聘公共關系專家,該職位要求應聘者有3-5年經驗,開出的薪資為“18-26K·13薪”。業內人士分析,此次內部調整背后的原因可能與公司利潤下滑、上市無望有關。
據“趣解商業”了解,早在2022年4月8日,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蕉下”)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卻以失效告終。同年10月,蕉下再次嘗試遞交《招股書》。按照相關規定,公司自申請日期起六個月內未獲批準、被發回、被拒或已自行撤回的IPO申請,會被列入“失效”狀態。2023年4月,蕉下二次遞交的《招股書》失效。
圖源:微博截圖
根據《招股書》內容可知,蕉下是由兩位85后男性創立,雖然誕生時間才10年,但已是一個年收入24億元的防曬服飾品牌,公司代言人包括迪麗熱巴、周杰倫、楊冪等明星。就在沖刺IPO前夕,兩位創始人的妻子還各自入股蕉下。
兩次沖刺IPO未果后,蕉下選擇架構調整,究竟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輕裝上陣,還是因為IPO之路受阻而被迫做出的調整?
01.防曬用品界的“愛馬仕”?
“蕉下”一詞,取自“芭蕉葉下”,代表公司的創立初衷是滿足年輕女性消費者對戶外防曬的需求。2013年,蕉下憑借一款雙層小黑傘迅速占領市場,成為“她經濟”的新星。2017年,蕉下開始多元化嘗試,推出防曬賽道中的服裝配飾品類產品,如袖套、帽子等。2019年進一步擴展至防曬服、口罩等配飾。憑借豐富的產品線,蕉下近三年的營收和凈利潤都保持了高增長。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蕉下的營收分別為3.8億元、7.9億元和24.1億元;同期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968萬元、3941.2萬元及1.36億元。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收22.11億元,同比增長81.3%。
蕉下能取得如此成績,與其產品的高毛利有很大關系。
《招股書》顯示,蕉下主打的防曬傘具品類營收占比一路下滑,從2019年的86.9%降至2021年的20.8%,2021年,該板塊毛利率為59.5%。2019年營收占比僅有0.8%的服裝品類,在2021年成了第一支柱品類,營收占比達到29.5%,該板塊毛利率為52.1%。另外,墨鏡、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等等配飾系列的營收占比從2019年的5.3%升為2021年的25.4%,成為第二支柱品類,該板塊毛利率為62%。從防曬傘具拓展至更多毛利更高的品類,也使得蕉下的整體毛利率也在往上走。2019年-2021年,蕉下的毛利率從50%章至59.1%,2021年超過了瑜伽褲品牌lululemon 57.7%與李寧53%等潮流品牌的毛利率。
然而,盡管營收和毛利率有所增長,蕉下的凈虧損額卻在加大,2019年至2021年分別為2300萬元、7.7萬及元54.7億元。蕉下稱,這主要是由于估值的增加,導致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增加
。好在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了4.91億元。
在此背景下,2024年8月,蕉下“降本增效”,選擇將品牌部門裁撤,公關部門員工全部離職,市場部并入了銷售部門。
圖源:微博截圖
需要說明的是,品牌部門負責塑造品牌形象,公關部門主要是處理媒體關系和公眾形象,市場部門策劃市場推廣活動,而銷售部門則專注于實現銷售目標等。
“將市場部并入銷售部可以更有效調動營銷與銷售的資源、進行更緊密的協作。裁撤部門設置的根本原因,大多是因為這些部門都是成本中心,對企業的業績貢獻不夠突出,也沒有太大幫助。”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對于公司兩次沖刺IPO未果,沈萌更是直言道,撤掉品牌部門和上市沒有任何直接關系,主要還是為了提高商品的業績;投資者關注的是回報,如果品牌對回報無法形成積極的影響,那么投資者就不關心。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如果IPO失敗導致資金鏈緊張,公司可能需要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不過,沒有具體的內部信息,很難準確判斷裁員與IPO失敗之間的直接關聯,通常企業會在綜合考量多種因素后做出此類決策。
02.代工模式下營銷費用持續增長
線上渠道為蕉下的主要吸金來源,2021年占營收比68.3%。而2019-2021年,蕉下的線下零售門店數量分別為39家、42家、66家。
圖源:招股書截圖
由于對線上渠道的依賴,因此蕉下很看重線上營銷。陳喬恩、迪麗熱巴、歐陽娜娜、唐嫣、王子文、陳偉霆等都曾是蕉下的帶貨“大軍”。目前,蕉下的品牌代言人為周杰倫和楊冪。另外,蕉下還非常注重在小紅書、抖音、微博等社交平臺的種草,其頻繁登上李佳琦、羅永浩等大主播直播間。
根據《招股書》,2021年,蕉下與超過600個KOL(關鍵意見領袖)合作,其中超過199個KOL擁有超百萬關注者,為蕉下帶來45億瀏覽量,進一步引導用戶作出消費決定。
圖源:罐頭圖庫
2019年-2021年,蕉下分銷及銷售開支分別為1.25億元、3.23億元、11.04億元,分別占當年收入的32.4%、40.7%、45.9%。其中,廣告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691.7萬元、1.19億元和5.86億元,2021年較2020年暴增392.43%,已經超過了當年傘具5億元的營收規模。
然而,依附“線上走紅”的蕉下產品,也受到消費者的質疑。 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吐槽蕉下營銷下的定價問題。“蕉下超輕馬丁靴雙十一用了紅包湊了滿減也得259元買的,在李佳琦直播間的最低售價為99元。”價格彈性過大。
圖源:小紅書截圖
艾媒咨詢CEO張毅表示,“消費者希望的應該是這個產品的平均指導價,或者是相對比較中性的價格,而不是買完以后在其他渠道看到更低的價格,會產生被坑了的感覺,這樣不利于品牌的口碑。” 但蕉下招商加盟的工作人員則稱,“蕉下是有控價的,保障大家利益,不然亂套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超高的廣告費用之外,蕉下的分銷及銷售開支之所以居高不下與蕉下的業務模式也有關系。 《招股書》中介紹,蕉下采用OEM模式。即代工,蕉下將所有生產外包予合約制造商,由其加工自行購買的原材料并向公司提供成品。2019年-2021年,蕉下銷售成本分別為1.92億元、3.38億元和9.86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49.3%、42%及40.3%。
圖源:罐頭圖庫
對此,曾有蕉下招商加盟的工作人員在社媒表示,“我們品類這么多,全部自己工廠量產您也不信吧,疫情期間很多公司虧損倒閉,想活著肯定要降低高資產投入的。代工廠是有的,核心技術在總部。我們工廠也是有品控部采購部嚴格把關的。另外代工廠也只有代理制造權,沒有銷售權,蕉下所有產品只從總部這里銷售。我們也不會把寶全壓一家工廠。”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蕉下研發開支分別為1990萬元、3590萬元、7160萬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2%、4.5%、3%,逐年走低。
張毅表示,“OEM模式好處在于更輕資產一些,企業可以把精力放在營銷上。但壞處是研發能力會弱一些,未來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拷貝。從財務數據來看,這家企業研發投入確實也非常低。當營銷費用不足以大力支撐的時候,消費者會馬上轉投對手。”
03.兄弟檔變夫妻檔,離上市還有多遠?
蕉下的創始人馬龍和林澤才分別為33歲和37歲;這意味著,馬龍22歲就已經開始創業了。 馬龍于2012年在香港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期間選擇輟學創業,與林澤共同創立了蕉下。林澤此前曾任職于一家主要從事通信系統技術研發的公司。
圖源:罐頭圖庫
據《招股書》顯示,深圳減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減字科技”)為蕉下的主要經營附屬公司及蕉下中國其他附屬公司的控股主體。2014年4月18日成立,注冊資本為60萬元,由馬龍及林澤各自持有50%股權。
作為知名防曬品牌,蕉下不乏資本圈知名機構的加持。目前,減字科技先后獲得3輪融資。2014年10月獲得紅杉資本數百萬美元的A輪投資;于2015年年底獲得基石資本數千萬人民幣的B輪融資;2021年4月獲得蜂巧資本股權融資,具體交易金額目前尚未披露。
圖源:天眼查截圖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10月份后,馬龍及林澤各自的配偶“入局”蕉下,蕉下也從兄弟檔變成兩對夫妻檔。
變更完成后,馬龍及其配偶王盈盈合計持有減字科技34.62%,林澤及其配偶黃程程合計持有減字科技34.15%。在此之前,馬龍及林澤各自持有減字科技31.1%和29.94%的股權比例。 不過,在資本市場上,因兄弟鬩墻或夫妻決裂而對簿公堂,甚至反目成仇的案例并不在少數。真功夫創立時蔡達標和小舅子潘宇海股權均分,各占50%;后糾紛不斷,“家斗”的內耗也讓真功夫的上市計劃擱淺。
如今,隨著品牌部門的調整和公關團隊的離職,蕉下似乎在用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為它的IPO之路鋪路。或許,這是一場 “瘦身”計劃,為了在資本市場上更輕盈地起舞。畢竟,在創業路上,有時候做“減法”比“加法”更需要勇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